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田污油破乳的复合药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621612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田污油破乳的复合药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复合药剂体系由聚合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脱色絮凝剂、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和pH调节剂构成;每100mL污油,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田污油破乳的复合药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净化
,涉及一种油田污油破乳的复合药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原油是一个多组分混合物,除了含有不同分子量、不同结构的烃类外,还含有一定量胶质和沥青质以及乳化了的水分。原油中的水分可能是天然存在于原油,或者是注水采油时引入的。在开采过程中,原油与水一起被采出。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采出的原油一般为油包水型(W/O)乳状液,而且会夹带大量杂质,这些杂质包括溶解于水中的无机盐、机械杂质及砂和黏土、游离的硫化氢等。原油中这些不相混溶的物质在流经井口和油水分离器等处时,由于切力和压强的共同作用发生充分混合、分散和乳化,这种W/O型的乳状液由于存在界面保护膜而相当稳定。在集输和炼制过程中,含有水和杂质的原油不仅会增加泵、管线和储罐的负荷,而且会导致管道系统、泵及生产设备腐蚀和结垢,甚至引发原油加工过程中的催化剂中毒等一系列问题。油田和炼油厂排放的水中含油则会造成环境污染和油的浪费。因此,不论从经济角度(便于石油的运输、销售和加工),还是从环境保护角度(排放的水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并能得到再次利用),均须对原油进行破乳脱水处理。
[0003]原油破乳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机械法和物理化学法,前者包括电沉降、加热、超声波和过滤等方法,后者主要是通过加入破乳剂改变乳状液体系的界面性质,使乳状液稳定性降低,从而达到破乳的目的。原油乳状液的液膜中常含有多种原油中固有的表面活性物质,如胶质和沥青质,同时还含有一些蜡的结晶或黏土微粒。这些天然活性物质富集于油水界面上,形成坚固的膜,对原油乳状液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界面膜很难用物理方法完全进行破坏,还必须结合采用化学的方法(即使用破乳剂)来进行破乳。
[0004]常用破乳剂主要是高分子量的聚醚型破乳剂。聚醚类破乳剂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子不仅可以“平躺”式吸附于液滴界面上,顶替原来的乳化剂分子,而且分子间排列疏松,界面层厚度较薄,分子间作用力小,形成的膜强度差,因而具有较好的破乳作用。随着油田的进一步开发,原油含水量显著的增大,尤其是三次采油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原油含水量增大,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增强。由此,开发出一种破乳作用优异的复合药剂体系,对油田污油处理与降低水处理成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开发出一种破乳作用优异的复合药剂体系,适用于三次采油得到的高含水量油污。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田污油破乳的复合药剂体系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来满足本领域内的这种需要。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油田污油破乳的复合药剂体系,其由聚合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脱色絮凝剂、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和pH调节剂构成;每100mL污油,所述聚
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20

30g,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5

1g,所述脱色絮凝剂的投加量为25

40g,所述玻璃纤维的投加量为0.5

1g,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投加量为0.5

1g,所述pH调节剂的投加量为将所述污油的pH调至8

9。具体地,pH调节剂的种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选用10%NAOH溶液。
[000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药剂体系中,每100mL污油,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20g,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5g,所述脱色絮凝剂的投加量为25g,所述玻璃纤维的投加量为0.5g,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投加量为0.5g,所述pH调节剂的投加量为将所述污油的pH调至8。
[000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药剂体系中,每100mL污油,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24g,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6g,所述脱色絮凝剂的投加量为30g,所述玻璃纤维的投加量为0.6g,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投加量为0.8g,所述pH调节剂的投加量为将所述污油的pH调至9。
[00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药剂体系中,每100mL污油,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30g,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1g,所述脱色絮凝剂的投加量为40g,所述玻璃纤维的投加量为1g,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投加量为1g,所述pH调节剂的投加量为将所述污油的pH调至8。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药剂体系中,所述玻璃纤维为直径为5

10mm,厚度为5

10mm的圆柱形颗粒。
[0012]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药剂体系中,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粒径为20

30nm。
[0013]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复合药剂体系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加水配制成质量分数为5%

10%的溶液,加入pH调节剂将pH调至8

9,加入玻璃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35

40℃搅拌均匀后超声40

60min,加入聚合氯化铝和脱色絮凝剂后震荡搅拌均匀。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涉及上述复合药剂体系在油田污油破乳中的应用。
[0015]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药剂体系在油田污油破乳中的应用中,还加入了杀菌剂。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复合药剂体系,至少具有下述的优点或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药剂体系由聚合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脱色絮凝剂、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和pH调节剂构成,采用油水分离和油泥分离结合的方法原理,实现了油田污油破乳,处理后的水清澈透亮,絮体成型和沉降速度快。本专利技术通过加入玻璃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能有效实现油田污油破乳,显著降低悬浮物含量与含油量,能有效降低含氧量,并能增强杀菌剂杀菌效果,使得处理后水质指标达标。本专利技术通过混合超声处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玻璃纤维和纳米二氧化硅,所得复合药剂体系悬浮物含量和悬浮物颗粒直径中值显著下降。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实施例3处理后的水与处理前的油田污油;左侧为实施例3处理后的水,右侧为处理前的油田污油。
[0019]图2为实施例1处理后的水与处理前的油田污油;左侧为实施例1处理后的水,右侧
为处理前的油田污油。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1]下述各实施例中实验方法和检测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药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在市场上购买得到;所述指标数据,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测量方法。
[0022]实施例1
[002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田污油破乳的复合药剂的制备与污油处理过程。
[0024]玻璃纤维为直径为5

10mm,厚度为5

10mm的圆柱形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田污油破乳的复合药剂体系,其特征在于,由聚合氯化铝、阳离子聚丙烯酰胺、脱色絮凝剂、玻璃纤维、纳米二氧化硅和pH调节剂构成;每100mL污油,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20

30g,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5

1g,所述脱色絮凝剂的投加量为25

40g,所述玻璃纤维的投加量为0.5

1g,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投加量为0.5

1g,所述pH调节剂的投加量为将所述污油的pH调至8

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药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每100mL污油,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20g,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5g,所述脱色絮凝剂的投加量为25g,所述玻璃纤维的投加量为0.5g,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投加量为0.5g,所述pH调节剂的投加量为将所述污油的pH调至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药剂体系,其特征在于,每100mL污油,所述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24g,所述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为0.6g,所述脱色絮凝剂的投加量为30g,所述玻璃纤维的投加量为0.6g,所述纳米二氧化硅的投加量为0.8g,所述pH调节剂的投加量为将所述污油的pH调至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昊旻李杰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延长石油丰源石油助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