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交叉规则形貌柱体往复式微动磨损试验台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微动磨损试验台装置,具体地说,涉及规则形貌柱体接合面的接触微动磨损试验台装置,属于微动磨损、磨损测试
技术介绍
[0002]宏观世界中任何结合面的接触都是粗糙表面间的接触,且结合面表面均是由一系列微凸体构成的。因此,结合面间的微凸体相互作用将直接影响结合面的接触刚度和接触变形等力学特性。事实上,在大多数机加工过程中往往具有规律性的加工方式,所以会形成规律性的加工表面,尤其在高精度机床的加工中,比如最常见的波状、抛物状以及余弦状的表面结构就是由于刨削或平铣造成的。很多机加工表面装配后贴合,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微小振动,例如机床接合面,法向受载的情况下如果切向发生微小位移就会导致微动磨损现象,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机床的加工精度以及整体刚度等等。
[0003]微动磨损是指发生在接触面之间极其微小的位移幅度的摩擦运动,位移幅度量级一般在微米级别,常发生在近似静止的工况下,而且其的演化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但是危害确实是显而易见的,微动会引起材料表面破坏并产生裂纹,甚至于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失效。研究表明,在球—平面的接触条件下,微动可以分为切向、径向、滚动以及扭动四种基本微动模式。有相关研究表明,全世界每年大约有30%
‑
50%的能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消耗在摩擦磨损行为上,所导致的经济损失巨大。如果采取合理的措施并加大对于磨损机理的研究,就可以减少能源、资源的浪费。以机床接合面为例,现有研究手段很难对整个接合面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交叉规则形貌柱体往复式微动磨损试验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台座、试件夹紧装置、力加载装置、往复驱动装置、传感器装置、摩擦界面观测装置与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组成;整个基础台座由固定支撑圆平台(4)和旋转圆平台(5)组成,其中固定支撑圆平台(4)有四个支撑腿,而且将减振垫一(1)、减振垫二(2)、减振垫三(33)以及减振垫四(34)都布置在支撑腿下面;左右两边控制试验装置高度的液压伸缩杆一(8)和液压泵一(7)通过固定装置一(6)固定在固定支撑圆平台(4)上;同样液压伸缩杆二(28)和液压泵二(29)通过液固定装置(30)也固定在固定支撑圆平台(4)上,液压伸缩杆一(8)和液压伸缩杆二(28)支撑着整个加载装置和往复驱动装置;同时下夹紧装置(9)固定在旋转圆平台(5)上;其中下夹紧装置(9)主体呈“T”型导轨状,与“T”型贯穿孔的下试件(10)相配合,下夹紧装置(9)一端为挡板,另一端为开合结构设计;利用液压泵一(7)和液压泵二(29)同时同量驱动液压伸缩杆一(8)和液压伸缩杆二(28)进行高度调节;当上试件(27)被上夹紧装置(22)和往复驱动滑块(18)固定在直线导轨(14)上后,再将下试件(10)固定在旋转圆平台(5)上,且两者之间预留足够间隙,通过液压伸缩杆一(8)和液压伸缩杆二(28)进行高度调整,使得上试件(27)与下试件(10)刚好接触,但不产生任何正压力;此时旋转圆平台(5)正下方减速电机(3)再驱动下试件(10)进行旋转,通过计算机闭环反馈调节下试件(10)与上试件(27)的角度,达到测量不同交叉角度的影响的目的;直线导轨(14)通过螺栓组一(13)和螺栓组二(26)分布固定在液压伸缩杆一(8)和液压伸缩杆二(28)上,伺服电动缸一(15)通过滑块一(16)固定在直线导轨(14)上;同样,伺服电动缸二(25)通过滑块二(24)固定在直线导轨(14)上,两个加载装置对称分布,并且通过弧状加载装置均匀施加在上试件(27)上表面;当上、下试件被夹紧且角度设置完成后,先利用直线导轨(14)与滑块一(16)、滑块二(24)调整加载装置的位置,再通过计算机控制施加定量正压力,并通过闭环反馈调节使得载荷恒定;往复驱动装置中压电微位移驱动器(19)通过驱动器固定装置(20)固定在直线导轨(14)上方,并利用螺纹一体化结构与上试件(27)上表面连接,驱动器的输出施加在上试件(27)上;当载荷施加完成后,利用往复驱动装置施加切向微动,为接下来微动磨损研究创造前提条件;传感器装置包括检测正向力的力传感器(17)、检测切向摩擦力的力传感器(23)以及检测切向微动量的激光高精度位移传感器(21);传感器装置能够在磨损过程中实时监测力与位移的大小,为后续分析提供数据,并且通过数据采集完成闭环反馈控制;三维形貌采集仪(12)通过采集仪固定装置(11)固定在旋转圆平台(5)上;同样三维全场应变测试分析仪的多相机组(31)通过相机组固定装置(32)也固定在旋转圆平台(5)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叉规则形貌柱体往复式微动磨损试验台装置,,其特征在于:对于三维形貌采集仪(12),试验前要先对三维形貌进行校准,也要保证试验台光照充足达到视场范围要求,当试验结束,利用液压装置顶起加载装置使得上、下试件分开,将三维采集仪(12)通过底部的伸缩结构和万向结构调节观测范围和角度以观测磨损形貌参数;同样在开始试验之前,保证三维全场应变测试分析仪的多相机组(31)镜头视角要对准磨损界面,保持开机状态;经过计算机图像数据处理,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铁能,石浩,李博,王晨航,季如国,马云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