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680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勘探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我国东部地区油气田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油气勘探的对象已经由构造油气藏转向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含油气断陷盆地凹陷缓坡带的岩性

地层油藏作为一种隐蔽性油藏,已成为我国含油气断陷盆地增储上产的重要阵地。含油气断陷盆地凹陷缓坡带地层

岩性油藏尚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方法和储层描述及超剥点识别的配套技术。该类油藏潜力较为可观,整体表现为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储层描述存在困难,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勘探高风险。
[0003]目前常用的储层描述技术包括基于常规地震的振幅能量追踪技术和基于波阻抗的测井约束反演技术。振幅能量追踪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地震反射特征明显的短轴状、强反射的河道砂体定性描述(砂地比15%,单层>10m),而针对连续反射层砂体边界刻画不精确,边界薄储层不能较清晰的刻画。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以地震道做原始数据用反褶积的方法反演波阻抗,其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储层描述和预测精度,对连续反射层砂体边界刻画精度有所提高,但人为因素多,储层边界刻画精度依然较低。目前剥蚀线的刻画主要有地震属性、波形分析技术等,对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较高,在现有地震资料品质下,无法实现剥蚀线的精细刻画。
[0004]在申请号:CN201910536456.2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方法、设备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解剖已开发油气藏的目标层系油气层,划分得到多个油气藏单元;根据所述油气藏单元确定出油气藏单元对应的成藏机理信息;根据成藏机理信息多层系分析所述油气藏单元,确定复式油气藏的富集模式信息;根据所述成藏机理信息以及富集模式信息进行区带评价,预测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方向。
[0005]在申请号:CN201410117049.5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断陷湖盆斜坡带油藏分布的勘探方法,属于石油勘探
本专利技术针对断陷湖盆勘探后期,通过统计目标区内烃源岩、流体势、沉积岩相和断层的相关信息,根据源势相导原理,综合分析上述信息从而确定目标区内有利的油藏分布区。
[0006]在申请号:CN202010177989.9的中国专利申请中,涉及到一种中小型断陷盆地中阶煤层气藏有利区选择综合评价方法,它包括:一、进行目标煤层生气能力评价;二、进行目标煤层储集能力评价;三、进行目标煤层保存条件评价;四、进行目标煤层渗透能力评价;五、明确靶区煤层气成藏主控因素,利用研究区测井、地震、实验分析资料,预测各个主控因素的分布特征叠合各个主控因素有利区带,综合分析预测有利的高渗富集区带。
[0007]以上现有技术均与本专利技术有较大区别,未能解决我们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断陷盆地凹陷缓坡带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大、砂泥岩薄互层发育的沉积特点,现有技术描述砂体的适应性较差。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新的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
勘探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了断陷盆地凹陷缓坡带中浅层砂泥岩薄互层砂体描述及地层剥蚀线刻画精度低的问题,从而提高该类油藏的勘探成功率的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该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包括:
[0010]步骤1,综合利用地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的精细对比、划分和测井相分析;
[0011]步骤2,应用地震反射夹角外推和瞬时相位技术,对地层超剥点进行精准刻画,实现构造层位精细追踪解释;
[0012]步骤3,应用分频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
[0013]步骤4,根据各成藏要素匹配关系,进行成藏规律总结,建立成藏模式,实现有利区预测。
[001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
[0015]在步骤1中,通过完钻井的地质、测井资料的精细对比、地层划分和测井相分析,明晰不同区域的地层发育情况,砂泥岩沉积特点和沉积类型。
[0016]在步骤2中,瞬时相位技术是建立在希尔波特变换基础上的一种处理方法,反映了反射波的连续性,应用瞬时相位技术对地层超剥点进行精准刻画的步骤包括:
[0017]①
输入三维地震数据;
[0018]②
将常规地震数据体转化为瞬时相位体;
[0019]③
在瞬时相位体中按照Inline、Crossline方向进行构造解释,与常规地震剖面相比,剥蚀现象更为清晰。
[0020]在步骤2中,通过地震反射夹角外推来实现超剥点的精确刻画的步骤包括:
[0021]步骤2a,进行构造解释和成图;
[0022]步骤2b,建立多个地质模型;
[0023]步骤2c,对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得到与地质模型对应的正演地震剖面;
[0024]步骤2d,建立地层夹角外推地层剥蚀尖灭线外推模板;
[0025]步骤2e,应用步骤2d的模板,对步骤2a中的目的层构造图进行校正,得到新的矫正地质构造图。
[0026]在步骤2a,应用人工地震合成记录或本地区的VSP资料建立时间

深度关系,将步骤1中的地层对比结果标定到井所在位置对应的地震剖面上,根据标定结果对目的层和不整合面进行追踪解释,并应用时间

深度关系将目的层和不整合面解释结果转换成深度域的地质构造图。
[0027]在步骤2b,应用步骤1中明晰的该地区的地层发育情况、砂泥岩沉积特点和沉积类型,及步骤2a对目的层和不整合面的解释成果,建立与之对应的不同的地层倾角和不整合倾角组合的多个地质模型。
[0028]在步骤2c,在地震资料中对应目的层的时窗中提取子波,与步骤2b中建立的地质模型的各地层界面的反射系数求褶积,进行正演,获得每一个地质模型对应的正演地震剖
面。
[0029]在步骤2d,通过每一个地质模型正演得到的地震剖面与地质模型对比,求得不同的地层倾角和不整合倾角组合对应的地层夹角与地层剥蚀尖灭点外推距离之间的对应关系,经过拟合计算得到不同地层夹角外推地层剥蚀尖灭线外推模板。
[0030]在步骤2e,在步骤2a的目的层构造图尖灭线上选取若干控制点,读取该控制点对应的目的层和不整合面的倾角,从而得到该控制点所对应的地层夹角,根据所述步骤2d中的尖灭线外推模板,获取该控制点外推距离,进而确定该控制点对应的矫正尖灭点或超覆点,将所有的矫正尖灭点或超覆点依次连接得到矫正的尖灭线,依据所述控制点的深度和地层倾角计算所述控制点和对应的所述尖灭点或超覆点连线上各点的深度,将所有所述控制点和对应的所述尖灭点或超覆点连线上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包括:步骤1,综合利用地质、测井资料,进行地层的精细对比、划分和测井相分析;步骤2,应用地震反射夹角外推和瞬时相位技术,对地层超剥点进行精准刻画,实现构造层位精细追踪解释;步骤3,应用分频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描述;步骤4,根据各成藏要素匹配关系,进行成藏规律总结,建立成藏模式,实现有利区预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通过完钻井的地质、测井资料的精细对比、地层划分和测井相分析,明晰不同区域的地层发育情况,砂泥岩沉积特点和沉积类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瞬时相位技术是建立在希尔波特变换基础上的一种处理方法,反映了反射波的连续性,应用瞬时相位技术对地层超剥点进行精准刻画的步骤包括:

输入三维地震数据;

将常规地震数据体转化为瞬时相位体;

在瞬时相位体中按照Inline、Crossline方向进行构造解释,与常规地震剖面相比,剥蚀现象更为清晰。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地震反射夹角外推来实现超剥点的精确刻画的步骤包括:步骤2a,进行构造解释和成图;步骤2b,建立多个地质模型;步骤2c,对地质模型进行正演模拟,得到与地质模型对应的正演地震剖面;步骤2d,建立地层夹角外推地层剥蚀尖灭线外推模板;步骤2e,应用步骤2d的模板,对步骤2a中的目的层构造图进行校正,得到新的矫正地质构造图。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a,应用人工地震合成记录或本地区的VSP资料建立时间

深度关系,将步骤1中的地层对比结果标定到井所在位置对应的地震剖面上,根据标定结果对目的层和不整合面进行追踪解释,并应用时间

深度关系将目的层和不整合面解释结果转换成深度域的地质构造图。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层地层

岩性油藏的勘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b,应用步骤1中明晰的该地区的地层发育情况、砂泥岩沉积特点和沉积类型,及步骤2a对目的层和不整合面的解释成果,建立与之对应的不同的地层倾角和不整合倾角组合的多个地质模型。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断陷盆地缓坡带中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璞张明星闵伟李洋崔建宝郝鑫郭学民孟书翠王亮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