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少旭专利>正文

脑立体定位治疗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9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脑立体定位治疗仪,该治疗仪具有一个平台,在平台的上部设置有利用横向或横向移动来确定施术部位的定位装置和与该定位装置相平行的纵向发光器,而在平台的下部设置有一个支座,在该支座上设置有可延伸至所述平台上部的用于放置人脑部的头枕机构。该治疗仪通过纵向发光器所发出的光线在颅体表面的投影确定出脑病灶的纵向截面,再通过钻头座发出的光线确定出病灶的横向截面,其两组光线相交点能准确地反应出CT/MR所显示的位置,故使用该治疗仪定位非常准确。(*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脑立体定位治疗仪,特别是涉及一种与CT/MR片配合使用的用于确定脑内病灶准确位置的治疗仪。
技术介绍
颅脑内部疾病,如血肿、脓肿和引流等疾病通常要经过外科手术才能清除或根治这些病灶,而在外科手术前首先的问题是确定出病灶的准确位置。现确定颅脑病灶位置较为先进的设备是采用CT/MR机对头部拍照,根据拍出照片上的图案确定病灶的方位。但由于照片是平面图形,要想将其上的某一位置在头部再现出来还有一定困难,因而需要有经验的施术者才能作这类手术,即使这样,也常有不能清除病灶的事件发生。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002195801号专利披露了一项名称为“三维脑立体定位仪”技术,它通过位于X和Y二维空间内可滑动的弧板和调整弧板的机构在脑部来再现CT/MR片所标示的位置。但由于上下两个弧板的滑动范围较大,且在弧板上没有标示或无法标示出刻度,故用该设备很难准确地实际定位,达不到预想程度。另外,CN1294899A还公告了一种名称为“脑立体定向仪及其使用方法”技术,该定向仪具有四个设置在槽内的定位滑动器和一个设置在固定架上的穿刺器,且在定位滑动器内装有固定棒。其目的是想根据CT/MR片所显示的位置,并通过调整固定棒显示出病灶的横向位置,再用穿刺器对准病灶施术。因该治疗仪只能从一个方向定位,也同样会出现上述定位不准确问题。总之,到目前为此,还没有发现一种对脑部疾病定位非常准确的治疗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利用CT/MR片所确定的脑部病灶的座标能很方便地确定出脑部病灶的实际位置的脑立体定位治疗仪。本技术所提出的脑立体定位治疗仪,具有一个平台,在平台的上部设置有利用横向或横向移动来确定施术部位的定位装置和与该定位装置相平行的纵向发光器,而在平台的下部设置有一个支座,在该支座上设置有可延伸至所述平台上部的用于放置人脑部的头枕机构。所述平台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条用于所述定位装置滑动的导轨,该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刻度的弧形件,该弧形件的两端设置有可安装在所述的导轨上的且可沿导轨滑动的滑动套,设置在弧形件两端的滑动套通过一个可使其保持平行移动的传递件连接在一起,该传递件的中部与螺杆相连接。所述定位装置上还安装有可往复在其上滑动且下方带有光缝的用于可调整长度的钻头伸入的钻头座。所述纵向发光器安装在平台的一个端部,其朝向定位装置的一面设置有细长的用于透光的光缝。所述支座包括一个板件,该板件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调整平台竖向高度的升降装置,和一个用于支承所述头枕机构的支架,该支架内安装有一个带有丝孔的滑块,该滑块的上部与所述头枕机构相接,支架的边部设置有一个可延伸至滑块丝孔内的且可操纵滑块动作的操纵件。所述的升降装置具有一个丝杠,该丝杠的上端与手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丝母活动连接。本技术所提出的脑立体定位治疗仪通过调整平台的竖向高度,使纵向发光器所发出的光线在颅体表面的投影确定出脑病灶的纵向截面,再通过调整定位装置并使其上的钻头座发出的光线确定出病灶的横向截面,其两组光线相交点能准确地反应出CT/MR所显示的位置,故使用该治疗仪定位非常准确;同时因该治疗仪只是利用很方便调整的部件寻找两组光线的相交点,所以,其操作相当简单,定位相当准确。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图1中升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所提出的治疗仪由平台4和安装在其上的定位装置5,纵向发光器6,以及支座2,头枕机构3和升降装置1组成。所述平台4具有一个台面42,在该台面42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两个用于固定基本呈圆杆形导轨43的凸起41,以使导轨43的中部区域与台面42保持预定距离。所述的定位装置5包括一个其外表面带有刻度52的弧形件51,该弧形件51的两端设置有可允许导轨43穿入并可沿其上方便滑动的滑动套53,弧形件51两端的滑动套53通过一个可使其保持平行移动的传递件54连接在一起。传递件54是传递动力的中间部件,它的中部与一个带有摇柄56的螺杆55相连接,当转动摇柄56时,即可带动传递件54动作,进而可使弧形件51移动。弧形件51上还设置有一个可沿其所在的轨迹往复滑动的钻头座57,该钻头座57设置有一个可允许钻头插入的孔58和设置其下表面的光缝。台面42上部的一端还安装有一个纵向发光器6,该纵向发光器6基本设置在台面42的中部,其内安装有光源,光源所发出的光可通过朝向定位装置5方向的光缝发出并以线光源的方式射出。支座2包括一个板件21,该板件21的上部设置有一个可调整平台竖向高度的升降装置1和一个用于支承所述头枕机构3的支架22。其中,支架22向上延伸出所述平台4的上表面,且其顶端最好设置成与人头部形状相近的凹弧形;而头枕机构3放置在支架22顶端,它具有一个与其顶端形状相同的且可在其上滑动的凹弧形板件31,且在该板件31内还设置有一个竖向孔32。支架22内安装有一个带有丝孔的滑块33,该滑块33的上部直接与板件31相接,当滑块33沿水平方向移动时,即可带动板件31动作。操纵滑块33动作的是一个设置在支架22边部的操纵件,该操纵件具有一个一端带外螺纹的长杆34,它的一端延伸至滑块33上丝孔内,另一端延伸出支架22外,并且在其端部安装有一个手摇柄35。所述升降装置1具有一个丝杠12和设置在该丝杠12的上端的手轮11,丝杠12的另一端设置有与该丝杠12的外螺纹相配的且带有内螺纹的丝母13。在使用时,首先将人脑部放置在板件31上,然后根据CT/MR片所确定的座标调整定位装置5和升降装置1,直至纵向发光器6和钻头座57所发出的光线相交且与CT/MR片上的座标完全一致时即可确定出施术部位,然后调整安装在钻头座57上的钻头对该部位施术。权利要求1.一种脑立体定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具有一个平台,在平台的上部设置有利用横向或横向移动来确定施术部位的定位装置和与该定位装置相平行的纵向发光器,而在平台的下部设置有一个支座,在该支座上设置有可延伸至所述平台上部的用于放置人脑部的头枕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条用于所述定位装置滑动的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刻度的弧形件,该弧形件的两端设置有可安装在所述的导轨上的且可沿导轨滑动的滑动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弧形件两端的滑动套通过一个可使其保持平行移动的传递件连接在一起,该传递件的中部与螺杆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上还安装有可往复在其上滑动且下方带有光缝的用于可调整长度的钻头伸入的钻头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发光器安装在平台的一个端部,其朝向定位装置的一面设置有细长的用于透光的光缝。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包括一个板件,该板件的上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可调整平台竖向高度的升降装置,和一个用于支承所述头枕机构的支架。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上的支架内安装有一个带有丝孔的滑块,该滑块的上部与所述头枕机构相接,支架的边部设置有一个可延伸至滑块丝孔内的且可操纵滑块动作的操纵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脑立体定位治疗仪,其特征在于:该治疗仪具有一个平台,在平台的上部设置有利用横向或横向移动来确定施术部位的定位装置和与该定位装置相平行的纵向发光器,而在平台的下部设置有一个支座,在该支座上设置有可延伸至所述平台上部的用于放置人脑部的头枕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少旭
申请(专利权)人:冯少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