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22776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电驱桥系统包括:电机,电机具有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输入齿轮,输入齿轮与电机转子固定连接;中间轴总成,中间轴总成为两个,中间轴总成包括中间轴、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于中间轴上,从动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中间齿轮与中间轴连接,两个中间轴相平行地设置;差速器组件,差速器组件至少包括差速器齿轮和差速器壳体,差速器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设置,差速器壳体与差速器齿轮围设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差速器,差速器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用于驱动车辆的左轮,第二输出轴用于驱动车辆的右轮。本方案的中间轴设置可降低制造成本。本。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电驱桥结构设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共识,电驱桥产品作为独立的电驱动总成产品,可以简化传动系统,提高整车效率,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现有电驱桥产品结构主要分为单电机同轴式单档减速、单电机平行轴式单档或多档变速、双电机平行轴式单档或多档几种结构形式。
[0003]单电机同轴式单档减速通常采用“单电机+行星排”结构,优点是结构紧凑,易于整车布置;缺点是行星齿轮制造装配工艺复杂,单档减速对电机性能要求高,同等要求下电机尺寸偏大,成本高。单电机平行轴式驱动桥根据档位不同有单档和多档结构,优点是平行轴取代行星排,规避了制造装配工艺问题,但缺点是传动结构偏置,重心偏载,不利于整车操控性,对桥壳强度和密封性能也提出更高要求。双电机平行轴式根据档位不同也分为单档和多档,优点是规避了单电机平行轴式结构重心偏置问题,提高操纵性,同时平行轴式结构制造装配工艺难度低,缺点是增加一个电机,成本高,占用空间大,整车布置困难,一般应用于商用车。
[0004]这对上述技术中的电驱桥系统制造成本较高和制造工艺较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驱桥系统制造成本较高和制造工艺较复杂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包括:电机,电机具有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电机转子的轴线与车辆的车轴的轴线处于同一轴线上;输入齿轮,输入齿轮与电机转子固定连接;中间轴总成,中间轴总成为两个,中间轴总成包括中间轴、从动齿轮和中间齿轮,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于中间轴上,从动齿轮与输入齿轮啮合,中间齿轮为至少一个,中间齿轮与中间轴连接,中间轴可带动中间齿轮转动,两个中间轴相平行地设置;差速器组件,差速器组件至少包括差速器齿轮和差速器壳体,差速器齿轮与中间齿轮啮合设置,差速器齿轮为至少一个,差速器壳体与差速器齿轮连接,差速器壳体与差速器齿轮围设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有差速器,差速器具有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第一输出轴用于驱动车辆的左轮,第二输出轴用于驱动车辆的右轮;电机转子、输入齿轮、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布置。
[0007]进一步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轴,差速器轴沿差速器壳体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差速器轴设置于安装腔内,差速器轴的两端与差速器壳体的内壁连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为两个,两个行星齿轮设置于安装腔内,两个行星齿轮有距离地穿设于差速器轴上;输出齿
轮,输出齿轮为两个,每一输出齿轮均与两个行星齿轮啮合设置,其中一个输出齿轮与第一输出轴连接,另一个输出齿轮与第二输出轴连接。
[0008]进一步地,两个输出齿轮中的任意一个上设置有第一锁止机构,差速器组件还包括:连接环,连接环设置于安装腔内,连接环与差速器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环设置有第二锁止机构;第一锁止机构与第二锁止机构具有相互结合的锁紧位置和相互脱离的释放位置。
[0009]进一步地,中间齿轮为两个,两个中间齿轮具有间隔地空套于中间轴上,两个中间齿轮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中间轴总成还包括:同步装置,同步装置与中间轴固定连接,同步装置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机构,同步装置设置于两个中间齿轮之间;第二连接机构与任意一个第一连接机构连接,以带动相应的中间齿轮转动。
[0010]进一步地,差速器齿轮为两个,差速器壳体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差速器齿轮连接,差速器壳体的第二端与另一个差速器齿轮连接,两个差速器齿轮与差速器壳体之间围设成安装腔。
[0011]进一步地,两个中间齿轮的半径不相同地设置。
[0012]进一步地,中间齿轮为一个,中间齿轮与中间轴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地,两个中间轴的轴线与输入齿轮的轴线处于同一平面上。
[0014]进一步地,两个中间轴的轴线分别与输入齿轮的轴线形成的连线之间具有夹角地设置。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电驱桥系统,电驱桥系统为上述的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
[0016]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的电驱桥系统,两个中间轴平行布置,电机转子、输入齿轮、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同轴布置,两个中间轴可以实现动力分流,在同等驱动条件下,电驱桥系统的强度和可靠性更高,且两个中间轴对称布置,可以使得电驱桥系统避免偏载和重心偏移问题,提高驾驶操纵性能,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轴与输入齿轮的轴线的位置关系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间轴与输入齿轮的轴线的位置关系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0021]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1、电机定子;12、电机转子;
[0026]2、输入齿轮;
[0027]3、中间轴总成;30、中间轴;31、从动齿轮;32、中间齿轮;33、同步装置;
[0028]4、差速器组件;41、差速器壳体;410、安装腔;411、差速器轴;42、差速器齿轮;43、行星齿轮;44、输出齿轮;45、连接环;
[0029]51、第一输出轴;52、第二输出轴;
[0030]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3]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具有电机转子(12)和电机定子(11),所述电机转子(12)的轴线与车辆的车轴的轴线处于同一轴线上;输入齿轮(2),所述输入齿轮(2)与所述电机转子(12)固定连接;中间轴总成(3),所述中间轴总成(3)为两个,所述中间轴总成(3)包括中间轴(30)、从动齿轮(31)和中间齿轮(32),所述从动齿轮(31)固定连接于所述中间轴(30)上,所述从动齿轮(31)与所述输入齿轮(2)啮合,所述中间齿轮(32)为至少一个,所述中间齿轮(32)与所述中间轴(30)连接,所述中间轴(30)可带动所述中间齿轮(32)转动,两个所述中间轴(30)相平行地设置;差速器组件(4),所述差速器组件(4)至少包括差速器齿轮(42)和差速器壳体(41),所述差速器齿轮(42)与所述中间齿轮(32)啮合设置,所述差速器齿轮(42)为至少一个,所述差速器壳体(41)与所述差速器齿轮(42)连接,所述差速器壳体(41)与所述差速器齿轮(42)围设成安装腔(410),所述安装腔(410)内设置有差速器,所述差速器具有第一输出轴(51)和第二输出轴(52),所述第一输出轴(51)用于驱动车辆的左轮,所述第二输出轴(52)用于驱动所述车辆的右轮;所述电机转子(12)、所述输入齿轮(2)、所述第一输出轴(51)与所述第二输出轴(52)同轴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电机双中间轴式电驱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轴(411),所述差速器轴(411)沿所述差速器壳体(41)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差速器轴(411)设置于所述安装腔(410)内,所述差速器轴(411)的两端与所述差速器壳体(41)的内壁连接;行星齿轮(43),所述行星齿轮(43)为两个,两个所述行星齿轮(43)设置于所述安装腔(410)内,两个所述行星齿轮(43)有距离地穿设于所述差速器轴(411)上;输出齿轮(44),所述输出齿轮(44)为两个,每一所述输出齿轮(44)均与两个所述行星齿轮(43)啮合设置,其中一个所述输出齿轮(44)与所述第一输出轴(51)连接,另一个所述输出齿轮(44)与所述第二输出轴(52)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延涛徐占王凯郭志英孟庆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