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61933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及其施工方法。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包括杆体和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具有多根锚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夹片锚具、支撑卡板和挤压锚,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多根锚索一一穿过第一承压板并在所述第一承压板处张拉,所述夹片锚具在所述第一承压板上端将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锁定;多根所述锚索一一穿过所述支撑卡板后依次套设所述第二承压板和挤压锚,所述支撑卡板利用锚索的回弹力设置在夹片锚具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两道锚具,第一道锚具锁定预应力,第二道锚具为防止承压板脱落;充分利用了夹片锚与挤压锚的优点,可较好地实现锚杆先于底板施工。好地实现锚杆先于底板施工。好地实现锚杆先于底板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抗浮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多数地下室都存在抗浮问题,根据《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476

2019的规定:抗浮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工程,按不出现裂缝进行设计,采用预应力锚杆:
[0003]a,若采用普通的后张预应力工艺,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完成后,以地下室底板为张拉端,将产生如下问题:需要等地下室底板完成且达到相应强度后,才可进行张拉,影响施工进度;
[0004]b,上述传统的预应力钢绞线需要在底板上预留张拉通道,导致每一根抗浮锚杆在结构底板的相应位置均会产生一个张拉孔洞,有渗水隐患;
[0005]现有专利如专利公告号CN112575823A公示的抗浮锚杆及其的施工方法,其锚杆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0006](一)锚杆的杆体上段设置了套管作为自由段,下段利用浆体包裹力锚固预应力索,为“拉力型”预应力锚杆,无法完全保证锚固段不开裂;
[0007](二)其锚杆的锚固端采用钢制传力筒的形式,在孔顶安装钢制传力筒,并在钢制传力筒顶部张拉预应力并锁定。其受限于传力筒为重要承压构件,要求具有高强度承载性能,因而成本也较高;
[0008](三)钢制传力筒需要型钢切割再焊接而成,加工工序复杂,不同高度传力筒还要定型分别加工;
[0009](四)钢制传力筒由于高度是固定值,对锚杆成孔标高要求十分严格,尤其当锚杆孔口标高比设计低时,几乎无法安装,需要将杆身接长或定制加长的传力件,因而成本较高;
[0010](五)采用钢制传力筒,其中部需要开孔以使传力筒内混凝土密实,另外,施工密实度无法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1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钢制传力筒存在的上述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包括杆体、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布设于所述杆体内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具有多根锚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夹片锚具、支撑卡板和挤压锚,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多根锚索一一穿过第一承压板并在所述第一承压板处张拉,所述夹片锚具在所述第一承压板上端将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锁定;多根所述锚索一一穿过所述支撑卡板后依次套设所述第二承压板和挤压锚,所述支撑卡板利用锚索的回弹力设置在夹片锚具的上方。
[0013]上述方案中,通过设计支撑卡板,相较于钢制传力筒,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a,能够实现仅依靠卡紧力向上顶住第二承压板不下移,不传递压力,不需要承压能力,且用钢量显著低于钢制传力筒;
[0015]b,支撑卡板可采用薄钢板冲压或激光切割而成,制作简单,运输方便;
[0016]c,在孔口标高有误差时,也可直接在孔口上部安装支撑卡板克服,对孔口标高施工精度要求大大降低,容错性更高;
[0017]d,采用支撑卡板支撑,锚固端无密闭空间,不存在混凝土密实度问题。
[0018]优选的,所述支撑卡板上设有n个卡壁,n=锚索的数量,且每两个卡壁之间的夹角=360
°
/n,每个所述卡壁上均设有一用于供锚索穿过的卡孔。
[0019]支撑卡板的上述结构,可让锚索及每个锚索上的第二承压板围绕地下室底板的孔的中心均匀布置,让混凝土均匀受力,满足抗冲切及抗局压承载力要求。
[0020]优选的,所述卡孔为长圆孔。正常竖直的锚索(须张开的锚索)拉开卡入长圆孔内侧,利用锚索本身回弹力卡紧。部分外斜的锚索(须收拢的锚索)收拢后卡入长圆孔外侧,利用锚索本身张力卡紧。卡紧后的支撑卡板可防止第二承压板下滑,以保证第二承压板在设计标高。
[0021]优选的,所述卡孔的一端设有开口,n个所述卡壁上的开口均朝向同一个旋转方向。采用开放式开口设计,可在挤压锚7安装后实施。
[0022]优选的,所述开口远离卡孔的端部为喇叭口。方便锚索卡入而不易脱出。
[0023]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锚杆还包括PVC套管,所述PVC套管套装在预应力钢绞线上且位于第一承压板远离夹片锚具的一端。
[0024]优选的,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下端设有螺旋钢筋,所述螺旋钢筋套装在预应力钢绞线上。
[0025]优选的,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锚杆还包括第三承压板、限位板和导向帽,位于杆体下端的预应力钢绞线的锚筋一一穿过所述第三承压板并通过挤压锚锁定,所述挤压锚的下端固设有所述限位板,所述导向帽设于所述第三承压板的下端。
[0026]优选的,所述第三承压板的上端设有螺旋钢筋,所述螺旋钢筋套设于预应力钢绞线上。
[0027]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上述预应力钢绞线锚杆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8]1)在用于构筑地下室底盘区域下的地层中施工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并将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锚杆的杆体内的预应力钢绞线的待张拉端延伸至底盘区域中;
[0029]2)在杆体顶部设置第一承压板,所述第一承压板位于地下室的底板区域的孔顶;
[0030]3)锚索在第一承压板处张拉,并采用夹片锚具锁定,使锚杆内部产生预应力,形成第一道锚具,为锚杆提供预应力;
[0031]4)在锚索的上端安装支撑卡板,并通过锚索的回弹力将支撑卡板卡住,且同时通过所述支撑卡板将锚索一一分开;
[0032]5)在分开的每根锚索的上安装一个所述第二承压板4;
[0033]6)在锚索上安装挤压锚,所述挤压锚位于第二承压板的上方,利用第二承压板使锚杆锚入底板区域内形成第二道锚具;
[0034]7)采用混凝土拌合物在底板区域浇注并形成地下室底板,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锚
杆固结于地下室底板中。
[0035]与相关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6]一、设置两道锚具,第一道锚具锁定预应力,第二道锚具为防止承压板脱落;充分利用了夹片锚与挤压锚的优点,可较好地实现锚杆先于底板施工;
[0037]二、采用自带胶皮的预应力钢铰线,底部设置承载体(第三承压板和挤压锚),因此全长为自由段,是“压力型”预应力锚杆,可以严格保证锚杆不出现裂缝;
[0038]三、支撑卡板仅为依靠卡紧力向上顶住承压板不下移,不传递压力,不需要承压能力,单个用钢量仅需钢制传力筒形式的5%不到;
[0039]四、地下室底板的孔口标高有误差时,可直接在孔口上部设计标高处安装支撑卡板,对孔口标高施工精度要求大大降低,容错性更高。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预应力钢绞线锚杆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2为锚固装置在底板区域的示意图;
[0042]图3为支撑卡板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4为支撑卡板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5为支撑卡板在第三种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0045]附图中:1、杆体;2、预应力钢绞线;21、锚索;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沿所述杆体长度方向布设于所述杆体内的预应力钢绞线,所述预应力钢绞线具有多根锚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夹片锚具、支撑卡板和挤压锚,所述预应力钢绞线的多根锚索一一穿过第一承压板并在所述第一承压板处张拉,所述夹片锚具在所述第一承压板上端将张拉的预应力钢绞线锁定;多根所述锚索一一穿过所述支撑卡板后依次套设所述第二承压板和挤压锚,所述支撑卡板利用锚索的回弹力设置在夹片锚具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卡板上设有n个卡壁,n=锚索的数量,且每两个卡壁之间的夹角=360
°
/n,每个所述卡壁上均设有一用于供锚索穿过的卡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为长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孔的一端设有开口,n个所述卡壁上的开口均朝向同一个旋转方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远离卡孔的端部为喇叭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VC套管,所述PVC套管套装在预应力钢绞线上且位于第一承压板远离夹片锚具的一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钢绞线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压板的下端设有螺旋钢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继业葛磊邹华足彭维王海霖金贤涛刘一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