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160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织物捆扎领域,特指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包括两件杆状构件,至少有一件杆状构件为螺杆,螺杆通过电机带动自转;自转的螺杆相对位置固定,通过调整另一杆状构件的相对位置改变相对间距;螺杆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槽,螺旋槽能容纳弹性圈的嵌入,且弹性圈能从杆状构件的端部脱离,通过将成捆的弹性圈套设螺杆上,并随螺杆转动自行嵌入到螺旋槽的连续凹槽中实现弹性圈的逐一分离。通过上述方案后,可实现对成捆的弹性圈进行机械扩张且逐个分离。逐个分离。逐个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织物捆扎领域,特指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横编织机指由电脑控制的针纬编织横机,包括采用横机方式编织的手套机等。
[0003]申请人研发申请了一系列对编织完的织物进行自动整理、堆叠的相关专利申请,如“CN113604954A一种用于横编织机的自动整理系统”等,但尚未完成对堆叠完成的织物进行自动捆扎的研发。
[0004]在此基础上,申请人经过不断的研究和试验,欲通过针对堆叠完成的织物进行自动捆扎,以实现织物的编织、堆叠整理、捆扎等全部流程的自动化生产。
[0005]要达成上述目的,首先需要完成对堆叠在一起的橡筋圈进行自动分离的步骤,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研发出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包括两件杆状构件,至少有一件杆状构件为螺杆,螺杆通过电机带动自转;自转的螺杆相对位置固定,通过调整另一杆状构件的相对位置改变相对间距;螺杆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槽,螺旋槽能容纳弹性圈的嵌入,且弹性圈能从杆状构件的端部脱离,通过将成捆的弹性圈套设螺杆上,并随螺杆转动自行嵌入到螺旋槽的连续凹槽中实现弹性圈的逐一分离。
[0008]进一步,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螺杆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第二螺杆设置在活动底座上,固定底座上枢接有扳手,扳手上枢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底座连接。
[0009]通过扳动扳手使活动底座移动,从而改变两根螺杆之间的距离,当两根螺杆距离变小时,方便套入复数的弹性圈,通过扳手将活动底座复位后,使弹性圈保持紧绷方便嵌入螺旋槽。
[0010]进一步,第一螺杆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螺杆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通过过渡齿轮或链条联动。
[0011]由于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的相对位置会产生变化,因此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需设置一个过渡连接件来适应这种距离的改变。
[0012]进一步,当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通过过渡齿轮联动时,第一齿轮和过渡齿轮之间通过第一活动杆连接。
[0013]进一步,当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联动时,固定座底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一端与设置在固定底座底部的弹簧连接,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小齿轮,小齿轮与链条联动;活动底座移动时,第二活动杆在弹簧的作用下改变小齿轮的相对位置,从而使链条始终保持张紧状态。
[0014]进一步,弹性圈为橡筋圈。
[0015]进一步,螺杆上的螺旋槽只能容纳单个弹性圈嵌入。
[0016]两根弹性圈捆扎同一堆织物会造成浪费,除非是强度需要。
[0017]进一步,电机带动螺杆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弹性圈在螺杆上往复运动。
[0018]如果将成捆弹性圈套设在螺杆脱离端,则需要先向电机方向转动后,再往回转,在螺杆上进行具有足够的转动距离才能将弹性圈逐一分离。
[001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0020]通过调整缩小螺杆之间的距离,将弹性圈套入到螺杆上后,再调整扩大距离,使弹性圈紧绷;由于螺杆上的螺旋槽是连续,随着螺杆的旋转,弹性圈逐一嵌入到螺旋槽,弹性圈嵌入到螺旋槽后沿着螺旋槽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实现了弹性圈的分离,方便后续导出或者取用。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22]图2是采用齿轮组联动的示意图;
[0023]图3是齿轮组时两根螺杆扩张时的示意图;
[0024]图4是齿轮组时两根螺杆靠近时的示意图;
[0025]图5是采用齿轮齿条联动的示意图;
[0026]图6是齿轮齿条时两根螺杆扩张时的示意图;
[0027]图7是齿轮齿条时两根螺杆靠近时的示意图;
[0028]图8是图5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9]标号说明
[0030]第一螺杆1,第一齿轮11,第二螺杆2,第二齿轮21,
[0031]固定底座3,过渡齿轮31,第一活动杆32,第二活动杆33,
[0032]弹簧34,小齿轮35,活动底座4,扳手5,连杆51,
[0033]橡筋圈6,电机7。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附图,以弹性圈采用橡筋圈,螺杆垂直设置且电机设置在螺杆下方,两个螺杆之间距离通过手动扳手调节为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35]如图所示,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包括两根平行且垂直设置的螺杆,其中一螺杆的底部直接与电机7的电机7轴联动,另一螺杆通过传动机构与左侧的螺杆联动,即电机7转动时,两根螺杆皆同时转动。
[0036]其中,设置在电极上方的为第一螺杆1,第一螺杆1设置在固定底座3上,且能相对于固定底座3转动,另一螺杆为第二螺杆2,第二螺杆2设置在活动底座4上,活动底座4通过滑杆设置在固定底座3中,同时第二螺杆2也需要能相对于活动底座4旋转。
[0037]具体的,固定底座3上枢接有扳手5,扳手5上枢接有连杆51,连杆51的另一端与活动底座4连接;通过扳动扳手5使活动底座4相对固定底座3移动,从而改变两根螺杆之间的距离,当两根螺杆距离变小时,方便套入复数的橡筋圈6,通过扳手5将活动底座4复位后,使橡筋圈6保持紧绷方便嵌入螺旋槽。
[0038]为了使两根螺杆之间具有旋转上的联动性,可通过齿轮组或齿轮链条等传动机构进行联动。
[0039]当采用齿轮组联动时,第一螺杆1、第二螺杆2底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21,第一齿轮11通过第一活动杆32和过渡齿轮31联动,过渡齿轮31和第二齿轮21联动,第一活动杆32使过渡齿轮31在改变总能在第一齿轮11、第二齿轮21之间啮合。
[0040]当采用齿轮链条联动时,固定底座3底部设置有第二活动杆33;第二活动杆33一端与设置在固定底座3底部的弹簧34连接,另一端端部设置有小齿轮35,小齿轮35与链条联动;活动底座4移动时,第二活动杆33在弹簧34的作用下改变小齿轮35的相对位置,从而使链条始终保持张紧状态。该实施例中,齿轮齿条可以换成传动轮和传动带。
[0041]每根螺杆上的螺旋槽能且只能容纳单个橡筋圈6的嵌入,将第一螺杆1、第二螺杆2的间距通过扳手5调小,成捆的橡筋圈6套设螺杆在螺杆顶端后,再讲两根螺杆的距离恢复,使橡筋圈6处于紧绷状态,驱动电机7带动第一螺杆1、第二螺杆2转动,驱使在螺杆上的橡筋圈6在两根螺杆之间传递转动,在转动过程中逐一嵌入到两根螺杆的螺旋槽中,当其快接近底部时,所有的橡筋圈6皆嵌入到螺旋槽中,此时控制电机7反转,使橡筋圈6上升,直到螺杆顶部时脱离,此时可以通过设置引导装置将脱离的橡筋圈6引入下一步骤进行捆扎。
[0042]如果直接在此实施例中,将橡筋圈6套至螺杆底部,只需螺杆上的螺旋槽长度足够,可以在上升过程中对橡筋圈6完成分圈,此时无需让电机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件杆状构件,至少有一件杆状构件为螺杆,螺杆通过电机带动自转;自转的螺杆相对位置固定,通过调整另一杆状构件的相对位置改变相对间距;螺杆上设置有连续的螺旋槽,螺旋槽能容纳弹性圈的嵌入,且弹性圈能从杆状构件的端部脱离,通过将成捆的弹性圈套设螺杆上,并随螺杆转动自行嵌入到螺旋槽的连续凹槽中实现弹性圈的逐一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螺杆设置在固定底座上,第二螺杆设置在活动底座上,固定底座上枢接有扳手,扳手上枢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与活动底座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圈分离扩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螺杆设置有第一齿轮,第二螺杆设置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之间通过过渡齿轮或链条联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善兵兰永强刘粟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