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9632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涉及低碳建筑中庭光伏采光领域,包括设置有通风窗的玻璃采光顶和在玻璃采光顶上阵列分布的若干光伏板,光伏板通过第二固定部与玻璃采光顶上两个第一固定部构成的光伏板安装位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部包括固定构件,第二固定部包括固定杆、安装在固定杆端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以及预制构件,通过转动固定杆使得其上的限位块相反或相向运动,自预制构件滑入或滑出固定构件,实现光伏板的可拆卸安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光伏板与玻璃采光顶可拆卸安装,节省安装和拆卸成本,通过设计通风窗将积蓄在采光顶底部的热量带出室外,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照明和空调负荷。负荷。负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低碳建筑中庭光伏采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低碳建筑通过利用光伏采光中庭,既解决了中庭内相关房间的采光,节约照明能耗,又利用光伏构件阻挡过多阳光进入室内,避免室内温升,从而节省大量空调能耗,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0003]然而目前建筑光伏采光中庭的光伏板一般和透明采光玻璃一体化安装。而由于光伏板难免会发生隐裂或者产生热斑效应,最终导致光伏组件出现故障或失效,这时需要将整块采光玻璃拆卸下来,维修和更换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另外,光伏采光顶虽然能节省中庭照明用能,但可能会因为光伏构件发热而导致室内气温升高,增加冷负荷。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通过在玻璃采光顶上可拆卸安装光伏板节省安装和拆卸成本,降低建筑照明和空调负荷。
[000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包括玻璃采光顶和若干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在所述玻璃采光顶上表面阵列布置;
[0006]所述玻璃采光顶上设置有若干光伏板安装位,所述光伏板对应在所述安装光伏板安装位内,并且所述光伏板安装位在所述光伏板相对侧边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光伏板的两个第一固定部;
[0007]所述光伏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固定
[0008]进一步的,定义玻璃采光顶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为所述光伏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则所述光伏板安装位上的第一固定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光伏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二固定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光伏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
[0009]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固定杆、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预制构件;
[0010]所述固定杆平行于所述光伏板的长度方向,其两端设置有纹路相同的第一螺纹;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采用沉孔适配套装在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沉孔内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第二限位块的沉孔内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三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和第三螺纹的纹路相反;
[0011]所述预制构件设置在所述光伏板上第二固定部安装侧的侧边上,位于该侧边的两端,并且与该侧边形成开口朝向外侧的凹槽;所述预制构件构成所述凹槽的两侧槽壁,两侧槽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光伏板的长度方向;所
述固定杆置于所述凹槽内,固定杆两端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适配安装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为两个间隔安装的固定构件,位于其在光伏板设置侧的两端,并且对应于其相邻侧安装的预制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固连于玻璃采光顶;
[0013]所述固定构件靠近预制构件侧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沉孔,所述固定沉孔与预制构件上第一贯通孔位置对应,并且所述固定沉孔与第一贯通孔同轴;所述固定沉孔沿所述光伏板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与所述第一贯通孔沿所述光伏板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相等。
[0014]进一步的,当所述固定杆转动,其上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固定杆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固定杆上相背运动时,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自第一贯通孔部分移动至固定沉孔内,固定所述光伏板;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固定杆上相向运动时,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自固定沉孔向第一贯通孔移动,与玻璃采光顶分离。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部还包括两个预制套筒和两个限位盘;
[0016]所述预置套筒分别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上两个预制构件相对的端面上,所述第一贯通孔自预制构件内部延伸至与其对应的预置套筒远离预制构件的端面;所述两个限位盘固定套装在固定杆轴向的两侧,其盘面分别抵接于预置套筒远离预制构件的端面,并且所述限位盘的尺寸至少完全封闭其设置侧的预置套筒端面的第一贯通孔;所述固定杆端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设置在对应侧的第一贯通孔内,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固连限位盘后螺纹连接于其对应侧第一贯通孔内的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
[0017]所述第一螺纹在固定杆端部的长度不超过预置套筒覆盖范围。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贯通孔和固定沉孔沿光伏板长度方向的截面均为六边形,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设置为沿光伏板长度方向延伸的六棱柱;
[0019]所述第一限位块或第二限位块分别与第一贯通孔契合且表面光滑接触。
[0020]进一步的,所述两个第一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光伏板的长度,所述固定构件靠近其对应的预制构件的端面抵接于预制构件。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上固定杆位于两个限位盘之间部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滑胶。
[002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构件底部沿玻璃采光顶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固连于所述玻璃采光顶。
[0023]进一步的,所述玻璃采光顶的侧边周圈设置有可开启的通风窗。
[0024]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获得了如下有益效果:
[0025]本技术公开的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包括设置有通风窗的玻璃采光顶和在玻璃采光顶上表面阵列分布的若干光伏板,光伏板设置在玻璃采光顶上两个第一固定部构成的光伏板安装位内,并通过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第一固定部包括固定构件,第二固定部包括固定杆、安装在固定杆端部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以及预制构件,通过转动固定杆使得其上的限位块相反或相向运动,自预制构件滑入或滑出固定构件,实现光伏板的可拆卸安装。
[0026]本技术一方面通过设计光伏板与玻璃采光顶可拆卸安装,不仅实现简单便捷的安装,而且降低光伏板的安装和拆卸成本、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便于光伏板的安装、维
修与更换;另一方面通过在玻璃采光顶侧边周圈设计通风窗,利用风将积蓄在采光顶底部的热量带出室外,加速室内空气流动,提高室内舒适度,降低建筑照明和空调负荷,符合低碳建筑的设计理念。
[0027]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技术主题的一部分。
[0028]结合附图从下面的描述中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本技术教导的前述和其他方面、实施例和特征。本技术的其他附加方面例如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和/或有益效果将在下面的描述中显见,或通过根据本技术教导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实践中得知。
附图说明
[0029]附图不意在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在各个图中示出的每个相同或近似相同的组成部分可以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为了清晰起见,在每个图中,并非每个组成部分均被标记。现在,将通过例子并参考附图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实施例,其中:
[0030]图1为本技术光伏采光顶系统的等轴视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碳建筑中庭的装配式光伏采光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采光顶和若干光伏板,所述光伏板在所述玻璃采光顶上表面阵列布置;所述玻璃采光顶上设置有若干光伏板安装位,所述光伏板对应安装在所述光伏板安装位内,并且所述光伏板安装位在所述光伏板相对侧边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光伏板的两个第一固定部;所述光伏板上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第一固定部可拆卸连接固定;定义玻璃采光顶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为所述光伏板的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则所述光伏板安装位上的第一固定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光伏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二固定部对称设置在所述光伏板长度方向的两侧边上;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固定杆、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和预制构件;所述固定杆平行于所述光伏板的长度方向,其两端设置有纹路相同的第一螺纹;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采用沉孔适配套装在固定杆的两端,所述第一限位块的沉孔内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二螺纹、第二限位块的沉孔内设置有与第一螺纹适配的第三螺纹,所述第二螺纹和第三螺纹的纹路相反;所述预制构件设置在所述光伏板上第二固定部安装侧的侧边上,位于该侧边的两端,并且与该侧边形成开口朝向外侧的凹槽;所述预制构件构成所述凹槽的两侧槽壁,两侧槽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贯通孔,所述第一贯通孔的轴向平行于所述光伏板的长度方向;所述固定杆置于所述凹槽内,固定杆两端的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适配安装在所述第一贯通孔内;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为两个间隔安装的固定构件,位于其在光伏板设置侧的两端,并且对应于其相邻侧安装的预制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固连于玻璃采光顶;所述固定构件靠近预制构件侧端面上设置有固定沉孔,所述固定沉孔与预制构件上第一贯通孔位置对应,并且所述固定沉孔与第一贯通孔同轴;所述固定沉孔沿所述光伏板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与所述第一贯通孔沿所述光伏板长度方向的截面尺寸相等;当所述固定杆转动,其上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固定杆相向或相背运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在固定杆上相背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宏潘卓兮徐涵王骁睿屈俊峰集永辉刘清泉赵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