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著亮专利>正文

软尾自行车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84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软尾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架以及后三角架,所述前三角架下端安装有电机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前三角架一体成型,且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相铰接,所述后三角架包括通过连接件与前三角架相连铰接的上后叉架以及与上后叉架相铰接的下后叉架,所述下后叉架远离上后叉架一端与前三角架相铰接,所述上后叉架远离前三角架一端连接有连接铝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后叉架与下后叉架相铰接,上后叉架通过连接件与前三角架进行组装固定,对于现有的一体成型的后三角架结构,力学性能更好,受力更强,且更为安全稳定;且车架采用碳纤维材料,减轻车架重量,增加车架强度,使骑行更轻松更快捷,体现科学合理、设计精巧的优越性。计精巧的优越性。计精巧的优越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尾自行车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自行车车架
,具体为软尾自行车车架。

技术介绍

[0002]自行车以其快捷、节能、使用方便的优点成为了现代人群首选的代步工具。自行车技术日益发展改进,满足了出行人群各方面需要。车架作为整个自行车的骨架,最大程度地决定、影响了骑行姿势的正确性和舒适性。车架材质从最早的铬钼钢、进化到铝合金、然后是复合材料的运用如碳纤维,其他还有钪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业者不断研发新材料配方,提升管件与结构设计能力并创新加工技术,只为了让车架更轻、更强、更舒适且更流线美观,然而现有车架的上后叉与下后叉但是一体成型,受力较低,且安全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提供软尾自行车车架,能有效的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软尾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架以及后三角架,所述前三角架下端安装有电机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前三角架一体成型,且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相铰接,所述后三角架包括通过连接件与前三角架相连铰接的上后叉架以及与上后叉架相铰接的下后叉架,所述下后叉架远离上后叉架一端与前三角架相铰接,所述上后叉架远离前三角架一端连接有连接铝件。
[0006]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上后叉架包括左上后叉以及右上后叉,所述左上后叉及右上后叉对称镜像设置,且左上后叉与右上后叉之间设置有将左上后叉及右上后叉连为一体的连接杆。
[0007]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下后叉架包括左下后叉以及右下后叉,所述左下后叉及右下后叉对称镜像设置,且左下后叉与右下后叉通过螺栓分别与左上后叉以及右上后叉螺纹连接。
[0008]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前三角架上设置有水壶固定架,所述水壶固定架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前三角架相连接。
[0009]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电机连接固定机构包括与前三角架相连接的中置电机挂架,所述中置电机挂架上开设有电机容置腔,所述电机容置腔嵌装有中置电机。
[0010]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连接铝件包括与后三角架相连接的横杆以及设置于横杆两侧的连接头。
[0011]作为进一步阐述,所述前三角的斜杆内开设有电池容置腔,所述电池容置腔内设置有系统操控电池。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本实施例提供的软尾自行车车架,通过上后叉架与下后叉架相铰接,上后叉架通
过连接件与前三角架进行组装固定,通过连接杆使得左上后叉与右上后叉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上后叉架,无形中提高了该车架的整体的结构强度,且左下后叉与左上后叉相连接,右下后叉与右上后叉相连接,相对于现有的一体成型的后三角架结构,力学性能更好,受力更强,且更为的安全稳定,且车架采用碳纤维材料,减轻车架重量,增加车架强度,使骑行更轻松更快捷,体现科学合理、设计精巧的优越性,此外,通过横杆与连接头之间的配合,组装连接多款规格的车轮,搭配更灵活,节约制造成本,且增加车架的称重力度,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后三角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标号:
[0018]1‑
前三角架;2

后三角架;3

电机连接固定机构;4

上后叉架;5

下后叉架;6

连接铝件;7

左上后叉;8

右上后叉;9

连接杆;10

左下后叉;11

右下后叉;12

水壶固定架;13

横杆;14

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水平”、“竖直”、“顶”、“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1]下面结合图1

3对本技术的软尾自行车车架作详细的描述:
[0022]软尾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架1以及后三角架2,所述前三角架1及后三角架2内部为中空结构,由于前三角架1及后三角架2内部为中空结构,便于将连接线隐藏在前三角架1及后三角架2内部,从而提高了车架的美观性。
[0023]本实施中,所述前三角架1下端安装有电机连接固定机构3,所述电机连接固定机构3包括与前三角架1相连接的中置电机挂架,所述中置电机挂架上开设有电机容置腔,所述电机容置腔嵌装有中置电机,中置电机按照结构的尺寸结构设计,所述前三角的斜杆内开设有电池容置腔,所述电池容置腔内设置有系统操控电池。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前三角架1一体成型,且前三角架1与后三角架2相铰接,所述后三角架2包括通过连接件与前三角架1相连铰接的上后叉架4以及与上后叉架4相铰接的下后叉架5,所述下后叉架5远离上后叉架4一端与前三角架1相铰接,通过上后叉架4与下后叉架5相铰接,上后叉架4通过连接件与前三角架进行组装固定,相对于现有的一体成型的后
三角架2结构,力学性能更好,受力更强,且更为的安全稳定,且车架采用碳纤维材料,减轻车架重量,增加车架强度,使骑行更轻松更快捷,体现科学合理、设计精巧的优越性。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后叉架4远离前三角架1一端连接有连接铝件6,所述连接铝件6包括与后三角架相连接的横杆13以及设置于横杆13两侧的连接头14,通过横杆与连接头14之间的配合,可组装连接多款规格的车轮,搭配更灵活,节约制造成本,且增加车架的称重力度,稳定性更好。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后叉架4包括左上后叉7以及右上后叉8,所述左上后叉7及右上后叉8对称镜像设置,且左上后叉7与右上后叉8之间设置有将左上后叉7及右上后叉8连为一体的连接杆9,通过连接杆9使得左上后叉7与右上后叉8构成了一个整体性的上后叉架4,无形中提高了该车架的整体的结构强度。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后叉架5包括左下后叉10以及右下后叉11,所述左下后叉10及右下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软尾自行车车架,包括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前三角架以及后三角架,所述前三角架下端安装有电机连接固定机构,所述前三角架一体成型,且前三角架与后三角架相铰接,所述后三角架包括通过连接件与前三角架相连铰接的上后叉架以及与上后叉架相铰接的下后叉架,所述下后叉架远离上后叉架一端与前三角架相铰接,所述上后叉架远离前三角架一端连接有连接铝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尾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后叉架包括左上后叉以及右上后叉,所述左上后叉及右上后叉对称镜像设置,且左上后叉与右上后叉之间设置有将左上后叉及右上后叉连为一体的连接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尾自行车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后叉架包括左下后叉以及右下后叉,所述左下后叉及右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著亮
申请(专利权)人:尹著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