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苗灌溉装置及育苗灌溉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865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育苗灌溉装置,所述育苗灌溉装置包括:混合桶,所述混合桶内设有混合腔;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用于进水;灌溉管道,所述灌溉管道包括输出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水泵,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料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进入肥料。上述育苗灌溉装置,水泵启动使得一部分混合液经过输出管从混合腔进入到第一管道,并从第一管道排出至待灌溉的位置或灌溉设备,混合腔内的混合液能够从第二管道排出,再经由输出管回到混合腔内,因此能够通过加大混合循环的次数,来使得混合腔内的肥料和原水进一步混合,提高混合液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液的均匀性。提高混合液的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育苗灌溉装置及育苗灌溉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自动育苗灌溉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育苗灌溉装置及育苗灌溉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农作物传统的育苗方式有露地直播、采用阳畦、改良阳畦和日光温室育苗等,其缺点在于育苗苗龄长、质量差、大小不齐、易缺苗、发生冻害或病虫害等,而且成本高。随着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集中育苗移栽方法是目前育苗市场比较成熟手段。其前期病虫防治等管理方便,且定植生长健康,营养配方合理,减少了土传病害的发生,培育的苗壮、根系发达,生长快,花芽分化好,增产且能提早上市。
[0003]集中育苗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是水分管理,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常常由经验不多的人来做,在不恰当的时间或者用错误的方式浇水,会严重影响穴盘苗的生产。此外,种子萌发前期过程基本只需要水分,苗期开始施肥,这个过程中,施肥频度过多、肥料浓度过大都极易导致幼苗徒长,施肥频度和肥料浓度过低又容易抑制幼苗生长发育,形成矮小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育苗灌溉装置及育苗灌溉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肥料的灌溉精度和灌溉效率。
[0005]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育苗灌溉装置,所述育苗灌溉装置包括:混合桶,所述混合桶内设有混合腔;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用于进水;灌溉管道,所述灌溉管道包括输出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水泵,所述水泵通过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第一管道驱动配合,且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用于流出混合液,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输出管连通;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料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进入肥料。
[0006]上述育苗灌溉装置,在肥料混合的过程中,原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到混合腔中,肥料从进料管道进入到混合腔中,混合产生混合液后,水泵启动,使得一部分混合液经过输出管从混合腔进入到第一管道,并从第一管道排出至待灌溉的位置或灌溉设备,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育苗。另外,由于第二管道连通于水储罐与输出管之间,因此混合腔内的混合液能够从第二管道排出,再经由输出管回到混合腔内,因此能够通过加大混合循环的次数,来使得混合腔内的肥料和原水进一步混合,提高混合液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高肥料混合液在灌溉时的使用精度,提高灌溉效率。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灌溉管道还包括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连通于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且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管道中液体的电导率。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道上还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管道内液体的pH值。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传感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道与所述进料管连通,所述进料管道设有文丘里阀,所述文丘里阀连通于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第三管道之间。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管道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进料管道分别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三管道分别与两个以上所述进料管道连通。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育苗灌溉装置还包括第一阀门和浮球开关,所述第一阀门可开闭式连通于所述进水管之间,所述浮球开关与所述第一阀门感应配合,所述浮球开关用于检测混合腔内的液体是否超过预设位置。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灌溉管道还包括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阀门可开闭式连通于所述第二管道与所述水泵之间。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育苗灌溉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所述第一阀门及所述第二阀门分别与所述控制件控制连接。
[0016]一种育苗灌溉系统,所述育苗灌溉系统包括上述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育苗灌溉装置。
[0017]上述育苗灌溉系统,在肥料混合的过程中,原水通过进水管道进入到混合腔中,肥料从进料管道进入到混合腔中,混合产生混合液后,水泵启动,使得一部分混合液经过输出管从混合腔进入到第一管道,并从第一管道排出至待灌溉的位置或灌溉设备,对农作物进行灌溉育苗。另外,由于第二管道连通于水储罐与输出管之间,因此混合腔内的混合液能够从第二管道排出,再经由输出管回到混合腔内,因此能够通过加大混合循环的次数,来使得混合腔内的肥料和原水进一步混合,提高混合液的均匀性,进而有利于提高肥料混合液在灌溉时的使用精度,提高灌溉效率。
附图说明
[0018]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育苗灌溉装置的管路原理示意图;
[0021]图2为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育苗灌溉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00、育苗灌溉装置;110、混合桶;111、混合腔;120、进水管;130、灌溉管道;131、输出管;132、第一管道;133、第二管道;134、水泵;135、第三管道;136、第一传感器;137、第二
传感器;140、进料管道;141、文丘里阀;150、第一阀门;151、浮球开关;160、第二阀门;170、控制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育苗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灌溉装置包括:混合桶,所述混合桶内设有混合腔;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用于进水;灌溉管道,所述灌溉管道包括输出管、第一管道、第二管道及水泵,所述水泵通过所述输出管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水泵与所述第一管道驱动配合,且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用于流出混合液,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水泵与所述输出管连通;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腔连通,所述进料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进入肥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溉管道还包括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连通于所述混合腔与所述第一管道之间,且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第一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管道中液体的电导率。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育苗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上还设有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三管道内液体的pH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育苗灌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感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三管道上;和/或,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都金龙乔凯张振兴刘倩倩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美光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