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9681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包括两根立柱、两根斜撑、两根主龙骨、三根次龙骨、两根面梁和若干面板,其特征在于:所有面板分别固定在三根次龙骨上,两根面梁与三根次龙骨固定,三根次龙骨两端分别与两根主龙骨固定,每根主龙骨一端插入一根立柱并固定,每根斜撑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根主龙骨和一根立柱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固定在结构体边,充当上部悬空作业的操作防护平台或防护面,当面板上载物或坠物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整体构件通过面板、传力主次龙骨将力转化为通过立柱卡固在对结构体的压力,通过自重将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固定(卡)在结构体上。护平台固定(卡)在结构体上。护平台固定(卡)在结构体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悬空作业操作平台及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

技术介绍

[0002]在建筑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有时候要进行悬空作业,悬空高处作业是指在周边临空状态下进行作业,一般高度在两米及两米以上,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作业危险系数十分高,因此,必须适当地建立牢靠的立足点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0003]现有技术中经常采用搭建脚手架或者采用吊篮的方式进行悬空高处作业,而搭建脚手架需要的时间较长,且使用完成后还需要拆除脚手架,降低了施工效率,且脚手架无法进行移动,因此每个需要进行悬空高处作业的地方均需要搭建脚手架作为立足点,需要占用较大的施工空间,而采用吊篮作业时由于立足点不牢靠,不利于施工安全,对施工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较高,施工成本较高。
[0004]专利201621392298.6公开一种用于悬空作业的移动操作平台,其基座、支架、配重、悬挑架、木枋和模板等构配件数量多,但强度低,其次基座需用空间较大,载重量小。
[0005]悬空作业,尤其当作业涉及材料较重、工序较复杂、悬空作业时间较长、总工期紧张,需要安全可靠、便捷、高效的平台,用来承载或防(人、物)坠,故需要设计一种操作平台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为悬空作业承重及防护,提供一种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可固定在结构体边,充当上部悬空作业的操作防护平台或防护面,当面板上载物或坠物时,整体构件通过面板、传力主次龙骨将力转化为主柱卡固在对结构体的压力,最终有效起到悬空作业承重及防护的作用。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包括两根立柱、两根斜撑、两根主龙骨、三根次龙骨、两根面梁和若干面板,其特征在于:所有面板分别固定在三根次龙骨上,两根面梁与三根次龙骨固定,三根次龙骨两端分别与两根主龙骨固定,每根主龙骨一端插入一根立柱并固定,每根斜撑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根主龙骨和一根立柱固定。
[0009]本技术还包括两个活动脚卡,每个活动脚卡固定在一根立柱上。每个所述活动脚卡的立柱连接接头插入一立柱对应位置的水平方向调整孔并用螺母及垫片固定,水平方向调整孔主要为了适应安装点不同临边距离的要求。
[0010]本技术还包括挡脚板,挡脚板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根立柱底部的挡脚板预留位处,确保下部临边防护的完整性。
[0011]本技术还包括若干插销式护身杆,每根插销式护身杆两端分别插入两根立柱上设有的卡槽内并固定,确保下部临边防护的完整性。
用螺母10及垫片11固定,三根次龙骨7两端的主龙骨预留孔7

2分别与两根主龙骨6对应的次龙骨连接接头6

2用螺母10及垫片11固定,每根主龙骨6的立柱连接接头6

1插入一根立柱4对应位置的垂直方向调整孔4

1并用螺母10及垫片11固定,每根主龙骨6的预留孔6

3与一根斜撑5的主龙骨连接接头5

2用螺母10及垫片11固定,每根斜撑5的立柱连接接头5

1插入一根立柱4对应位置的垂直方向调整孔4

1并用螺母10及垫片11固定,每个活动脚卡1的立柱连接接头1

1插入一根立柱4对应位置的水平方向调整孔4

2并用螺母10及垫片11固定,每根插销式护身杆3两端分别通过插销12插入两根立柱4上设有的卡槽4

3内并固定,挡脚板2两端分别插入两根立柱4底部的挡脚板预留位4

4处。
[0034]高楼悬空使用时,将本技术安装在下一层楼的相应结构体上,如图3、图4所示,组装时先组装悬挑段前两根次龙骨7与两根主龙骨6,再组装两根主龙骨6与两根立柱4,两根立柱4立来起后,组装活动脚卡1和悬挑段接触结构的一根次龙骨7;立柱4位于结构体13内,并与结构体13贴合紧密且被结构体13卡住,再安装两根斜撑5,安装完毕后上人安装所有面板9及两根面梁8,可以在面梁8上加装防护栏杆及安全绳,最后安装挡脚板2、所有插销式护身杆3。施工人员可以站在面板9对上一层楼进行高空作业。
[0035]本技术可固定在结构体13边,充当上部悬空作业的操作防护平台或防护面,当面板9上载物或坠物时,本技术的整体构件通过面板、传力的主次龙骨将力转化为通过立柱卡固在对结构体的压力,有效起到悬空作业承重及防护的作用,其次立柱4与插销式护身杆3组成防护面,确保下部临边防护的完整性。满足实际实用需求。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包括两根立柱(4)、两根斜撑(5)、两根主龙骨(6)、三根次龙骨(7)、两根面梁(8)和若干面板(9),其特征在于:所有面板(9)分别固定在三根次龙骨(7)上,两根面梁(8)与三根次龙骨(7)固定,三根次龙骨(7)两端分别与两根主龙骨(6)固定,每根主龙骨(6)一端插入一根立柱(4)并固定,每根斜撑(5)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一根主龙骨(6)和一根立柱(4)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活动脚卡(1),每个活动脚卡(1)固定在一根立柱(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脚板(2),挡脚板(2)的两端分别插入两根立柱(4)底部的挡脚板预留位(4

4)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若干插销式护身杆(3),每根插销式护身杆(3)两端分别插入两根立柱(4)上设有的卡槽(4

3)内并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9)通过自身的固定钉(9

1)嵌入到三根次龙骨(7)的面板预留孔(7

3)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悬挑操作防护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梁(8)的预留孔(8

1)与三根次龙骨(7)对应的面梁连接接头(7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治国兰云睆杨志华夏海超贾咏琳赵奎李佳俊齐振翔张领肖启蒙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二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