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97962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及装置,涉及印刷技术领域,针对不同流程节点上从金属颗粒或铁屑设置多级消除手段和装置,最大程度清除可能转移或者已经转移到印刷纸张表面的金属颗粒和铁屑,避免其最终到达烫金工位。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刮墨刀所产生铁屑或金属颗粒的不同去向,分别采取了不同的针对性清除手段,实现最大程度的去除,减轻或者消除了刮墨刀所产生的铁屑或金属颗粒对印刷及烫金质量的影响,避免了这些铁屑或金属颗粒对纸张以及精细烫金版的损伤;另外分别在油墨槽中、烘干之前的承印纸张侧方,以及烘干后烫金前的承印纸张上方设置多级清除装置,能够有效清除以不同形式残存的铁屑或金属颗粒。够有效清除以不同形式残存的铁屑或金属颗粒。够有效清除以不同形式残存的铁屑或金属颗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印刷
,具体指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凹版印刷在包装印刷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在凹版印刷生产中,刮墨刀的使用是凹版印刷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凹版印刷的供墨系统由墨槽、版辊、刮墨刀三部分组成,印刷时,油墨通过版辊直接转移到承印材料上,刮墨刀在高速运转的版辊上做周期性轴向移动,将对于的油墨去除。专用刮墨刀一般都是为特殊的版材或油墨设计的,常用的材质有金属、塑料以及合成树脂等,为了保证刮墨效果,刮墨刀需要将厚度做的很薄,这就要求其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磨性能,而塑料或者合成树脂很难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在凹版印刷中,特别是非水基油墨的凹版印刷中,刮墨刀基本都采用高碳铬钢,也就是轴承钢来进行制备,其刮墨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应用较广。
[0003]但由于刮墨刀需要随时与印刷版辊进行紧密贴合,仍然不可避免地出现损耗,严重的甚至会在刮墨刀的刀口出现缺口和崩口;对于较大的刮墨刀碎片,发现和处理都较为容易,难处理的是在正常使用的过程中刮墨刀磨损产生的铁屑,此部分铁屑大部分会被刮墨刀刮到墨槽中,随着油墨的流动混合,均匀分布在油墨中,缺点之一是增加油墨的黏度,降低印刷质量;并且还会直接印刷到纸张上,造成纸张表面不平,稍大的铁屑还会被印版和压辊挤压后嵌在纸张上,造成纸张损坏;最主要的,在先印后烫的工序中,一旦刮墨刀产生的铁屑最终进入到烫金步骤,将划伤烫金版,特别是精细烫金版的版面,影响烫金后的光泽度,并且损伤烫金版,造成较大的损失,并且铁屑刺破电化铝膜后则会大大降低电化铝膜的抗拉力,使其极易沿着破损缺口整体撕裂,影响烫金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及装置,针对不同流程节点中存在于不同载体中的从刮墨刀上脱落的金属颗粒以及磨损产生的铁屑设置多级消除手段和装置,最大程度清除可能转移或者已经转移到印刷纸张表面的金属颗粒和铁屑,避免其最终到达烫金工位,造成烫金版面的损坏以及降低烫金效果。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磁力吸附和过滤方式对随着刮墨刀刮下的油墨进入墨槽中的金属颗粒进行清除。
[0006]①
凹印机墨槽中设置有能够与油墨进行充分均匀接触的磁性吸附部件,利用该磁性吸附部件对分散在油墨中金属颗粒进行初级吸附清除,并防止粘附在吸附部件上的金属颗粒在流动的油墨中被冲击脱落。
[0007]②
在与墨槽相连通的油墨回流系统中设置过滤装置,对回流冷却的油墨进行过滤,去除油墨中的杂质。
[0008]二、采用减缓油墨干燥、配合高频振动和磁力吸附相结合的手段,将刮墨刀在刮墨时磨损产生且粘附在凹印印版辊筒图文部分,后经压印滚筒挤压,连同油墨一起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印刷图案上的铁屑进行清除。
[0009]三、采用纸面清扫和负压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将经步骤二处理后残余的铁屑,以及刮墨刀在刮墨时产生且粘附在凹印印版辊筒空白部分,后经压印滚筒挤压而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未印刷图案部分的残余铁屑进行清除。
[0010]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涉及的减缓油墨干燥的手段是指利用雾化缓干剂与印刷图案上的油墨进行充分接触,使其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减缓干燥速度,降低油墨与铁屑的粘接力;所述缓干剂中包括慢干剂、水和稳定剂。
[0011]优选的,步骤二中所述的减缓油墨干燥、配合高频振动和磁力吸附相结合的手段具体包括:承印纸张完成油墨转移后,缓干剂按照特定剂量雾化与印刷图案充分接触,让油墨在进入烘箱之前保持稳定的黏度,紧接着承印纸张通过可调节频率的振动部件工作,实现铁屑共振,破坏铁屑与油墨的结合,再利用磁力吸附部件将铁屑吸附,从而可有效降低印刷图案上铁屑的分布,避免对后续烫金造成影响。
[001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提供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前消除机构,印后图文部分消除机构,以及残余颗粒消除机构;所述印前消除机构设置在墨槽以及油墨回流系统上,包括设置在墨槽底部、位于凹印版辊筒下方、且与之相平行的防凝结转动辊,该转动辊采用密封空心结构,内部设置若干环状磁铁或者单向电磁铁;另外,在墨槽与油墨冷却缸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滤网。
[0013]所述印后图文部分消除机构设置在印刷单元后端,在压印滚筒斜上方,包括前端设置开合结构的方形密封箱,方形密封箱内设置有导纸辊、高频振动辊,在纸张正对面的方形密封箱底部设置有缓干剂雾化喷头,在高频振动辊的斜对面设置有磁力辊,磁力辊与纸张之间具有间隔,间隔3

5mm。
[0014]具体的过程:承印纸张完成油墨转移后,通过导纸辊在其背面引导,使其进入方形密封箱,此时,承印纸张印刷有图案的一面面向缓干剂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将缓干剂按照特定剂量雾化后面向承印纸张喷洒,使其与印刷图案充分接触,然后承印纸张到达高频振动辊,对纸张进行高频振动,同时设置在对边的磁力辊对印刷图案中分布的铁屑进行吸附。
[0015]所述残余颗粒消除机构是将经印后图文部分消除机构处理后印刷图案上残余的铁屑,以及粘附在凹印印版辊筒空白部分,之后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未印刷图案部分的残余铁屑进行清除,其设置在凹印机上烘干单元后方,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清扫器和负压吸附箱,所述清扫器开口面对承印纸张,外侧设置毛刷辊,毛刷辊与承印纸张相接触,二者呈线接触,接触点的位移方向相反,在毛刷辊的侧下方设置积灰斗,积灰斗下端设置可开关的落灰口,落灰口与设置在下方的负压吸附箱相连通;所述负压吸附箱前端入口处的横截面呈喇叭口,并沿承印纸张的宽度方向延伸,整体超过承印纸张的宽度,负压吸附箱前后衔接,向后延伸并逐步扩大,连接灰槽以及抽风机;所述负压吸附箱前端入口的下侧弯曲处设置磁吸部件,包括与负压吸附箱下侧弯曲处平缓过渡连接的非金属筛网,以及设置在筛网下方的电磁辊,电磁辊正下方设置开口连通灰槽。
[0016]优选的,所述转动辊的外部套设一个空心多孔轴套,轴套的直径大于转动辊的直径,轴套表面密布小孔,轴套的内侧与转动辊外壁之间留有3

5mm的间隙,能够完全容纳转动辊所吸附的金属颗粒和铁屑,并且外面套设的多孔轴套在不阻挡油墨与转动辊接触的前提下能够防止流动的油墨直接冲击已经吸附在转动辊上的金属颗粒和铁屑使其脱落,轴套的内侧与转动辊外壁之间的3

5mm的间隙也保证了转动辊在具备足够磁吸力的基础上容纳足够多的金属颗粒和铁屑。
[0017]优选的,所述转动辊的外部套设的空心多孔轴套为可拆卸结构,并且其与转动辊相接触的两端内侧均连接密封胶环,一是能够防止运转过程中金属颗粒和铁屑从两端漏出,二是在对轴套进行拆卸清理时,可以直接沿轴向推动密封胶环至转动辊端部,将金属颗粒和铁屑完整地清除。
[0018]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针对刮墨刀所产生铁屑或金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磁力吸附和过滤方式对随着刮墨刀刮下的油墨进入墨槽中的金属颗粒进行清除:

凹印机墨槽中设置有能够与油墨进行充分均匀接触的磁性吸附部件,利用该磁性吸附部件对分散在油墨中金属颗粒进行初级吸附清除,并防止粘附在吸附部件上的金属颗粒在流动的油墨中被冲击脱落;

在与墨槽相连通的油墨回流系统中设置过滤装置,对回流冷却的油墨进行过滤,去除油墨中的杂质;二、采用减缓油墨干燥、配合高频振动和磁力吸附相结合的手段,将刮墨刀在刮墨时磨损产生且粘附在凹印印版辊筒图文部分,后经压印滚筒挤压,连同油墨一起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印刷图案上的铁屑进行清除;三、采用纸面清扫和负压吸附相结合的方法,将经步骤二处理后残余的铁屑,以及刮墨刀在刮墨时产生且粘附在凹印印版辊筒空白部分,后经压印滚筒挤压而转移到承印纸张正面未印刷图案部分的残余铁屑进行清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涉及的减缓油墨干燥的手段是指利用雾化缓干剂与印刷图案上的油墨进行充分接触,使其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减缓干燥速度,降低油墨与铁屑的粘接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干剂中包括慢干剂、水和稳定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的减缓油墨干燥、配合高频振动和磁力吸附相结合的手段包括:承印纸张完成油墨转移后,缓干剂按照特定剂量雾化与印刷图案充分接触,让油墨在进入烘箱之前保持稳定的黏度,紧接着承印纸张通过可调节频率的振动部件工作,实现铁屑共振,破坏铁屑与油墨的结合,再利用磁力吸附部件将铁屑吸附。5.一种先印后烫工艺中纸张上残留颗粒的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印前消除机构,印后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解明亮周晓倩朱家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通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