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夏邦恩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9360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4
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配方为,黄芪15~25份,姜半夏10~20份,陈皮10~20份,茯苓10~20份,白芥子10~20份,仙鹤草15~25份,半枝莲20~30份,土茯苓10~20份,浙玄参10~20份,生牡蛎25~35份,夏枯草10~20份,葛根10~20份,虎杖10~20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后对淋巴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多名患者的肿瘤指标特别是铁蛋白数值几个月就能大幅度下降或者正常,淋巴结明显缩小或者消失,而且使用口服液后消肿效果明显,不易复发或反弹。易复发或反弹。易复发或反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淋巴疾病治疗药剂的制作
,尤其指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

技术介绍

[0002]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伴发热、盗汗、消瘦、瘙痒等全身症状。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
[0003]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410766073.1名称为《一种护理治疗淋巴瘤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护理治疗淋巴瘤的中药胶囊及其制备方法。中药胶囊,按照重量份数计,由以下中药原料配制而成:生地5

7份,山豆根10

15份,蚤休5

7份,黄药子10

15份,荆芥5

7份,防风10

15份,连翘2

5份,薄荷5

7份,党参10

15份,白术8

10份,当归8

10份,制半夏8

10份,陈皮5

8份,白花蛇舌草25

30份,白芍10

15份,枳壳5

8份,香附10

15份,郁金5

8份,川贝母10

15份,炙甘草5

8份。该专利技术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理气散结、活血化瘀的功效,对淋巴瘤的治疗疗效显著,见效快,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抑制癌细胞生成和扩散,并起到抗菌消炎、托毒排脓、散结消肿的作用,药材原料易得,成本低廉,治愈率高,治愈后不复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然而,该中药的配方成分较多,还有精简的空间,并且制作胶囊需要两次煎煮,每次用水量都较大,资源浪费较大,因此该中药及其制备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清热祛痰、平衡免疫的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配方为,黄芪15~25份,姜半夏10~20份,陈皮10~20份,茯苓10~20份,白芥子10~20份,仙鹤草15~25份,半枝莲20~30份,土茯苓10~20份,浙玄参10~20份,生牡蛎25~35份,夏枯草10~20份,葛根10~20份,虎杖10~20份,所述份为重量份。
[0006]作为改进,配方可优选为,黄芪20份,姜半夏10~20份,陈皮10~20份,茯苓10~20份,白芥子10~20份,仙鹤草20份,半枝莲20~30份,土茯苓10~20份,浙玄参10~20份,生牡蛎30份,夏枯草10~20份,葛根10~20份,虎杖10~20份。
[0007]进一步改进,配方可优选为,黄芪20份,姜半夏15份,陈皮15份,茯苓15份,白芥子15份,仙鹤草20份,半枝莲25份,土茯苓15份,浙玄参15份,生牡蛎30份,夏枯草15份,葛根15份,虎杖15份。
[0008]进一步改进,所述土茯苓可优选为新鲜土茯苓。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浙玄参可优选为新鲜浙玄参。
[0010]作为改进,所述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的制备步骤可优选为,
[0011]一、根据配方选取各项原料;
[0012]二、将准备好的各项原料加入2000份水中加热搅拌,使加入了原料的混合液浓缩至150~180份;
[0013]三、将浓缩后的浓缩液放置冷却至室温;
[0014]四、将浓缩液三等分,并分别装入至对应瓶中密封封存,即完成中药口服剂的制作。
[0015]进一步改进,步骤二中加热温度可优选为100摄氏度。
[0016]进一步改进,步骤二中加热时间可优选为2小时。
[0017]进一步改进,步骤二和步骤三可优选在混液浓缩装置中进行。
[0018]进一步改进,所述混液浓缩装置可优选包括能保持原料4~10摄氏度的储存部、能将原料和水混合在一起的搅拌部、能加热浓缩混合液的浓缩部、能冷凝浓缩部中蒸发的蒸汽而将冷凝蒸汽导入搅拌部的冷凝部,所述储存部通过管道与搅拌部的上部相连接,在所述搅拌部中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部的底部通过管道与浓缩部相连接,所述浓缩部的底部设置有浓缩液出口,所述浓缩部的顶部通过管道与冷凝部相连接,所述冷凝部的上部通过管道与搅拌部的上部相连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中药口服液的配方简单,黄芪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姜半夏,功能为降逆止呕,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白芥子有温肺豁疾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功能,用于寒疾喘咳、胸胁胀痛、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症;仙鹤草,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止痢、解毒功能,用于咳血、吐血、崩漏带下、疟疾、血痢、胶力劳伤、痈肿疮毒等症;半枝莲具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抗癌等功能;土茯苓有解毒,除湿,通利关节之功效,主要用于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浙玄参主治祛风通络,散瘀止痛,主风湿痹痛;生牡蛎保肝,增强免疫力,抗肿瘤;夏枯草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葛根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虎杖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的功效。各项原料按本申请的配方加水后按本申请的制作方法制得本口服液,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后对淋巴瘤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多名患者的肿瘤指标特别是铁蛋白数值几个月就能大幅度下降或者降至正常,淋巴结节明显缩小或者消失,而且使用口服液后消肿效果明显,不易复发或反弹。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使用的混液浓缩装置的立体图;
[0021]图2为图1中处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配方为,配方为,黄芪20份,姜半夏15份,陈皮15份,茯苓15份,白芥子15份,仙鹤草20份,半枝莲25份,土茯苓15份,
浙玄参15份,生牡蛎30份,夏枯草15份,葛根15份,虎杖15份。所述土茯苓为新鲜土茯苓。所述浙玄参为新鲜浙玄参。
[0024]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的制备步骤为,
[0025]一、根据配方选取各项原料;
[0026]二、将准备好的各项原料加入2000份水中加热搅拌,使加入了原料的混合液浓缩至150~180份;
[0027]三、将浓缩后的浓缩液放置冷却至室温;
[0028]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淋巴瘤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配方为,黄芪15~25份,姜半夏10~20份,陈皮10~20份,茯苓10~20份,白芥子10~20份,仙鹤草15~25份,半枝莲20~30份,土茯苓10~20份,浙玄参10~20份,生牡蛎25~35份,夏枯草10~20份,葛根10~20份,虎杖10~20份,所述份为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配方为,黄芪20份,姜半夏10~20份,陈皮10~20份,茯苓10~20份,白芥子10~20份,仙鹤草20份,半枝莲20~30份,土茯苓10~20份,浙玄参10~20份,生牡蛎30份,夏枯草10~20份,葛根10~20份,虎杖10~20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配方为,黄芪20份,姜半夏15份,陈皮15份,茯苓15份,白芥子15份,仙鹤草20份,半枝莲25份,土茯苓15份,浙玄参15份,生牡蛎30份,夏枯草15份,葛根15份,虎杖15份。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土茯苓为新鲜土茯苓。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浙玄参为新鲜浙玄参。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所述的中药口服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淋巴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邦恩欧阳桂芳
申请(专利权)人:夏邦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