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0516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包括支架,支架的一侧设置支撑板,支撑板上侧设置装填机构,装填机构的上侧设置料斗,装填机构的下侧通过吊杆连接包装筒安装板,包装筒安装板的中间设置包装筒,包装筒安装板的下端面边缘固定设置气缸支撑架,气缸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包装筒的侧壁底部,包装筒安装板的下端面边缘另一侧转动设置挡板架,挡板架的底部连接挡板,挡板设置在包装筒底部,气缸支撑架和挡板架的中部分别连接挡板开合气缸的两端;该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通过装填机构向包装筒内的菌袋内自动装填,减少人工操作,方便、安全;且设置的接种装置可对装填培养料的菌袋进行自动接种,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效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食用菌
,具体涉及一种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红托竹荪具有味香、肉质厚营养丰富、口感好等优点,是竹荪属中的上品,顶端具穿孔,四周有肉格,表面橄榄绿色恶臭的孢体;菌托球形,紫红色菌柄圆柱形,白色中空,菌幕钟形白色,网眼多角形,担孢子为椭圆形,壁平滑,透明,其外形有椭圆形一面内凹的;也有两侧面内凹,中央有一隆脊或椭圆形表面光滑,一侧面内凹的,双核菌丝多分枝、分隔。
[0003]红托竹荪在栽培往往是在菌袋内生长,生产方式绝大多是通过人工将食用菌培养料装在菌袋内,再将培养好的菌种接种到菌袋内的培养料上进行生产,人工装袋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污染培养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侧设置装填机构,所述装填机构的上侧设置料斗,所述装填机构的下侧通过吊杆连接包装筒安装板,所述包装筒安装板的中间设置包装筒,所述包装筒安装板的下端面边缘固定设置气缸支撑架,所述气缸支撑架的下端固定连接包装筒的侧壁底部,所述包装筒安装板的下端面边缘另一侧转动设置挡板架,所述挡板架的底部连接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包装筒底部,所述气缸支撑架和挡板架的中部分别连接挡板开合气缸的两端;
[0006]所述包装筒的外侧设置接种装置;所述接种装置包括菌种输送管、接种针、三角块、圆环、接种推动气缸和导杆,所述导杆垂直固定在包装筒的外壁上,且导杆活动穿过菌种输送管,所述菌种输送管设置为空心管,所述接种针等距设置在菌种输送管的侧壁,所述接种针对应的包装筒上开设插孔,所述三角块设置在菌种输送管的外壁,且三角块上倾斜开设滑槽,所述接种推动气缸安装在包装筒安装板的底部,所述接种推动气缸的输出单安装圆环,所述圆环穿过滑槽。
[0007]优选的,所述装填机构包括装填箱、装填出口、装填气缸和压板,所述装填气缸设置在装填箱内,所述装填出口设置在装填箱的下端口,所述压板安装在装填气缸的输出端。
[0008]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形状设置为锥形。
[0009]优选的,所述料斗的下侧安装观察箱,所述观察箱的下侧设置装填机构。
[0010]优选的,所述观察箱的一侧设置观察窗。
[0011]优选的,所述支架的侧面及上侧均设置爬梯。
[0012]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通过装填机构向包装筒内的菌袋内自动装填,减少人工操作,方便、安全;且设置的接种装置可对装填培养料
的菌袋进行自动接种,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装填机构和挡板开合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的接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支架;2、支撑板;3、装填机构;31、装填箱;32、装填出口;33、装填气缸;34、压板;4、料斗;5、包装筒安装板;6、包装筒;7、气缸支撑架;8、挡板开合气缸;9、挡板架;10、挡板;11、接种装置;111、菌种输送管;112、接种针;113、三角块;114、滑槽;115、圆环;116、接种推动气缸;117、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包括支架1,支架1的侧面及上侧均设置爬梯,方便工上下工作及检查,支架1的一侧设置支撑板2,支撑板2上侧设置装填机构3,料斗4的下侧安装观察箱,观察箱的一侧设置观察窗,观察箱的下侧设置装填机构3,装填机构3的下侧通过吊杆连接包装筒安装板5,包装筒安装板5的中间设置包装筒6,料斗4内盛放培养料,培养料通过装填机构3装填至包装筒6上套接的菌袋内,装填完成可通过手工系带也可通过热封将菌袋上端口密封;
[0019]如图2,包装筒安装板5的下端面边缘固定设置气缸支撑架7,气缸支撑架7的下端固定连接包装筒6的侧壁底部,包装筒安装板5的下端面边缘另一侧转动设置挡板架9,挡板架9的底部连接挡板10,挡板10设置在包装筒6底部,气缸支撑架7和挡板架9的中部分别连接挡板开合气缸8的两端,挡板开合气缸8推动挡板架9从而带动挡板10旋转,包装完成后挡板10移开,装有培养料的菌袋自动落下。
[0020]如图3,包装筒6的外侧设置接种装置11;接种装置11包括菌种输送管111、接种针112、三角块113、圆环115、接种推动气缸116和导杆117,导杆117垂直固定在包装筒6的外壁上,且导杆117活动穿过菌种输送管111,菌种输送管111设置为空心管,接种针112等距设置在菌种输送管111的侧壁,接种针112对应的包装筒6上开设插孔,三角块113设置在菌种输送管111的外壁,且三角块113上倾斜开设滑槽114,接种推动气缸116安装在包装筒安装板5的底部,接种推动气缸116的输出单安装圆环115,圆环115穿过滑槽114;接种推动气缸116收缩,带动圆环115向上移动,圆环115对滑槽114施压使得三角块113带动菌种输送管111向内侧移动,接种针112插入包装筒6上的插孔,菌种输送管111通过同管道连接菌种箱,便可通过接种针112向装有培养料的菌袋接种,非常方便。
[0021]如图2,装填机构3包括装填箱31、装填出口32、装填气缸33和压板34,装填气缸33设置在装填箱31内,装填出口32设置在装填箱31的下端口,压板34安装在装填气缸33的输出端;压板34的形状设置为锥形;装填气缸33推动压板34将培养料压入包装筒6上套接的菌
袋内,避免装填的培养料密度不够,且压板34的形状为锥形,避免压板34上侧存留培养料。
[0022]该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料斗4内的培养料,通过装填机构3装填至包装筒6上套接的菌袋内,装填完成可通过手工系带也可通过热封将菌袋上端口密封,然后启动接种推动气缸116,接种推动气缸116向上收缩,带动圆环115向上移动,圆环115对滑槽114施压使得三角块113带动菌种输送管111向内侧移动,接种针112插入包装筒6上的插孔,并扎入菌袋,便可通过接种针112向装有培养料的菌袋接种,接种完成,挡板开合气缸8推动挡板架9带动挡板10旋转移开,装有培养料的菌袋便自动落下。
[002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托竹荪自动装袋的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的一侧设置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上侧设置装填机构(3),所述装填机构(3)的上侧设置料斗(4),所述装填机构(3)的下侧通过吊杆连接包装筒安装板(5),所述包装筒安装板(5)的中间设置包装筒(6),所述包装筒安装板(5)的下端面边缘固定设置气缸支撑架(7),所述气缸支撑架(7)的下端固定连接包装筒(6)的侧壁底部,所述包装筒安装板(5)的下端面边缘另一侧转动设置挡板架(9),所述挡板架(9)的底部连接挡板(10),所述挡板(10)设置在包装筒(6)底部,所述气缸支撑架(7)和挡板架(9)的中部分别连接挡板开合气缸(8)的两端;所述包装筒(6)的外侧设置接种装置(11);所述接种装置(11)包括菌种输送管(111)、接种针(112)、三角块(113)、圆环(115)、接种推动气缸(116)和导杆(117),所述导杆(117)垂直固定在包装筒(6)的外壁上,且导杆(117)活动穿过菌种输送管(111),所述菌种输送管(111)设置为空心管,所述接种针(112)等距设置在菌种输送管(111)的侧壁,所述接种针(1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淑婷
申请(专利权)人:白沙立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