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太阳能电池技术

技术编号:3622803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太阳能电池,属于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光伏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板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第三封装胶膜及背板玻璃;前板玻璃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增透膜层;第一封装胶膜为具有上转换发光功能的胶膜,第二和第三封装胶膜均为EVA胶膜;第一和第二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为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太阳能电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光伏行业迅速发展,竞争也趋于激烈,降本增效已成为光伏组件生产企业的关注重点,因此提高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是企业的较优选择。
[0003]硅基太阳能电池是一种通过光伏效应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其电池效率一般在15

20%,真正能够被硅基太阳能电池有效利用的能量仅为太阳辐射总能量的 33%左右。
[0004]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
[0008]本申请可这样实现: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板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第三封装胶膜以及背板玻璃;前板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具有下转换发光功能的第一增透膜层和具有下转换发光功能的第二增透膜层,第二增透膜层设置于第一封装胶膜的上表面;第一封装胶膜为具有上转换发光功能的胶膜,第二封装胶膜和第三封装胶膜均为EVA胶膜;第一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为1.2

1.45,第二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为1.6

1.7,第三封装胶膜的反射率不低于90%。
[000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增透膜层为第一基质材料掺杂下转换发光材料的膜层;第一基质材料包括氟化镁、氟化钡、氟化钙、氟化铝和多孔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和/或,第一基质材料掺杂的下转换发光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Y3Al5O
12
掺杂Nd
3+
和Ce
3+
中的至少一种、LiGdF4掺杂Eu
3+
、NaLuF4掺杂Ho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LuF4掺杂Tb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LuF4掺杂Pr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YF4掺杂Ho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
[001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基质材料掺杂的下转换发光材料的量为1

5wt%。
[001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增透膜层为第二基质材料掺杂下转换发光材料的膜层;
第二基质材料包括三氧化二铝、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铍、氟化铈、氮化铝、五氧化二钽、氧化铪和氮化硼中的至少一种;和/或,第二基质材料掺杂的下转换发光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Y3Al5O
12
掺杂Nd
3+
和Ce
3+
中的至少一种、LiGdF4掺杂Eu
3+
、NaLuF4掺杂Ho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LuF4掺杂Tb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LuF4掺杂Pr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YF4掺杂Ho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基质材料掺杂的下转换发光材料的量为1

5wt%。
[001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增透膜层的厚度为50

200nm,和/或,第二增透膜层的厚度为25

100nm。
[0014]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封装胶膜的制备原料包括基体树脂、上转换发光材料、交联固化剂、抗氧剂和硅烷偶联剂。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第一封装胶膜的基体树脂包括聚烯烃胶膜、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胶膜、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和聚乙烯缩丁醛中的至少一种。
[0016]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第一封装胶膜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包括丙烯酸铕、丙烯酸锰、丙烯酸钇、PrF3、ErBr3、HoF3、TmCl3、NaYF4掺杂Er
3+
中的至少一种。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封装胶膜的制备原料包括透明EVA树脂、交联固化剂、抗氧剂和硅烷偶联剂。
[0018]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封装胶膜的透过率不低于91%。
[001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封装胶膜的制备原料包括EVA树脂、白色EVA母粒、交联固化剂、抗氧剂和硅烷偶联剂。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白色EVA母粒为白色填料经表面处理后与EVA树脂熔融共混加工而成。
[002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白色填料包括钛白粉、高光硫酸钡、碳酸钙、白炭黑和镀膜玻璃微珠中的至少一种。
[002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板玻璃的厚度为0.5

1mm,和/或,背板玻璃的厚度为1.5

2mm。
[00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前板玻璃为光伏钢化玻璃,和/或,背板玻璃为浮法钢化玻璃。
[0024]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预设位置将前板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第三封装胶膜以及背板玻璃进行真空热压成型。
[002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真空热压成型于真空度为70

100Pa、温度为120

160℃、压力为50

100KPa的条件下进行5

30min。
[0026]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包括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光伏组件的太阳能电池。
[0027]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包括:本申请通过在前板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涂覆具有下转换发光功能的增透膜层,同时使第一封装胶膜具有上转换发光功能,并且通过调控第一增透膜层和第二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以及第三封装胶膜的反射率,可提高电池串所能接收的太阳光,提高电池片单位面积所能接收到的入射光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光电转换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光伏组
件的光电转换效率。
附图说明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9]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标:1

第一增透膜层;2

前板玻璃;3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板玻璃、第一封装胶膜、电池串、第二封装胶膜、第三封装胶膜以及背板玻璃;所述前板玻璃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设有具有下转换发光功能的第一增透膜层和具有下转换发光功能的第二增透膜层,所述第二增透膜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封装胶膜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封装胶膜为具有上转换发光功能的胶膜,所述第二封装胶膜和所述第三封装胶膜均为EVA胶膜;所述第一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为1.2

1.45,所述第二增透膜层的折射率为1.6

1.7,所述第三封装胶膜的反射率不低于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增透膜层为第一基质材料掺杂下转换发光材料的膜层;所述第一基质材料包括氟化镁、氟化钡、氟化钙、氟化铝和多孔二氧化硅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一基质材料掺杂的下转换发光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Y3Al5O
12
掺杂Nd
3+
和Ce
3+
中的至少一种、LiGdF4掺杂Eu
3+
、NaLuF4掺杂Ho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LuF4掺杂Tb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LuF4掺杂Pr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NaYF4掺杂Ho
3+
和Yb
3+
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增透膜层为第二基质材料掺杂下转换发光材料的膜层;所述第二基质材料包括三氧化二铝、氮化硅、氧化锌、氧化铍、氟化铈、氮化铝、五氧化二钽、氧化铪和氮化硼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第二基质材料掺杂的下转换发光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Y3Al5O
12
掺杂Nd
3+
和Ce
3+
中的至少一种、LiGdF4掺杂Eu
3+
、NaLu...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文浩吴思瑶田慧婷李麟周玉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