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341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属于编织袋制备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选择适量的原料并将其投入挤塑机的料斗中,然后通过搅拌组件搅拌;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原料通过挤塑机热熔挤出,经过分切成丝后收卷,原料在热熔出料时采用冷却组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过程产生的热气通过传热组件传输到料斗中用于对原料进行预热;步骤三:对步骤二中的丝进行编织成中间品;步骤四:对步骤三中的中间品进行裁切缝底,形成编织袋。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冷风机产生的低温气体代替传统的水冷方式来对带状物进行冷却,使得冷却后的带状物仍可保持干燥,这样,免去了清除传统水冷方式后带状物上残留的水渍,降低了实际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实际的生产成本。降低了实际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编织袋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编织袋,又称蛇皮袋。是塑料袋的一种,用于包装,其原料一般是聚乙烯、聚丙烯等各种化学塑料原料。编织袋的制备工艺流程一般为:挤塑机对原料进行加热融化并挤出,之后对挤出的物料进行挤压,使其形成带状,之后再对该带状物进行冷却,完成后将其分切形成丝状,之后将其编织形成筒状结构,完成后对该筒状结构进行挤压,使其呈双层带状结构,之后将该双层带状结构裁切缝底,即可形成编织袋。
[0003]在上述工艺流程过程中,目前对带状物的冷却通常都是采用水冷的方式实现,也即将带状物直接伸入到冷却水的内部,使其在冷却水中循环一段时间之后再拉出,此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由于带状物会与冷却水直接接触,在后续部分的工艺流程进行之前,需要对带状物表面附着的水分进行清除,目前的清除方式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烘烤的方式清除水分,但这种方式存在的问题是会导致刚被冷却的带状物重新变热,另一种清除的方式是利用吸水毛巾等对水分进行吸附,该方式存在的问题在于会增加整个工艺流程的步骤,提高了实际的生产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适量的原料并将其投入挤塑机的料斗中,然后通过搅拌组件搅拌;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原料通过挤塑机热熔挤出,经过分切成丝后收卷,原料在热熔出料时采用冷却组件进行冷却降温,冷却过程产生的热气通过传热组件传输到料斗中用于对原料进行预热;步骤三:对步骤二中的丝进行编织成中间品;步骤四:对步骤三中的中间品进行裁切缝底,形成编织袋;步骤二中所述的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外壳、进气罩和冷风机,所述进气罩安装在冷风机的出风口处,且冷风机的出风口与进气罩的收纳腔连通,所述冷却外壳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冷却通道,该冷却通道的底部通过开设在进气罩顶部的连通口与收纳腔连通,所述挤塑机挤出的物料能够由下向上穿过所述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顶部通过传热组件与料斗连通。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采用冷风机产生的低温气体代替传统的水冷方式来对带状物进行冷却,使得冷却后的带状物仍可保持干燥,这样,免去了清除传统水冷方式后带状物上残留的水渍,降低了实际的生产成本。
[0007]所述传热组件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远离第二管道的一端与冷却通道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远离第一管道的一端延伸至料斗的内底部。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冷却通道内的带状物经过低温气体冷却后,其本身温度降低,而此时低温气体吸收其上的热量后,就会变成具有一定温度的气体,然后该气体经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可以输送到料斗中,从而利用该气体就可以实现对原料的预热,使得原料在进入到挤塑机内后吸收降少的热量就能够融化,从而达到降低挤塑机能耗的目的,同时该气体中的热量被原料吸收后又会变成常温,从而不会对周围环境温度造成不利影响。
[0009]所述冷却外壳的顶端固接有用于封堵冷却通道的顶板,所述顶板的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口,所述条形口内壁沿顶板长度方向的两个面上均固定有橡胶条,两个所述橡胶条之间形成有间隙。
[0010]橡胶条用于防止带状物被条形口内壁面划伤,间隙则用于方便引出带状物,同时由于间隙较小,因此也只会有少量的气体通过该间隙排出,其中的大部分气体还是通过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进入到了料斗中。
[0011]所述冷却外壳的一侧开设有与冷却通道连通的第一调节口,且冷却外壳的一侧铰接有用于开闭第一调节口的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通过搭扣扣接在冷却外壳上。
[0012]打开第一挡板时,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调节口来调整冷却通道内的带状物的状态,以防止带状物出现折叠等情况。
[0013]所述第一挡板上开设有第一观察口,且该第一观察口的内部密封安装有第一透明板。
[0014]第一透明板可以采用玻璃材质制成,这样,用户就可以直接观察冷却通道内的状况,以便在需要时及时处理冷却通道内的状况。
[0015]所述进气罩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调节口,且进气罩的一侧铰接有用于开闭第二调节口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通过搭扣扣接在进气罩上。
[0016]第二挡板用于开闭第二调节口,用户可以通过第二调节口来调整带状物的位置等。
[0017]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第二观察口,且第二观察口的内部密封安装有第二透明板。
[0018]第二透明板也是方便用户观察进气罩内带状物的状况,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及时的处理。
[0019]所述顶板的顶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两个第一导向辊,所述第一导向辊的端部通过轴承座与冷却外壳转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辊之间的缝隙与间隙处于同一竖直平面上,所述收纳腔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二导向辊,该第二导向辊的轴线与其中一个第一导向辊的轴向处于同于竖直平面上。
[0020]第一导向辊配合第二导向辊可以使带状物以竖直的状态穿过冷却外壳,减小了带状物与冷却外壳和进气罩之间的摩擦,有利于保证带状物的安全,避免带状物损坏。
[0021]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安装在料斗顶端的横板、安装在横板上的安装板、安装在安装板上的减速电机、固接在减速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并套装在第二管道上的第二齿轮、通过空心座连通在第二管道底端并沿第二管道径向延伸的多个传动管以
及与传动管连通的搅拌管,所述搅拌管上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所述第二管道的顶端通过机械密封与第一管道连通。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第二管道可以在减速电机的驱动下进行旋转,而此时与第二管道固定且连通的搅拌管也就会开设对原料进行搅拌,同时排气孔会将冷却通道吸收热量的气体直接排入到原料内部,由于此时的原料处于被搅拌状态,因此可以更加快速的预热。
[0023]机械密封的存在,使得第一管道可以不转,而第二管道可以转动,同时也有利于防止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连接位置处气体泄漏。
[0024]利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配合,使得减速电机可以偏移第二管道的轴线安装,这样既可以驱动第二管道进行旋转,也方便利用机械密封将第二管道和第一管道旋转密封连接到一起,有利于气体的输送。
[0025]所述进气罩与冷风机的连接位置设置有橡胶框。
[0026]橡胶框能够实现进气罩与冷风机的密封连接,防止冷风机产生的低温气体泄漏到外部环境中。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冷风机产生的低温气体代替传统的水冷方式来对带状物进行冷却,使得冷却后的带状物仍可保持干燥,这样,免去了清除传统水冷方式后带状物上残留的水渍,降低了实际的生产成本。
[0028]2、本专利技术中,冷却通道内的带状物经过低温气体冷却后,其本身温度降低,而此时低温气体吸收其上的热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择适量的原料并将其投入挤塑机(100)的料斗(110)中,然后通过搅拌组件(500)搅拌;步骤二:对步骤一中的原料通过挤塑机(100)热熔挤出,经过分切成丝后收卷,原料在热熔出料时采用冷却组件(400)进行冷却降温,冷却过程产生的热气通过传热组件(200)传输到料斗(110)中用于对原料进行预热;步骤三:对步骤二中的丝进行编织成中间品;步骤四:对步骤三中的中间品进行裁切缝底,形成编织袋;步骤二中所述的冷却组件(400)包括冷却外壳(410)、进气罩(420)和冷风机(300),所述进气罩(420)安装在冷风机(300)的出风口处,且冷风机(300)的出风口与进气罩(420)的收纳腔(422)连通,所述冷却外壳(410)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冷却通道(411),该冷却通道(411)的底部通过开设在进气罩(420)顶部的连通口(427)与收纳腔(422)连通,所述挤塑机(100)挤出的物料能够由下向上穿过所述冷却通道(411),所述冷却通道(411)的顶部通过传热组件(200)与料斗(110)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热组件(200)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管道(210)和第二管道(220),所述第一管道(210)远离第二管道(220)的一端与冷却通道(411)的顶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220)远离第一管道(210)的一端延伸至料斗(110)的内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外壳(410)的顶端固接有用于封堵冷却通道(411)的顶板(430),所述顶板(430)的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条形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作进林丽娟李来塔
申请(专利权)人:苍南雅格制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