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活动防洪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201246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隐藏式活动防洪墙,由连续布置的防洪墙单元构成,防洪墙单元主要由闸门、启闭液压缸、支撑机构、防护机构、液压泵站组成,防洪墙单元之间由闸门的门叶上凹凸结构并配合侧水封进行连接。所述活动防洪墙布置堤顶上,堤顶上设有基础坑,基础坑位于闸门的背水侧;所述启闭液压缸、支撑机构、防护机构、液压泵站均布置在基础坑内,所述闸门能够绕固定在基础坑上的支铰转动,闸门立起形成连续的防洪墙挡水,提高堤防的挡水高度;闸门卧倒覆盖在基础坑上形成滨水游步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无外露构造物,不影响原有景观;能适应弯曲的堤防岸线并能无限延伸;能降低启闭液压缸、液压泵站的容量规格,减少设备的投资造价。的投资造价。的投资造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隐藏式活动防洪墙


[000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中的防洪墙,具体为隐藏式活动防洪墙。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各城市的人口、财富不断增加,城市等级随之提高。原有的城市堤防的防洪标准已经难以匹配其不断提高的城市等级,同时伴随极端恶劣天气的增多,使得城市的人口、财富不断受到威胁。因此急需对城市原有堤防进行提标,建设与城市等级相符的标准堤防,来保证城市的人口、财富的安全。但不少城市原有建成的堤防已成为群众休闲的滨水空间或重要的城市窗口,新建防洪堤面临无地可建以及与原有景观无法协调的困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城市需要提高堤防标准和新堤防无地可建及与原有景观无法协调的矛盾,提供隐藏式活动防洪墙的布置形式,它无需突兀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防洪墙,就能可靠有效地保护洪水期城市人口、财产安全,又不影响原有城市景观。
[0004]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隐藏式活动防洪墙,由连续布置的防洪墙单元构成,每个防洪墙单元主要由闸门、启闭液压缸、支撑机构、防护机构、液压泵站组成,防洪墙单元之间由闸门的门叶上凹凸结构并配合侧水封进行连接。所述活动防洪墙布置堤顶上,堤顶上设有基础坑,基础坑位于所述闸门的背水侧;所述启闭液压缸、支撑机构、防护机构、液压泵站均布置在所述基础坑内,所述闸门能够绕固定在基础坑上的支铰转动,闸门立起形成连续的防洪墙挡水,提高堤防的挡水高度;闸门卧倒覆盖在基础坑上形成滨水游步道,外露地面无任何构造物,与原有景观完美衔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闸门由门叶、水封、支铰组成,门叶能够绕固定在基础坑上的支铰转动,完成闸门的立起和卧倒。所述水封包括设置于门叶与基础坑之间的底水封和相邻门叶之间的侧水封,通过水封,连续布置的闸门立起后可形成连续的封闭防洪墙。
[0007]进一步地,所述门叶在其迎水侧面板上可涂装地坪漆或铺设防腐木,所述闸门卧倒后覆盖在基础坑上,所述门叶的迎水侧面板与基础坑四周的堤顶面平齐,形成滨水游步道。
[0008]进一步地,所述侧水封安装在门叶两侧设有的凹凸结构的接触面上。当活动防洪墙布置在弯曲的堤防上时,为保证闸门卧倒时行人在上面的通过性,相邻两扇闸门的间隙很小;当闸门起升后,由于弯曲段曲率半径的影响,相邻两扇闸门的间隙呈现门顶大、门底小;凹凸结构的接触范围尺寸较宽,仍能保证在它上面的侧水封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可靠的止水闭合圈。
[0009]进一步地,所述启闭液压缸的一端与基础坑铰接,另一端与闸门铰接;启闭液压缸,用于驱动闸门在洪水来临前立起,在洪水退去后卧倒。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挡洪期间对所述闸门进行支撑,将水压力传递至水工基础。支撑机构由对折支撑杆和解锁液压缸组成,解锁液压缸与对折支撑杆的底部连接,可拉动对折支撑杆弯曲。
[0011]进一步地,所述对折支撑杆的一端与基础坑铰接,另一端与闸门铰接;闸门立起时带动对折支撑杆打开伸直,与门叶形成稳定的三角形支撑;闸门卧倒前由解锁液压缸拉动对折支撑杆,使对折支撑杆弯曲解锁,随闸门的卧倒而对折在闸门下方。
[0012]进一步地,所述防护机构由栏杆和栏杆两端连接的升降液压缸组成;闸门立起后,升降液压缸带动栏杆从基础坑内升起,从而对敞开的基础坑进行防护。
[0013]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站为启闭液压缸、解锁液压缸、升降液压缸的动作提供动力。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活动防洪墙隐藏下卧式的布置方式,可与游步道结合,外露地面无任何构造物,与原有景观完美衔接;
[0016]2、所有设备位于闸门下方的基础坑内,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0017]3、启闭液压缸在无水状态下驱动闸门立起和卧倒,大大降低了启闭液压缸、液压泵站的容量规格,减少了设备的投资造价及占地面积,使布置紧凑;
[0018]4、支撑机构可与门叶形成三角支撑,保证闸门在挡洪期间的稳定可靠;
[0019]5、闸门侧止水布置在凹凸结构上,使平直的闸门布置在弯曲的堤防上仍能形成可靠的止水闭合圈,从而使活动防洪墙能满足原有弯曲堤防岸线的布置;
[0020]6、活动防洪墙布置上不受长度限制,可根据需要连续布置基本单元,使活动防洪墙随堤防岸线无限延伸;
[0021]7、活动防洪墙由液压系统驱动,接到调度指令后可自动运行操作,在洪水来临前迅速形成封闭防洪圈,降低人工操作的强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在立起挡洪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在卧倒状态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防洪墙单元在立起状态的轴测视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防洪墙单元在卧倒状态的轴测视图;
[0026]图5是图1的A部放大图。
[0027]图中:1-闸门;11-门叶;111-面板;112-凹凸结构;12-水封;121-底水封;122-侧水封;13-支铰;2-启闭液压缸;3-支撑机构;31-对折支撑杆;32-解锁液压缸;4-防护机构;41-栏杆;42-升降液压缸;5-液压泵站;6-基础坑。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9]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隐藏式活动防洪墙,由连续布置的防洪墙单元构成,防洪墙单元之间由闸门的门叶上凹凸结构并配合侧水封进行连接,每个防洪墙单元主要由
闸门1、启闭液压缸2、支撑机构3、防护机构4、液压泵站5组成。活动防洪墙布置堤顶上,堤顶上设有基础坑6,基础坑6位于闸门1的背水侧;启闭液压缸2、支撑机构3、防护机构4、液压泵站5均布置在基础坑6内,闸门1能够绕固定在基础坑6上的支铰13转动,闸门1立起形成连续的防洪墙挡水,提高堤防的挡水高度;闸门1卧倒覆盖在基础坑6上形成滨水游步道,外露地面无任何构造物,与原有景观完美衔接。
[0030]闸门1由门叶11、水封12、支铰13组成,门叶11能够绕固定在基础坑6上的支铰13转动,完成闸门1的立起和卧倒。水封12包括设置于门叶11与基础坑6之间的底水封121和相邻门叶11之间的侧水封122,通过水封12,连续布置的闸门1立起后可形成连续的封闭防洪墙。
[0031]门叶11在迎水侧面板111上可涂装地坪漆或铺设防腐木,闸门1卧倒后覆盖在基础坑6上,面板111与基础坑6四周的堤顶面平齐,形成人行道、滨水游步道。
[0032]侧水封122安装在门叶11两侧设有的凹凸结构112的接触面上。当活动防洪墙布置在弯曲的堤防上时,为保证闸门1卧倒时行人在上面的通过性,相邻两扇闸门1的间隙很小;当闸门1起升后,由于弯曲段曲率半径的影响,相邻两扇闸门1的间隙呈现门顶大、门底小;凹凸结构112的接触范围尺寸较宽,仍能保证在它上面的侧水封122紧密结合,从而形成可靠的止水闭合圈。
[0033]启闭液压缸2的一端与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隐藏式活动防洪墙,其特征在于:由连续布置的防洪墙单元构成,每个防洪墙单元主要由闸门、启闭液压缸、支撑机构、防护机构、液压泵站组成;所述活动防洪墙布置在堤顶上,堤顶上设有基础坑,基础坑位于所述闸门的背水侧;所述启闭液压缸、支撑机构、防护机构、液压泵站均布置在所述基础坑内,所述闸门能够绕固定在基础坑上的支铰转动,闸门立起形成连续的防洪墙挡水,提高堤防的挡水高度;闸门卧倒覆盖在基础坑上形成滨水游步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活动防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由门叶、水封、支铰组成,门叶能够绕固定在基础坑上的支铰转动,完成所述闸门的立起和卧倒;所述水封包括设置于门叶与所述基础坑之间的底水封和相邻门叶之间的侧水封,通过水封,连续布置的所述闸门立起后形成连续的封闭防洪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活动防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叶在其迎水侧面板上涂有地坪漆或铺设有防腐木,所述闸门卧倒后覆盖在所述基础坑上,所述门叶的迎水侧面板与基础坑四周的堤顶面平齐,形成滨水游步道。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活动防洪墙,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水封安装在所述门叶两侧设有的凹凸结构的接触面上;当活动防洪墙布置在弯曲的堤防上时,为保证所述闸门卧倒时行人在上面的通过性,相邻两扇闸门的间隙很小;当闸门起升后,由于弯曲段曲率半径的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杰林霄鹏林思思黄海杨邬海军王芳刘天祥戴鹏泉金盛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