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空气交换技术领域的新风交换装置,包括主管道,主管道内腔上下侧均设置有通风管道,两个通风管道相互靠近的一侧侧端均开设有开口,通风管道内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位于两个开口之间,上方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一双向风扇,下方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二双向风扇,主管道侧端设置有阻隔腔,阻隔腔内部插接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和阻隔腔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主管道侧端内腔两侧之间设置有分流板。本申请能够对室内和外界的空气进行交换,交换之后的空气使得人体更加舒适,同时能够对交换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受到污染的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的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交换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空气交换
,具体为新风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保持室内的舒适通风,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由于室内的环境一般为封闭,所以人们通常需要引入室外的新风进行换气。
[0003]传统的空气交换装置往往只能对室内和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当夏天时外界的空气较热,冬天时外界的空气较低,所以此时若直接将外界的空气交换至室内则会引人不适,也会将外界空气中微小的颗粒污染物带入至室内,降低了房间内空气的品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新风交换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在冬天和夏天直接将外界的空气交换至室内会引人不适,也会将外界空气中微小的颗粒污染物带入至室内而降低房间内空气品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风交换装置,包括主管道,所述主管道内腔上下侧均设置有通风管道,两个所述通风管道相互靠近的一侧侧端均开设有开口,所述通风管道内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位于两个开口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上侧为散热端,且半导体制冷片下侧为制冷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上侧设置有散热片,上方所述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一双向风扇,下方所述通风管道内设置有第二双向风扇,所述主管道侧端设置有阻隔腔,所述阻隔腔内部插接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和阻隔腔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主管道侧端内腔两侧之间设置有分流板。
[000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半导体制冷片能够对空气加热和制冷,之后通过第一双向风扇和第二双向风扇能够对室内交换空气,而在交换空气时,过滤结构能够将空气过滤。当对半导体制冷片通电时,半导体制冷片上侧能够制热,半导体制冷片的下侧能够制冷,散热片能够增加半导体制冷片对空气的加热效果。
[0007]优选的,上述新风交换装置中,所述主管道侧面内腔设置有阻隔网。
[0008]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阻隔网能够防止外界的杂物进入至主管道内。
[0009]优选的,上述新风交换装置中,两个所述通风管道侧端均贴合于阻隔腔侧面。
[0010]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能够减小两个通风管道之间在通风时对互相的影响。
[0011]优选的,上述新风交换装置中,所述过滤结构包括插接板,所述插接板内部设置有过滤板,所述插接板底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插接板底侧开设有固定孔。
[0012]基于上述技术特征,过滤结构能够将进入至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空气中含有颗粒污染物而对人体造成伤害。
[0013]优选的,上述新风交换装置中,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滑动贯穿于阻隔腔底端两侧,且固定杆贯穿于固定孔,所述固定杆侧面设置有拉板,所述拉板和阻隔腔之间固定设置有弹簧。
[0014]基于上述技术特征,固定机构能够将过滤结构固定在阻隔腔内,同时方便对过滤结构进行更换。
[0015]优选的,上述新风交换装置中,所述分流板水平设置在主管道中心位置。
[0016]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分流板能够将两个通风管道的进风和出风分隔开,防止进风和出风的过程互相发生影响。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0018]1.通过设置通风管道、半导体制冷片、第一双向风扇和第二双向风扇,半导体制冷片能够对空气加热和制冷,当需要对室内更换热气时,第一双向风扇能够将加热之后的热气吹至室内,此时第二双向风扇将室内的空气抽出。当需要对室内更换冷气时,则第二双向风扇能够将制冷之后的冷气吹至室内,此时第一双向风扇将室内的空气抽出,从而对室内的空气进行了交换,交换之后的空气温度适合人体,使得人体更加的舒适。
[0019]2.通过设置过滤结构和固定机构,当在对室内交换空气时,过滤结构会将进入至室内的空气过滤,防止空气中的微小颗粒污染物进入至室内而对人体造成危害,固定机构则能够方便将过滤结构和阻隔腔固定以及拆除,方便在对过滤结构长时间使用之后的更换。
[0020]本申请能够对室内和外界的空气进行交换,交换之后的空气使得人体更加舒适,同时能够对交换的空气进行过滤,防止受到污染的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申请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申请主管道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26]1、主管道;11、阻隔网;2、通风管道;3、开口;4、半导体制冷片;41、散热片;5、第一双向风扇;6、第二双向风扇;7、阻隔腔;8、过滤结构;81、插接板;82、过滤板;83、连接板;84、固定孔;9、固定机构;91、固定杆;92、拉板;93、弹簧;10、分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新风交换装置:包括主管道1,主管道1固定贯穿于室内和室外。主管道1侧面内腔固定设置有阻隔网11。阻隔网11能够防止外界的杂物落入至主管道1内部。
[0029]主管道1内腔上下侧均固定设置有通风管道2,两个通风管道2相互靠近的一侧侧端均开设有开口3。通风管道2内部固定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4,半导体制冷片4上侧为散热端,且半导体制冷片4下侧为制冷端,半导体制冷片4的上侧固定贴合设置有散热片41。半导体制冷片4位于两个开口3之间,当对半导体制冷片4通电时,半导体制冷片4上侧所散热的热量会进入至上方的通风管道2内,半导体制冷片4下侧所散热的冷气会进入至下方的通风管道2内。
[0030]上方通风管道2内固定设置有第一双向风扇5,下方通风管道2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双向风扇6,当将第一双向风扇5以及第二双向风扇6正转时,第一双向风扇5以及第二双向风扇6能够吹风,当将第一双向风扇5以及第二双向风扇6反转时,第一双向风扇5以及第二双向风扇6能够吸风。
[0031]主管道1侧端设置有阻隔腔7,两个通风管道2侧端均贴合于阻隔腔7侧面。
[0032]主管道1侧端内腔两侧之间固定设置有分流板10。分流板10水平固定设置在主管道1中心位置。分流板10能够将两个通风管道2的出风以及进风分隔,防止二者互相发生影响。
[0033]请参阅图1和图3,阻隔腔7内部插接有过滤结构8,过滤结构8和阻隔腔7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9。
[0034]过滤结构8包括插接板81,插接板81内部固定设置有过滤板82,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交换装置,包括主管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内腔上下侧均设置有通风管道(2),两个所述通风管道(2)相互靠近的一侧侧端均开设有开口(3),所述通风管道(2)内部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4),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位于两个开口(3)之间,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上侧为散热端,且半导体制冷片(4)下侧为制冷端,所述半导体制冷片(4)的上侧设置有散热片(41),上方所述通风管道(2)内设置有第一双向风扇(5),下方所述通风管道(2)内设置有第二双向风扇(6),所述主管道(1)侧端设置有阻隔腔(7),所述阻隔腔(7)内部插接有过滤结构(8),所述过滤结构(8)和阻隔腔(7)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9),所述主管道(1)侧端内腔两侧之间设置有分流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1)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国辉,戈玉清,杨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远兴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