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11291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外端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外端固定设有碎金刚石层,所述轮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三个弧形活动板,所述弧形活动板外端固定设有两个活动限位块,所述碎金刚石层外端开设有多个连通口,所述防护层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弧形活动板内侧设有位置调节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轮体外端设置可以更换的防护层和碎金刚石层,避免了滚轮外端损坏后将滚轮整体更换的情况出现,使得轮体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资源,同时也节省了加工成本,使用效果较好,且防护层和碎金刚石层的更换过程较为简单便捷,更换效率较高。较高。较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刚石滚轮
,具体地说,涉及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

技术介绍

[0002]金刚石滚轮是用于大批量成型磨削的专用机床和齿轮磨床加工的高效率、高寿命、低成本的砂轮修整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安装在磨床的修整装置上,金刚石滚轮修整普通陶瓷砂轮或CBN砂轮,砂轮成型后再磨削零件,从而将金刚石滚轮的外形轮廓及精度、尺寸通过砂轮复制到被加工的零件表面。
[0003]目前,金刚石滚轮在制造时大多为一体结构,制造完成的滚轮外端再嵌入一层碎金刚石层,而当金刚石滚轮在使用一段时间出现磨损后,就只能将整个金刚石滚轮进行更换,这样较为浪费资源,且增加了加工的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通过在轮体外端设置可以更换的防护层和碎金刚石层,避免了滚轮外端损坏后将滚轮整体更换的情况出现,使得轮体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资源,同时也节省了加工成本,使用效果较好,且防护层和碎金刚石层的更换过程较为简单便捷,更换效率较高。
[0006]技术方案
[0007]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轮体,所述轮体外端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外端固定设有碎金刚石层,所述轮体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设有三个弧形活动板,所述弧形活动板外端与空腔内壁相接触,所述弧形活动板外端固定设有两个活动限位块,所述碎金刚石层外端开设有多个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与空腔内部相连通,所述防护层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设在连通口外侧并与连通口内部相连通,所述活动限位块一端穿过连通口并延伸如限位槽内部,所述弧形活动板内侧设有位置调节机构。
[000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弹簧,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弧形活动板内侧和空腔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在其中一个弧形活动板内侧,所述转动杆设在四个弹簧之间,所述转动杆两端与空腔内部前后壁之间均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活动板内侧固定设有第一拉绳,所述第一拉绳一端与转动杆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空腔内部设有两个改向杆,两个所述改向杆分别设在另两个弧形活动板内侧,所述改向杆设在四个弹簧之间,所述改向杆两端与空腔内部前后壁之间均转动连接,另两个所述弧形活动板内侧均固定设有第二拉绳,所述第二拉绳一端绕过改向杆并与转动杆外端固定连接。
[000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空腔内部前后壁均开设有三个滑槽,三个所述滑槽分别设在
转动杆和两个改向杆外侧,所述滑槽内部设有滑块,多个所述滑块内侧分别与三个弧形活动板前后端固定连接。
[00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体前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转动杆一端延伸入安装槽内部,所述安装槽内部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后端与转动杆一端固定连接。
[001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块前端开设有十字连接槽。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体前后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法兰盘,所述固定法兰盘设在安装槽底部,所述固定法兰盘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
[00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轮体前端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设在空腔外侧,所述第二安装孔设在第一安装孔内侧且与第一安装孔内部相连通。
[0014]有益效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6]1、通过在轮体外端设置可以更换的防护层和碎金刚石层,避免了滚轮外端损坏后将滚轮整体更换的情况出现,使得轮体可以循环使用,节约了资源,同时也节省了加工成本,使用效果较好;
[0017]2、通过位置调节机构来对弧形活动板和活动限位块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过程较为简单便捷,进而使得防护层和碎金刚石层的更换较为简单便捷,更换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的整体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技术的轮体和防护层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的图1中A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轮体;2、防护层;3、碎金刚石层;4、空腔;5、弧形活动板;6、活动限位块;7、连通口;8、限位槽;9、弹簧;10、转动杆;11、第一拉绳;12、改向杆;13、第二拉绳;14、滑槽;15、滑块;16、安装槽;17、连接块;18、十字连接槽;19、固定法兰盘;20、第一安装孔;21、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请参阅图1、2和4所示的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包括轮体1,所述轮体1外端设有防护层2,所述防护层2外端固定设有碎金刚石层3,所述轮体1内部开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内部设有三个弧形活动板5,所述弧形活动板5外端与空腔4内壁相接触,所述弧形活动板5外端固定设有两个活动限位块6,所述碎金刚石层3外端开设有多个连通口7,所述连通口7与空腔4内部相连通,所述防护层2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设在连通口7外侧并与连通口7内部相连通,所述活动限位块6一端穿过连通口7并延伸如限位槽8内部,所述弧形活动板5内侧设有位置调节机构。
[0028]所述空腔4内部前后壁均开设有三个滑槽14,三个所述滑槽14分别设在转动杆10和两个改向杆12外侧,所述滑槽14内部设有滑块15,多个所述滑块15内侧分别与三个弧形活动板5前后端固定连接,便于对弧形活动板5进行导向和限位。
[0029]所述轮体1前后端均固定设有固定法兰盘19,所述固定法兰盘19设在安装槽16底部,所述固定法兰盘19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0,所述轮体1前端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1,所述第二安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包括轮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轮体(1)外端设有防护层(2),所述防护层(2)外端固定设有碎金刚石层(3),所述轮体(1)内部开设有空腔(4),所述空腔(4)内部设有三个弧形活动板(5),所述弧形活动板(5)外端与空腔(4)内壁相接触,所述弧形活动板(5)外端固定设有两个活动限位块(6),所述碎金刚石层(3)外端开设有多个连通口(7),所述连通口(7)与空腔(4)内部相连通,所述防护层(2)内壁上开设有多个限位槽(8),所述限位槽(8)设在连通口(7)外侧并与连通口(7)内部相连通,所述活动限位块(6)一端穿过连通口(7)并延伸如限位槽(8)内部,所述弧形活动板(5)内侧设有位置调节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体可循环使用的金刚石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机构包括多个弹簧(9),所述弹簧(9)两端分别与弧形活动板(5)内侧和空腔(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空腔(4)内部设有转动杆(10),所述转动杆(10)设在其中一个弧形活动板(5)内侧,所述转动杆(10)设在四个弹簧(9)之间,所述转动杆(10)两端与空腔(4)内部前后壁之间均转动连接,其中一个所述弧形活动板(5)内侧固定设有第一拉绳(11),所述第一拉绳(11)一端与转动杆(10)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空腔(4)内部设有两个改向杆(12),两个所述改向杆(12)分别设在另两个弧形活动板(5)内侧,所述改向杆(12)设在四个弹簧(9)之间,所述改向杆(12)两端与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珊高顺华崔莽吕贺增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廊坊增威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