清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114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2
清洁设备,包括集液箱、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和动力件,动力件和检测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集液箱内设置有集液腔,检测模块包括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的至少一组检测组体;单组检测组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体部,设置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集液腔内且设置为呈相互不接触的间隔分布结构;控制模块设置有用于对第一导体部供电的第一供电端和对第二导体部供电的第二供电端;控制模块还设置有检测端,检测端设置为与第一导体部或第二导体部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清洁设备对污水水位检测容易失效、且检测污水水位的结构需要用户频繁维护清洗的问题。维护清洗的问题。维护清洗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洁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到清洁领域,具体涉及到清洁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清洁设备主要在地面上执行清洁任务,在对地面进行清洁的过程中会将地面上形成的污水来进行吸取收集,以便防止污水对地面形成二次污染,其中,主要设置污水箱来对污水进行收集,污水箱间接地与风机相连,通过风机产生的气流的吸力来实现吸取污水的效果;为了防止污水箱在污水盛放满的情况下因风机工作导致污水进入到风机内而引起损坏的问题发生,一般设置对污水水位进行检测的结构,部分结构设置两个导电柱来对水位进行检测,主要为当污水箱内的污水水位较低时此时两个导电柱之间形成电路的断路结构,在水位上升到同时淹没两个导电柱后形成电路的连通结构,通过电路的通路或断路来判断出污水箱内的污水水位达到上限位置,但是,在该结构下容易出现检测失效的问题,另外,当污水中的固体脏物粘附在两个导电柱上后也容易出现导通不稳定的现象,甚至出现导通失效的现象,严重影响对污水箱内的污水水位的正确检测判断,同时需要用户来定期对两个导电柱进行清洗维护,否则会导致清洁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清洁设备,主要解决现有清洁设备对污水水位检测容易失效、且检测污水水位的结构需要用户频繁维护清洗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了清洁设备,包括用于收集盛放清洗液的集液箱,还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和动力件,且设置动力件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以及设置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
[0006]集液箱内设置有集液腔,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组检测组体,至少一组检测组体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
[0007]单组检测组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体部,设置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集液腔内且设置为呈相互不接触的间隔分布结构;
[0008]控制模块设置有第一供电端和第二供电端,第一供电端设置为与第一导体部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来用于对第一导体部供电,第二供电端设置为与第二导体部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来用于对第二导体部供电;
[0009]控制模块还设置有检测端,检测端设置为与第一导体部或第二导体部呈电性相连的结构。
[0010]前述的清洁设备,在控制模块配置的第一模式中设置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的电平端结构与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的电平端结构构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
[0011]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在第一模式中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为
高电平端结构且设置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为低电平端结构来构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
[0012]或,设置在第一模式中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为低电平端结构且设置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为高电平端结构来构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
[0013]前述的清洁设备,控制模块内设置有阈值A,阈值A设置为当检测端检测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信号时则输出第一导体部与第二导体部被集液腔内的清洗液接触来构成为相互导通的结构并控制动力件停止工作或控制动力件的工作功率降低。
[0014]前述的清洁设备,控制模块内设置有阈值B,阈值B设置为当检测端检测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信号时则输出第一导体部与第二导体部被集液腔内的清洗液接触来构成为相互导通的结构并控制显示端输出提示信息。
[0015]前述的清洁设备,集液箱设置为可拆卸的安装结构,控制模块内设置有阈值C;
[0016]阈值C设置为当检测端与第一导体部电性相连且检测到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供电来对应地构成为高电平端或低电平端时则控制输出集液箱在位的信息;
[0017]或阈值C设置为当检测端与第二导体部电性相连且检测到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供电来对应地构成为低电平端或高电平端时则控制输出集液箱在位的信息。
[0018]前述的清洁设备,控制模块内还设置有阈值W,阈值W设置为当第一导体部与第二导体部被集液腔内的清洗液接触来构成为相互导通的结构时,则在控制模块配置的第二模式中将第一模式中的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供电的结构进行切换来构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且将第一模式中的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进行供电的结构进行切换来构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使得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上粘附的颗粒物进行脱离,并使得在第二模式中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的电平端结构与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的电平端结构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
[0019]前述的清洁设备,在第二模式中,对应地配置为:设置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供电来对应地构成为由高电平端结构切换成为低电平端结构且设置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供电来对应地构成为由低电平端结构切换成为高电平端结构;
[0020]或,设置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供电来对应地构成为由低电平端切换成为高电平端且设置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供电来对应地构成为由高电平端结构切换成为低电平端结构。
[0021]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均位于集液箱的内顶部位置上或内侧壁位置上,且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的末端位置分别至集液腔的同一内底部端面位置的距离相同或至集液腔内的清洗液的同一液位面的距离相同。
[0022]前述的清洁设备,设置动力件与集液腔相连通的位置在集液腔内构成有流口,设置清洁设备前进的方向为前向,且设置流口位于第一导体部和/或第二导体部的前方位置并呈相互间隔的并列分布结构;
[0023]并设置当集液箱呈由前向至后向相对地面的高度逐渐升高的倾斜结构时构成为流口位于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的末端位置的上方来构成有高度落差结构,使得当集液腔内的清洗液接触到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时清洗液不会接触到流口。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方案中,设置检测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来对检测模块的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均进行供电,并通过设置独立的检测端来检测信号进而判断出集液腔内的清洗液的液位是否达到上限液位,可准确有效的判断出集液箱内的清洗液的液位即污水的液位。
[0026]本方案中,控制模块来对检测模块的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均进行供电时形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并设置独立的检测端来进行检测信号,可以更有效的来判断出集液腔内的清洗液的液位是否达到上限液位。
[0027]本方案的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来对应的形成为相反的高电平端和低电平端,并结合设置的检测端来进行信号的检测,进而可以有效的来检测判断出集液腔内的清洗液的液位是否达到上限液位。
[0028]本方案的控制模块来设置当检测端检测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信号时则可以对应的来控制动力件停止工作或降低工作功率,防止集液腔内的污水进入到动力件内,还可以设置为显示提示信息,以便更好的来提醒用户对集液箱进行倾倒维护处理,提示了清洁设备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清洁设备,包括用于收集盛放清洗液的集液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检测模块和动力件,且设置动力件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以及设置检测模块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集液箱内设置有集液腔,检测模块包括至少一组检测组体,至少一组检测组体与控制模块电性相连;单组检测组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体部和至少一个第二导体部,设置第一导体部和第二导体部的至少部分位于集液腔内且设置为呈相互不接触的间隔分布结构;控制模块设置有第一供电端和第二供电端,第一供电端设置为与第一导体部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来用于对第一导体部供电,第二供电端设置为与第二导体部呈电性相连的结构来用于对第二导体部供电;控制模块还设置有检测端,检测端设置为与第一导体部或第二导体部呈电性相连的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控制模块配置的第一模式中设置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的电平端结构与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的电平端结构构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第一模式中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为高电平端结构且设置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为低电平端结构来构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或,设置在第一模式中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为低电平端结构且设置第二供电端对第二导体部进行供电时构成为高电平端结构来构成为相反的电平端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内设置有阈值A,阈值A设置为当检测端检测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信号时则输出第一导体部与第二导体部被集液腔内的清洗液接触来构成为相互导通的结构并控制动力件停止工作或控制动力件的工作功率降低。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控制模块内设置有阈值B,阈值B设置为当检测端检测到的信号不满足预设信号时则输出第一导体部与第二导体部被集液腔内的清洗液接触来构成为相互导通的结构并控制显示端输出提示信息。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集液箱设置为可拆卸的安装结构,控制模块内设置有阈值C;阈值C设置为当检测端与第一导体部电性相连且检测到第一供电端对第一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新忠高令宇吴久东方恩光唐美平王勇邓杰
申请(专利权)人:曲阜信多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