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俭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岩石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28787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8
一种新型岩石臂,包括车体、大臂、小臂和松土器,大臂的顶端固定有两块凸板,两块凸板之间保留有可供斗杆油缸穿过的间隔,两块凸板上均铰接有动臂油缸,两个动臂油缸的活塞杆均与车体铰接,大臂与车体的铰接处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为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的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岩石臂


[0001]本技术涉及岩石臂
,具体为一种新型岩石臂。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开采、搬运、平整风化岩的施工作业,一般采取炸药爆破后再次运输或平整。但是,由于目前国家加强安全生产的要求,炸药控爆严格管控。而现有的挖掘机主要针对挖掘土方、装卸车,因为其通用性强,所以挖掘机的机臂的重量和工作范围受到限制,从而使得挖掘机的挖掘力受到限制,造成在一些特殊的工况下不适宜使用。
[0003]授权公告号为CN20457077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岩石臂,用以安装于一挖掘机,其包括一大臂,大臂的一端安装于挖掘机;一小臂,铰接于大臂的另一端,大臂与挖掘机的铰接处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为5.0~6.0m;一动臂油缸,连接大臂与挖掘机;一斗杆油缸,连接于大臂与小臂之间;一斗杆缸缸头耳座,设于小臂的上端;一松土器,铰接于小臂的下端;以及一铲斗油缸,连接于松土器与小臂之间。该技术的岩石臂通过缩短大臂的长度,从而达到减少动臂油缸的负荷,增加挖掘机灵活性。
[0004]但是,在该技术中动臂油缸与大臂的铰接处靠近大臂的底端,即动臂油缸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较小。动臂油缸作用在大臂上的力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力和竖直方向的力,竖直方向的力使大臂旋转,水平方向的力被大臂与挖掘机的铰接处抵消,不对大臂的旋转起作用。动臂油缸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越小,水平方向的力就越大,竖直方向的力就越小,从而导致大臂的旋转速度变低,且动臂油缸的能耗增加。
[0005]因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因动臂油缸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较小导致的大臂的旋转速度变低,且动臂油缸的能耗增加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岩石臂,旨在达到使用较小功率的动臂油缸,即能够快速地带动大臂,能够更加节能的技术效果。
[0007]一种新型岩石臂,包括车体、大臂、小臂和松土器,所述大臂的一端与车体铰接,所述大臂的另一端与小臂铰接,所述大臂上铰接有斗杆油缸,所述斗杆油缸的活塞杆与小臂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小臂上铰接有铲斗油缸,所述铲斗油缸的活塞杆与松土器铰接,所述大臂的顶端固定有两块凸板,两块所述凸板之间保留有可供斗杆油缸穿过的间隔,两块所述凸板上均铰接有动臂油缸,两个所述动臂油缸的活塞杆均与车体铰接,所述大臂与车体的铰接处到所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为所述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到所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的1.8

2.0倍,所述大臂与车体的铰接处到所述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的距离为所述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到所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的1.2

1.4倍。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臂油缸铰接在凸板与车体之间,使动臂油缸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夹角更大,从而减小动臂油缸作用在大臂上的水平方向的力,增加动臂油缸作
用在大臂上的竖直方向的力,使大臂旋转的更加灵活,减少动臂油缸的能耗。而且由于动臂油缸更加向上倾斜,可以进一步缩短大臂的长度,从而减轻大臂的重量,进一步提升大臂的灵活性,减少动臂油缸的能耗。而且减短大臂的臂长后,利用杠杆原理,能够增大大臂的力量。同时,大臂与车体的铰接处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为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的1.8

2.0倍,大臂与车体的铰接处到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的距离为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到大臂与小臂的铰接处的距离的1.2

1.4倍,在此位置是最佳的连接距离,能够减少动臂油缸的负荷,从而进一步减少动臂油缸的能耗。本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大臂的灵活性,且能够显著地降低动臂油缸的能耗,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能源。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位于所述大臂与斗杆油缸的铰接处的上方。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保证大臂向下旋转时,松土器有足够的挖掘深度。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车体上还固定有朝向大臂所在方向水平设置的配重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配重臂的设置能够将整个岩石臂的整体重心向大臂所在方向偏移,避免整个岩石臂在工作中由于地面的反作用力被抬升。
[0013]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配重臂上设置有蓄能结构,所述蓄能结构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一活塞块,所述第一活塞块的顶端固定有穿出第一缸体的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顶端铰接有与大臂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第二缸体内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块,所述第二活塞块的顶端固定有穿出第二缸体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顶端固定有配重块,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内均装载有液压油,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的顶端之间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的底端之间连接有第二管道。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大臂向上旋转抬升时,大臂带动固定块向上移动,固定块带动第一连杆向上移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一活塞块向上移动,第一活塞块带动第一缸体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一管道进入第二缸体内,第二活塞块在液压以及配重块的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第二活塞块推动第二缸体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管道进入第一缸体对第一活塞块起到抬升作用,从而对大臂起到向上抬动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大臂向上抬动时动臂油缸的能耗。而当大臂向下旋转,第一活塞块将第一缸体内的液压油通过第二管道推入第二缸体内,从而抬升第二活塞块,这个过程中由于配重块的重力的作用,会抵消一部分液压油对第二活塞块的抬升的力,从而起到阻尼的作用。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大臂的中间位置采用镂空结构。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减轻大臂的重量,从而进一步减少动臂油缸的能耗。
[0017]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镂空结构中固定有若干加强筋。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能够提升大臂的整体承载能力。
[001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固定有加厚板。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厚板的设置能够防止大臂与动臂油缸的铰接处开裂。
[002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大臂与凸板均为上凸的弧形形状。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凸的弧形形状,能够进一步提升大臂的整体承载能力,即便是采用镂空结构的设计后,也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的需要。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1.本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大臂的灵活性,且能够显著地降低动臂油缸的能耗,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节约能源。
[0025]2.配重臂的设置能够将整个岩石臂的整体重心向大臂所在方向偏移,避免整个岩石臂在工作中由于地面的反作用力被抬升。
[0026]3.大臂的整体承载能力强,即便是采用镂空结构的设计后,也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的需要。
[0027]4.通过蓄能结构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岩石臂,包括车体(1)、大臂(2)、小臂(3)和松土器(4),所述大臂(2)的一端与车体(1)铰接,所述大臂(2)的另一端与小臂(3)铰接,所述大臂(2)上铰接有斗杆油缸(5),所述斗杆油缸(5)的活塞杆与小臂(3)的另一端铰接,所述小臂(3)上铰接有铲斗油缸(6),所述铲斗油缸(6)的活塞杆与松土器(4)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2)的顶端固定有两块凸板(7),两块所述凸板(7)之间保留有可供斗杆油缸(5)穿过的间隔,两块所述凸板(7)上均铰接有动臂油缸(8),两个所述动臂油缸(8)的活塞杆均与车体(1)铰接,所述大臂(2)与车体(1)的铰接处到所述大臂(2)与小臂(3)的铰接处的距离为所述大臂(2)与动臂油缸(8)的铰接处到所述大臂(2)与小臂(3)的铰接处的距离的1.8

2.0倍,所述大臂(2)与车体(1)的铰接处到所述大臂(2)与动臂油缸(8)的铰接处的距离为所述大臂(2)与动臂油缸(8)的铰接处到所述大臂(2)与小臂(3)的铰接处的距离的1.2

1.4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岩石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2)与动臂油缸(8)的铰接处位于所述大臂(2)与斗杆油缸(5)的铰接处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岩石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上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俭
申请(专利权)人:王俭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