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20423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包括连接架、两个翻转支撑组件,以及驱动机构;连接架与底盘通过多个U型螺栓固定,连接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支撑部;两个翻转支撑组件对称铰接于连接架上,翻转支撑组件远离其铰接位置的一端设有滚轮,翻转支撑组件具有向上翻转至底盘上方的收纳状态,还具有向下翻转至其翻转端伸出于底盘的侧方、且滚轮能够在底盘侧倾时滚压支撑地面的防护状态;驱动机构设于连接架上,且具有两个动力输出端,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支撑组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使用简单省力,能够提高测试工作效率,且提高对于挂车的防侧翻保护效果。高对于挂车的防侧翻保护效果。高对于挂车的防侧翻保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车辆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试验场地进行各项性能测试试验时,由于车辆本身并没有保护装置,因此在一些极端试验条件下容易发生侧翻事故,从而给司机和试验人员带来安全隐患,为了驾驶员和试验人员的安全考虑,我通常需要在试验车上加装防侧翻的装置,在车辆侧倾达到一定角度时对车辆进行支撑,从而避免侧翻现象。
[0003]目前常用的防侧翻装置都是针对牵引车辆底盘而进行制作的,由于牵引车的底盘上方没有空间,因此都会将防侧翻装置安装自底盘下方,此类防侧翻装置基本可分别折叠式和固定式两种,折叠式能够在试验完成一批项目后将支腿翻转隐藏在底盘下方,无需进行拆卸,在进行下一批试验项目时重新翻转为防护状态即可,但是这种结构由于需要向底盘的下方翻转,因此其翻转臂的长度不能超过底盘的高度,这就会使其在展开防护状态下的有效支撑宽度较小,因此实际防护效果较差,尤其对于挂车而言,由于其底盘长度更大,因此侧翻的可能性更高,防侧翻需要的支撑跨度也更大,因此这类防护装置无法适用;对于固定结构的防护装置而言,其可以具有较宽的跨距,从而保证对车辆能够形成充分的侧倾支撑力,但是由于其无法收纳,在测试完成后需要进行拆卸,下次测试时再重新安装,从而增加试验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影响测试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旨在解决当前折叠式防侧翻装置对挂车的防护效果差,固定式防侧翻装置使用不便、影响测试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包括连接架、两个翻转支撑组件,以及驱动机构;连接架用于沿挂车宽度方向支撑在挂车的底盘上,连接架与底盘通过多个U型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架的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支撑部;两个翻转支撑组件以支撑部为中心对称铰接于连接架上,翻转支撑组件远离其铰接位置的一端设有滚轮,翻转支撑组件具有向上翻转至底盘上方的收纳状态,还具有向下翻转至其翻转端伸出于底盘的侧方、且滚轮能够在底盘侧倾时滚压支撑地面的防护状态;驱动机构设于连接架上,且具有两个动力输出端,两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翻转支撑组件连接;其中,连接架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锁止件,在防护状态时,两个翻转支撑组件分别通过两个第一锁止件固定在连接架上。
[000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部的顶端沿底盘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转轮,驱动机构为卷扬机,卷扬机的卷筒上设有两条牵引绳,两条牵引绳分别绕过两个转轮,并分别与两个翻转支撑组件连接。
[0007]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止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挡和第一穿销;两个第一限位挡沿底盘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于连接架上;第一穿销一并穿设于两个第一限位挡的顶部;其中,在防护状态时,翻转支撑组件落入两个第一限位挡之间,且第一穿销抵压于翻转支撑组件之上。
[0008]示例性的,支撑部沿底盘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锁止件,在收纳状态时,两个翻转支撑组件分别通过两个第二锁止件固定在支撑部上。
[0009]举例说明,第二锁止件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挡和第二穿销;两个第二限位挡沿底盘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于支撑部上;第二穿销一并穿设于两个第二限位挡上;其中,在收纳状态时,翻转支撑组件落入两个第二限位挡之间,且第二穿销与支撑部分别与翻转支撑组件的两侧抵接。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翻转支撑组件包括翻转臂和支撑腿;其中,翻转臂的一端与连接架铰接,另一端在防护状态时伸出至底盘的侧方,并在收纳状态时抵靠在支撑部上,且该端与驱动机构的其中一个动力输出端连接;支撑腿的一端与翻转臂的摆动端连接,另一端设有滚轮。
[0011]一些实施例中,翻转臂的翻转端设有滑套,支撑腿滑动连接于滑套内,且支撑腿与滑套之间设有锁止结构。
[0012]示例性的,锁止结构包括两个第一销孔、多个第二销孔,以及两个插销;其中,两个第一销孔沿滑套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滑套上;多个第二销孔沿滑套的轴向间隔分布于支撑腿上,且各个第二销孔的间距与两个第一销孔的间距相等;两个插销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销孔内,并与其中两个第二销孔一并插接。
[0013]举例说明,翻转臂与支撑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且在防护状态时,两个支撑腿成八字形。
[0014]本技术提供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利用挂车底盘上方的空间,将连接架居中放置在底盘上之后通过U型螺栓进行固定,在进行测试工作时,通过驱动机构带动两个翻转支撑组件向下翻转,使连接在翻转支撑组件上的滚轮摆动至底盘的两侧,然后通过两个第一锁止件进行固定后形成防护状态,在底盘侧倾至一定角度时,滚轮滚压地面向底盘提供支撑力,从而避免侧翻,在测试完成后,解除第一锁止件对翻转支撑组件的锁定,驱动机构的两个动力输出端即可同时带动两个翻转支撑组件向上翻转至底盘上方,从而形成收纳状态,无需拆卸即可避免影响车辆进行其它不需要侧翻保护的测试项目,从而能够降低测试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测试效率;由于翻转支撑组件是向底盘上方进行翻转收纳,因此翻转支撑组件能够在防护状态下具备更宽的跨度而不影响正常翻转收纳,从而能够提高对于挂车的防侧翻保护效果,保证挂车测试工作安全高效。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处于防护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处于防护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处于收纳状态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0、连接架;11、支撑部;111、转轮;12、第一锁止件;121、第一限位挡;122、第一穿销;13、第二锁止件;131、第二限位挡;132、第二穿销;20、翻转支撑组件;21、翻转臂;211、滑套;22、支撑腿;221、滚轮;23、锁止结构;231、第二销孔;232、插销;30、驱动机构;31、牵引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0]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现对本技术提供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进行说明。所述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包括连接架10、两个翻转支撑组件20,以及驱动机构30;连接架10用于沿挂车宽度方向支撑在挂车的底盘上,连接架10与底盘通过多个U型螺栓固定连接,连接架10的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支撑部11;两个翻转支撑组件20以支撑部11为中心对称铰接于连接架10上,翻转支撑组件20远离其铰接位置的一端设有滚轮221,翻转支撑组件20具有向上翻转至底盘上方的收纳状态,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架,用于沿挂车宽度方向支撑在所述挂车的底盘上,所述连接架与所述底盘通过多个U型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架的中部具有向上延伸的支撑部;两个翻转支撑组件,以所述支撑部为中心对称铰接于所述连接架上,所述翻转支撑组件远离其铰接位置的一端设有滚轮,所述翻转支撑组件具有向上翻转至所述底盘上方的收纳状态,还具有向下翻转至其翻转端伸出于所述底盘的侧方、且所述滚轮能够在所述底盘侧倾时滚压支撑地面的防护状态;驱动机构,设于所述连接架上,且具有两个动力输出端,两个所述动力输出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翻转支撑组件连接;其中,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均设有第一锁止件,在所述防护状态时,两个所述翻转支撑组件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锁止件固定在所述连接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的顶端沿所述底盘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转轮,所述驱动机构为卷扬机,所述卷扬机的卷筒上设有两条牵引绳,两条所述牵引绳分别绕过两个所述转轮,并分别与两个所述翻转支撑组件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止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挡,沿所述底盘的长度方向间隔固定于所述连接架上;第一穿销,一并穿设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挡的顶部;其中,在所述防护状态时,所述翻转支撑组件落入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挡之间,且所述第一穿销抵压于所述翻转支撑组件之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车性能测试用防侧翻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沿所述底盘宽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第二锁止件,在所述收纳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显杰唐贺华毛慧奇刘学神顾鸣科彭乾
申请(专利权)人:所托杭州汽车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