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面板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3030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面板灯,包括边框、扩散板和背板,所述边框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沿,所述支撑边沿上设有向上延伸并弯折的折弯部,所述扩散板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支撑边沿上,所述背板位于扩散板的上方,所述背板的安装边沿设有向上弯折的卡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以连接所述边框与背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边框上设置折弯部且在背板上设置卡接部,通过折弯部和卡接部卡接以连接所述边框与背板,结构非常简单,避免采用螺丝进行连接,安装方便,有效节约了材料,提升了生产组装产能,非常适于大规模生产。非常适于大规模生产。非常适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面板灯


[0001]本技术涉及灯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面板灯。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面板灯的边框与背板之间是通过螺丝连接的,因为背板的螺丝孔距的精度致使在组装时因精度问题而影响机器的生产效益,且面板灯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面板灯,以解决因为背板的螺丝孔距的精度致使在组装时因精度问题而影响机器的生产效益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面板灯,包括边框、扩散板和背板,所述边框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沿,所述支撑边沿上设有向上延伸并弯折的折弯部,所述扩散板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支撑边沿上,所述背板位于扩散板的上方,所述背板的安装边沿设有向上弯折的卡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以连接所述边框与背板。
[0005]优选地,所述折弯部具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抵压于所述背板上以压紧所述背板和扩散板。
[0006]优选地,所述卡接部具有第二自由端,所述折弯部的内侧设有卡凸,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接部的第二自由端卡接。
[0007]优选地,所述折弯部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直段、与第一直段连接的弯折段以及与弯折段连接的向下延伸的第二直段,所述第一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直段的端部,所述卡凸设于所述第一直段上且位于第一直段与弯折段的连接处。
[0008]优选地,所述卡接部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
[0009]优选地,所述背板呈罩壳状,具有中间凸起的隆起部以及与隆起部连接的向外延伸的所述安装边沿,所述安装边沿搭接在扩散板上,所述卡接部的第二自由端朝向上方且位于折弯部的内侧。
[0010]优选地,所述折弯部沿所在边框的长度方向延伸。
[0011]优选地,所述折弯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折弯部沿所在边框的长度方向布置。
[0012]优选地,所述边框由首尾相连的四个框条构成,所述框条为L型,包括横板和竖板,所述横板具有所述支撑边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在边框上设置折弯部且在背板上设置卡接部,通过折弯部和卡接部卡接并使得折弯部第一自由端压接所述背板以连接所述边框、扩散板以及背板,结构非常简单,避免采用螺丝进行连接,安装方便,有效节约了材料,提升了生产组装产能,非常适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新型面板灯的结构图。
[0015]图2是图1中A

A向的剖视图。
[0016]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新型面板灯中边框的立体图。
[0018]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新型面板灯中边框的正视图。
[0019]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新型面板灯边框上的直板变成折弯部的结构图。
[0020]图7展示了本技术实施例新型面板灯直板时的边框与背板、扩散板安装后的截面图。
[0021]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0023]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新型面板灯100,包括边框1、扩散板2和背板3,所述边框1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沿4,所述支撑边沿4上设有向上延伸并弯折的折弯部5,所述扩散板2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支撑边沿4上,所述背板3位于扩散板2的上方,所述背板3的安装边沿34设有向上弯折的卡接部31,所述折弯部5与所述卡接部31卡接以连接所述边框1与背板3。所述折弯部5具有第一自由端55,所述第一自由端55抵压于所述背板3上以压紧所述背板3和扩散板2,通过将折弯部5的第一自由端55直接抵压于所述背板3上以压紧所述背板3和扩散板2,从而使得所述背板3、扩散板2和边框1安装为一体,形成所述新型面板灯100,该新型面板灯100的连接结构非常简单。
[0024]本技术通过在边框1上设置折弯部5且在背板3上设置卡接部31,通过折弯部5和卡接部31卡接并且使得折弯部5第一自由端55压接所述背板3以连接所述边框1、扩散板2以及背板3,结构非常简单,避免采用螺丝进行连接,安装方便,有效节约了材料,提升了生产组装产能,非常适于大规模生产。
[0025]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或图8所示,所述卡接部31具有第二自由端32,所述折弯部5的内侧设有卡凸51,所述卡凸51与所述卡接部31的第二自由端32卡接。
[0026]具体的,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折弯部5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直段52、与第一直段52连接的弯折段53以及与弯折段53连接的向下延伸的第二直段54,所述第一自由端55位于所述第二直段54的端部,所述卡凸51设于所述第一直段52上且位于第一直段52与弯折段53的连接处,所述卡凸51为倒钩,所述第二自由端32卡接于所述倒钩上。
[0027]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直段54的结构不限于竖直结构,也可以是折弯结构等,只要第二直段54能够抵压于所述背板3上即可。
[0028]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8所示,所述折弯部5由一向上延伸的直板56向下折弯形成,所述直板56上预设有所述卡凸51,所述卡凸51可以与所述直板56一体挤压成型,工艺简单。
[0029]具体的,在本实施例新型面板灯100安装时,首先准备好具有所述直板56的边框1,该直板56与所述边框1一体成型,并沿所述边框1的长度方向延伸,将所述扩散板2搭接在所述边框1的支撑边沿4上,再在扩散板2上放置所述背板3,所述背板3的卡接部31靠近所述直板56,再采用折弯机将所述直板56的整体或局部弯折形成折弯部5以压紧所述背板3和扩散
板2,该安装工艺非常简单,另外所述卡凸51设于所述第一直段52上且位于第一直段52与弯折段53的连接处,该设计一方面可以用于与卡接部31卡接,另一方面也用于折弯机的定位,以便于精确折弯,设计非常巧妙。
[0030]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3或图8所示,所述卡接部31与所述背板3一体成型,成型工艺简单且结构牢固。
[0031]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折弯部5沿所在边框1的长度方向延伸,该设计使得背板3四周的卡接部31均与折弯部5卡接,有效保证了背板3与边框1卡接的稳定性,确保了新型面板灯100安装的牢固性。
[0032]在一些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折弯部5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折弯部5沿所在边框1的长度方向布置,即折弯部5只是在边框的长度方向上局部设置,没有沿边框的长度方向延伸,该设计包含了上述采用折弯机将所述直板56局部弯折形成折弯部5的情形,该设计也有效保证了背板3与边框1卡接的稳定性。
[0033]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背板3呈罩壳状,具有中间凸起的隆起部33以及与隆起部33连接的向外延伸的所述安装边沿34,所述安装边沿34搭接在扩散板2上,所述卡接部31的第二自由端32朝向上方且位于折弯部5的内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面板灯,包括边框、扩散板和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上设有向外延伸的支撑边沿,所述支撑边沿上设有向上延伸并弯折的折弯部,所述扩散板的边缘搭接于所述支撑边沿上,所述背板位于扩散板的上方,所述背板的安装边沿设有向上弯折的卡接部,所述折弯部与所述卡接部卡接以连接所述边框与背板,所述折弯部具有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抵压于所述背板上以压紧所述背板和扩散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具有第二自由端,所述折弯部的内侧设有卡凸,所述卡凸与所述卡接部的第二自由端卡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具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直段、与第一直段连接的弯折段以及与弯折段连接的向下延伸的第二直段,所述第一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二直段的端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学中石鑫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精锐智能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