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装置及便携式人工肾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26412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装置及便携式人工肾,在循环液配置阶段,包含固体溶解质和纯水的混合添加及液体溶解质浓缩液和纯水的混合添加,并分别针对固体溶解质和纯水的混合添加及液体溶解质浓缩液和纯水的混合添加提供相应的溶解度浓度的高精度增补算法。通过对实施例的补充说明,详细描述了便携式人工肾系统中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便携式人工肾系统中循环液的配置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的计算方法,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患者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装置及便携式人工肾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装置及便携式人工肾。

技术介绍

[0002]腹膜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它主要是利用人体腹膜作为半透膜,清除体内过多水分、代谢产物和毒素,达到血液净化、替代肾脏功能的目的。
[0003]目前比较广泛应用的腹膜透析治疗方式具有“居家治疗、院内管理”、节约医疗资源等诸多优势,但是患者通常需要每天早、中、晚各治疗一次,严重限制了患者的自由,无法回归社会,导致家庭负担较重。且患者治疗所用腹膜透析液规格较为单一,无法满足患者多样复杂的治疗需求,更不能实时调整处方,导致透析治疗充分性无法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此外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透析液,对环境的清洁程度也有较高要求。
[0004]便携式人工肾将设备与人结合在一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治疗简易轻便,更可实现处方实时调整,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可满足患者出差、旅行等日常需求,使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都能得到极大改善,是肾脏替代设备的发展方向。
[0005]进一步的,采用腹膜透析原理的便携式人工肾系统中重要的环节之一是实现透析用液的循环使用,从腹腔引流出的废液经过毒素清除装置去除部分毒素,同时保留部分可重复利用的溶解质后得到水溶液,并适量添加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溶解质,再次配置成可注入人体腹腔内进行透析的新透析用液,这一过程称为循环液的配置。若配置的循环液中溶解质的浓度不准确,将影响患者的透析治疗效果,甚至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
[0006]因此,在循环液配置过程中,通过对循环液中的溶解质进行高精度增补,提高循环液的浓度配置准确度,能够有效保证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装置及便携式人工肾。
[0008]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用于便携式人工肾循环系统中,在循环液配置阶段,包含固体溶解质和纯水的混合添加及液体溶解质浓缩液和纯水的混合添加。
[0010]针对固体溶解质和纯水的混合添加,包括以下步骤:
[0011]步骤1:读取循环液需配置量V
set
,循环液溶解质浓度ω
set

[0012]步骤2:读取溶解质微量传感器测得初始液体中溶解质浓度,并进行非线性补偿后得到浓度值ω
f

[0013]步骤3:通过高精度流量传感器获取进入配置装置中的初始液体量V1;
[0014]步骤4:计算液体内溶解质含量M1=ω
f
*V1;
[0015]步骤5:计算需补充纯水量V

=V
set

V1;
[0016]步骤6:纯水补充,并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纯水补充的实际液体量V2;
[0017]步骤7:实际配置循环液总液体量为V

=V1+V2;
[0018]步骤8:计算需配置的循环液中溶解质总量M

=ω
set
*V


[0019]步骤9:计算溶解质需补充量M

=M


M1;
[0020]步骤10:溶解质补充,完成循环液配置,测得非线性补偿后的溶解质浓度为ω
New

[0021]步骤11:计算判断与可接受溶解质浓度误差σ:
[0022]1)若则步骤14;
[0023]2)若则步骤12;则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高,
[0024]3)若则步骤13;则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低,
[0025]步骤12: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高,加纯水稀释,计算加水量
[0026]进行纯水补充,V

=V

+V

,进行步骤10;
[0027]步骤13: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低,需继续溶解质增补操作,计算溶解质增补量
[0028]M'

=(ω
set

ω
New
)*V

,进行步骤10;
[0029]步骤14:循环液配置完成。
[0030]针对液体溶解质浓缩液和纯水的混合添加,包括以下步骤:
[0031]步骤1:读取循环液需配置量V
set
,循环液溶解质浓度ω
set

[0032]步骤2:读取溶解质微量传感器测得初始液体中溶解质浓度,并进行非线性补偿后得到浓度值ω
f

[0033]步骤3:通过高精度流量传感器获取进入配置装置中的初始液体量V1;
[0034]步骤4:计算液体内溶解质含量M1=ω
f
*V1;
[0035]步骤5:计算溶解质需补充量M

=V
set

set

M1;
[0036]步骤6:液体溶解质浓缩液浓度ω
con
,计算所需溶解质浓缩液补充量
[0037]V
con
=M


con
,进行液体浓度液补充,并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溶解质浓缩液补充的实际液体量V2;
[0038]步骤7:计算需补充纯水量V

=V
set

V1‑
V2;
[0039]步骤8:纯水补充,并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实际补充的纯水量V3;
[0040]步骤9:计算实际总补充量V

=V1+V2+V3;
[0041]步骤10:液体溶解质浓缩液和纯水混合添加完成,测得非线性补偿后的溶解质浓度为ω
New

[0042]步骤11:计算判断与可接受溶解质浓度误差σ:
[0043]1)若则步骤14;
[0044]2)若则步骤11;则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高,
[0045]3)若则步骤13;则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低,
[0046]步骤12: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高,加纯水稀释,计算加水量
[0047]进行纯水补充,V


=V

+V
补水
,进行步骤10;
[0048]步骤13: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低,需继续溶解质增补操作,计算溶解质增补量
[0049]进行步骤10;
[0050]步骤14:循环液配置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其特征在于:在循环液配置阶段,包含固体溶解质和纯水的混合添加、液体溶解质浓缩液和纯水的混合添加。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其特征在于,针对固体溶解质和纯水的混合添加,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读取循环液需配置量V
set
,循环液溶解质浓度ω
set
;步骤2:读取溶解质微量传感器测得的初始液体中溶解质浓度,并进行非线性补偿后得到浓度值ω
f
;步骤3: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进入配置装置中的初始液体量V1;步骤4:计算液体内溶解质含量M1=ω
f
*V1;步骤5:计算需补充纯水量V

=V
set

V1;步骤6:纯水补充,并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纯水补充的实际液体量V2;步骤7:实际配置循环液总液体量为V

=V1+V2;步骤8:计算需配置的循环液中溶解质总量M

=ω
set
*V

;步骤9:计算溶解质需补充量M

=M


M1;步骤10:溶解质补充,完成循环液配置,测得非线性补偿后的溶解质浓度为ω
New
;步骤11:计算非线性补偿后的溶解质浓度值与设定的目标循环液浓度值的差值判断与可接受溶解质浓度误差σ:1)若则执行步骤14;2)若执行步骤12,则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高;3)若执行步骤13,则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低;步骤12: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高,加纯水稀释,计算加水量进行纯水补充,V

=V

+V

,进行步骤10;步骤13: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低,需继续溶解质增补操作,计算溶解质增补量M'

=(ω
set

ω
New
)*V

,进行步骤10;步骤14:循环液配置完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液溶解质浓度的增补算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液体溶解质浓缩液和纯水的混合添加,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读取循环液需配置量V
set
,循环液溶解质浓度ω
set
;步骤2:读取溶解质微量传感器测得的初始液体中溶解质浓度,并进行非线性补偿后得到浓度值ω
f
;步骤3:通过高精度流量传感器获取进入配置装置中的初始液体量V1;步骤4:计算液体内溶解质含量M1=ω
f
*V1;步骤5:计算溶解质需补充量M

=V
set

set

M1;步骤6:设定液体溶解质浓缩液浓度ω
con
,计算所需溶解质浓缩液补充量V
con
=M


con
,并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溶解质浓缩液补充的实际液体量V2;步骤7:计算需补充纯水量V

=V
set

V1‑
V2;
步骤8:纯水补充,并通过流量传感器获取实际补充的纯水量V3;步骤9:计算实际总补充量V

=V1+V2+V3;步骤10:液体溶解质浓缩液和纯水混合添加完成,测得非线性补偿后的溶解质浓度为ω
New
;步骤11:计算非线性补偿后的溶解质浓度值与设定的目标循环液浓度值的差值判断与可接受溶解质浓度误差σ:1)若则执行步骤14;2)若执行步骤11,则溶解质浓度ω
new
过高;3)若执行步骤13,则溶解质浓度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广乐陈大鹏郝玉哲李敬东闫烁栾铸李勇董张慧雅盛启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