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62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1-04 11: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设备机架的内部设有制氧模块、呼吸模块及氧气切换模块,通过主控模块将制氧模块、呼吸模块及氧气切换模块连接进行控制。氧气切换模块包括电磁阀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电磁阀、主控模块连接,通过主控模块对电磁阀进行控制。设备机架的外侧面设有出氧接口及混气接口,出氧接口、混气接口分别连接有鼻息管及过滤器,患者可以通过出氧接口连接鼻息管直接送氧至鼻腔中,也可以通过主控模块切换供氧路线,将电磁阀连接至呼吸模块,此时氧气从混氧接口移动至过滤器,通过单管或双管呼吸回路与患者呼吸面罩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临床医疗有着良好的使用前景。在临床医疗有着良好的使用前景。在临床医疗有着良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

技术介绍

[0002]呼吸机作为一项能人工替代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手段,已普遍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在现代医学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一种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呼吸衰竭,减少并发症,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的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器检测患者呼吸道阻塞的信号,对呼吸机气道中的空气进行适当的加压,进而强制打开患者的呼吸道闭塞,对患者提供持续通气,保持患者身体内能获得足够的氧。制氧机作为一种通过过滤自然空气中的氮气从而获得高纯度氧气的一种设备,可以给缺氧患者提供一种低成本,快捷的氧气途径,相比于传统的灌装氧气瓶,该机器可以作为一种安全,低噪音的设备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好处。
[0003]截至2022年1月,如果患者需要超过23%以上氧气的呼吸机,就必须通过外接医院氧气通道或者大体积的氧气罐。在家庭治疗中,唯一的氧源来自于灌装氧气瓶,而这种大体积的氧气瓶存在着体积大,不易运输,而且如果操作不当还会导致氧气泄露,起火暴涨等风险。因此,氧源的缺失给呼吸障碍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当然,病人也可以分别购买制氧机和呼吸机来进行治疗,但是市面上的制氧机由于流量压力的限制,很难和呼吸机进行无阻碍连接,而且,由于缺乏空氧混合机制,导致呼吸的混合气体中氧浓度不稳定,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感。另外,单纯的制氧机,除了供氧外,并没有辅助患者进行自主呼吸的能力。
[0004]综上所述,相关呼吸机并没有产生纯氧的能力,当医院氧气短缺,或者患者在家中没有安全可靠氧气来源的时候,呼吸机并不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而制氧机作为一种产生氧气的设备,只能给有自主呼吸能力的轻度患者使用,当患者患有呼吸障碍的时候,制氧机就无法给予患者提供帮助。
[0005]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相关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包括设备机架、电源模块及主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设备机架包括前壳、后壳及底壳,所述设备机架内部设有制氧模块、呼吸模块及氧气切换模块,所述制氧模块、呼吸模块及氧气切换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氧气切换模块包括电磁阀及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设备机架外侧设有出氧接口及混气接口,所述出氧接口与所述制氧模块连接,所述混气接口与所述呼吸模块连接;所述出氧接口、混气接口分别连接有鼻息管及过滤器,患者通过鼻息管直接送氧至患者鼻中,所述过滤器采用单管或双管呼吸回路与患者呼吸面罩连接。
[0008]具体的,所述制氧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底壳的上表面,所述压缩机连接有分子筛塔,所述分子筛塔连接有氧气罐,所述氧气罐连接有稳压阀,所述稳压阀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有氧气流量表,所述氧气流量表与所述电磁阀连接。
[0009]具体的,所述分子筛塔有若干个,且内部填充有富含锂基LiX或者钠基NaX的分子筛。
[0010]具体的,所述电磁阀为二位三通阀,所述二位三通阀设有第一输出口及第二输出口;氧气经过所述氧气流量表与所述二位三通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出氧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口连接所述呼吸模块。
[0011]具体的,所述呼吸模块设有储氧袋,所述储氧袋连接有混气腔,所述混气腔内设有第二单向阀,过滤空气通过该第二单向阀进入混气腔,所述储氧袋与所述混气腔连接,通过第二单向阀的空气和通过储氧袋的氧气在混气腔进行混合,所述储氧袋与所述二位三通阀的第二输出口连接,所述混气腔连接所述混气接口。
[0012]具体的,所述二位三通阀通过主控模块控制氧气从第一输出口或第二输出口输出。
[0013]具体的,所述混气腔的顶面还设有泄压阀,用于排出所述混气腔内的过量的氧气。
[0014]具体的,所述储氧袋为医用硅胶或者丁晴材质的储氧袋,当由气体注入时会自动膨胀,停止供气后会利用自身弹力压缩气体排除。
[0015]具体的,所述呼吸模块还设有风机腔体、涡轮风机、第三单向阀及流量传感器,所述涡轮风机位于所述风机腔体内,所述混气接口通过所述流量传感器与所述涡轮风机连接,所述风机腔体通过所述第三单向阀与所述混气腔连接。
[0016]具体的,所述涡轮风机包括无刷电机、叶轮及连接电路,所述无刷电机与所述叶轮连接,所述连接电路与主控模块连接,通过流量传感器的反馈,主控模块根据患者的呼吸状态动态调整涡轮风机的转速以产生不同的压力和流量水平。
[0017]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设备机架的内部设有制氧模块、呼吸模块及氧气切换模块,通过主控模块将制氧模块、呼吸模块及氧气切换模块连接进行控制。氧气切换模块包括电磁阀及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分别与电磁阀、主控模块连接,通过主控模块对电磁阀进行控制。设备机架的外侧面设有出氧接口及混气接口,出氧接口、混气接口分别连接有鼻息管及过滤器,患者可以通过出氧接口连接鼻息管直接送氧至鼻腔中,也可以通过主控模块切换供氧路线,将电磁阀连接至呼吸模块,此时氧气从混氧接口移动至过滤器,通过单管或双管呼吸回路与患者呼吸面罩连接。制氧模块可以产生纯氧,而呼吸模块可以给予没有自主呼吸能力的患者辅助呼吸。本技术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临床医疗领域有着良好的使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立体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结构爆炸图;
[0021]图3为设备机架内部结构图;
[0022]图4为储氧袋的连接示意图;
[0023]图5为混气腔的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为:
[0025]100为设备机架、110为前壳、111为氧气流量表、112为出氧接口、114为混气接口、115为呼出阀、116为显示模块、117为按键模块、118为指示灯模块、120为后壳、124为过滤器、130为底壳、131 为减震装置、132为滚轮组件、150为主控模块、201为压缩机、202 为分子筛塔、203为储氧罐、204为稳压阀、206为消音器、301为储氧袋、310为混气腔、320为第二单向阀、330为泄压阀、401为风机腔体、403为第三单向阀、404为流量传感器、500为二位三通阀、510 为二位五通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机架、电源模块及主控模块,所述电源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设备机架包括前壳、后壳及底壳,所述设备机架内部设有制氧模块、呼吸模块及氧气切换模块,所述制氧模块、呼吸模块及氧气切换模块均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所述氧气切换模块包括电磁阀及控制电路,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控模块;所述设备机架外侧设有出氧接口及混气接口,所述出氧接口与所述制氧模块连接,所述混气接口与所述呼吸模块连接;所述出氧接口、混气接口分别连接有鼻息管及过滤器,患者通过鼻息管直接送氧至患者鼻中,所述过滤器采用单管或双管呼吸回路与患者呼吸面罩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模块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底壳的上表面,所述压缩机连接有分子筛塔,所述分子筛塔连接有氧气罐,所述氧气罐连接有稳压阀,所述稳压阀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连接有氧气流量表,所述氧气流量表与所述电磁阀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塔有若干个,且内部填充有富含锂基LiX或者钠基NaX的分子筛。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氧呼吸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为二位三通阀,所述二位三通阀设有第一输出口及第二输出口;氧气经过所述氧气流量表与所述二位三通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输出氧接口与所述第一输出口连接;所述第二输出口连接所述呼吸模块。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吴明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易合惠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