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及运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87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液压元件相关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及运动平台,包括后端盖、缸筒、一级活塞、二级活塞、一级活塞杆、一级芯管、二级活塞杆、中间芯管及前端盖,后端盖及前端盖分别连接于缸筒的两端;一级活塞设置在缸筒内,一级活塞杆的一端穿过前端盖后固定连接于一级活塞;一级芯管收容于一级活塞杆内,且固定连接于一级活塞;二级活塞套设在一级芯管上且其收容在一级活塞杆内;二级活塞杆的一端穿过一级活塞杆远离一级活塞的一端后伸入一级活塞杆内且固定连接于二级活塞;二级活塞杆套设在一级芯管上;中间芯管的一端收容于一级芯管内,另一端穿过一级活塞后固定连接于后端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小空间安装和大行程运动平台需求。平台需求。平台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及运动平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元件相关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及运动平台。

技术介绍

[0002]传统液压系统油管可分为硬管和软管,其功能是输送高压及回油液压油,以传递流量和压力。其中,硬管通常为金属管路,其耐压等级相对较高,寿命较长,但由于其为金属管路,施工完成后管路即固定,无法移动;软管通常为金属网和橡胶等材料复合而成的管路,由于橡胶等材料较为柔软,软管具有一定的弯曲能力,故而安装完成后,管路两端可以存在一定范围的移动,但由于其运动过程中会导致管路来回变形,从而易产生疲劳损伤,进而导致管路失效。
[0003]针对运动范围较大的运动平台供油问题,采用软管供油可作为其中一种备选方案,但其易疲劳受损的特性导致其寿命较短。另一方面,由于管路中存在高压液压油,且该油液对平台的净作用面积不为0,导致给运动平台供油时,运动平台会受到液压油的作用力,给系统引入了额外的干扰力。为解决该问题,现有的技术手段之一为平衡式伸缩油管,将油管设计为液压缸的形式,通过中空的活塞杆给运动平台供油,并设计活塞杆环形面积与活塞杆中空部分面积相等,从而使得管路对移动平台的作用力为0。然而,对于某些运动范围更广、初始状态安装空间更小的场合,平衡式伸缩油管仍无法满足该种使用需求。
[0004]因此,针对上述需求,设计一种安装空间小,即缩回长度小;伸出长度大,且不会给系统引入额外负载力的伸缩油管,对大行程、小空间移动平台的油液供给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伸缩液压油管,所述油管的一级芯管的外径围成的圆形横截面的面积与二级活塞、二级活塞杆外径形成的环形面积相等,一级芯管外径、中间芯管内径围成的环形与一级活塞、一级活塞杆围成的环形面积和,与二级活塞与二级活塞杆外径形成的环形面积相等,使得多级伸缩液压油管的每一级在运动过程中油压产生的推力和为0,从而不会给运动平台引入额外的负载力。同时,由于存在两级活塞杆,伸缩油管伸长时的长度最大可达全部缩回时的三倍,大大减小了初始尺寸和轴向安装空间。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级伸缩液压油管,所述油管包括后端盖、缸筒、一级活塞、二级活塞、一级活塞杆、一级芯管、二级活塞杆、中间芯管及前端盖,所述缸筒为圆筒状,所述后端盖及所述前端盖分别连接于所述缸筒相背的两端;所述一级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筒内,所述一级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后伸入所述缸筒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一级活塞;所述一级芯管收容于所述一级活塞杆内,且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一级活塞;所述二级活塞套设在所述一级芯管上且其收容在所述一级活塞杆内;所
述二级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一级活塞杆远离所述一级活塞的一端后伸入所述一级活塞杆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二级活塞;所述二级活塞杆套设在所述一级芯管上;所述中间芯管的一端收容于所述一级芯管内,另一端穿过所述一级活塞后固定连接于所述后端盖。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活塞、所述二级活塞、所述一级活塞杆、所述一级芯管、所述二级活塞杆、所述中间芯管均为中空结构。
[0008]进一步地,所述一级芯管的外径为d3,二级活塞杆的外径为d5,二级活塞的外径为d6,三者应满足d
32
=d
62

d
52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芯管的外径为d1,二级活塞杆的内径为d3,二级活塞杆的外径为d5,二级活塞的外径为d6,一级活塞杆的外径为d7,一级活塞的外径为d8,四者应满足d
32

d
12
+d
82

d
72
=d
62

d
52

[0010]进一步地,所述缸筒形成有收容腔;所述中间芯管形成有第一通孔,所述一级芯管形成有第二通孔;所述一级活塞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一级活塞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的底面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二级活塞开设有第五通孔;所述二级活塞杆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的底面开设有出油孔H。
[0011]进一步地,所述后端盖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缸筒还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一级活塞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中间芯管收容在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一级活塞开设有多个一级活塞排气孔,多个所述一级活塞排气孔绕所述一级活塞的中心轴均匀排布;所述一级活塞排气孔连通所述收容腔及所述第一沉孔。
[0013]进一步地,所述二级活塞杆邻近所述二级活塞的区域开设有二级活塞杆补油孔,所述二级活塞杆补油孔连通所述第一沉孔及所述第二沉孔;所述中间芯管开设有中间芯管补油孔,所述中间芯管补油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
[0014]进一步地,所述缸筒邻近所述前端盖的区域开设有缸筒补油孔,所述缸筒补油孔与所述收容腔相连通;所述一级芯管邻近所述前端盖的一端开设有一级芯管补油孔,所述一级芯管补油孔连通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沉孔。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运动平台,所述运动平台的油管为如上所述的多级伸缩液压油管。
[0016]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及运动平台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7]1.所述液压油管包括缸筒及两级活塞杆,其最大伸长长度是缩回长度的三倍,故而可以实现小空间安装和大行程运动平台需求。
[0018]2.一级芯管外径围成的圆形横截面的面积与二级活塞、二级活塞杆外径形成的环形面积相等,使得二级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液压油作用力合力为0,从而使得平台所受二级活塞杆的推、拉力为0。
[0019]3.一级芯管外径、中间芯管内径围成的环形与一级活塞、一级活塞杆围成的环形面积和,与二级活塞、二级活塞杆外径形成的环形面积相等,使得一级活塞杆在运动过程中所受液压油作用力合力为0,从而该多级液压伸缩油管对运动平台和机架的主动干扰力为0。
[0020]4.通过设置一级芯管外径围成的圆形面积与二级活塞、二级活塞外径形成的环形面积相等,设置一级芯管外径、中间芯管内径围成的环形与一级活塞、一级活塞杆围成的环形面积和,与二级活塞、二级活塞杆外径形成的环形面积相等,从而在伸缩过程中,液压油体积变化为0,进而保证运动平台供油压力的稳定性。
[0021]5.通过设计活塞和活塞杆结构,使得一级和二级运动部件均受力平衡,从而通过多级液压伸缩油管给运动部件供油时,不会引入额外的负载力。同时所述液压油管包含两级伸缩运动部件,运动范围广,在输送高压液压油的过程中,且不会引入额外负载力,适用于大范围运动平台的高压油液输送。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级伸缩液压油管的剖面示意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包括后端盖、缸筒、一级活塞、二级活塞、一级活塞杆、一级芯管、二级活塞杆、中间芯管及前端盖,所述缸筒为圆筒状,所述后端盖及所述前端盖分别连接于所述缸筒相背的两端;所述一级活塞设置在所述缸筒内,所述一级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前端盖后伸入所述缸筒内并固定连接于所述一级活塞;所述一级芯管收容于所述一级活塞杆内,且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一级活塞;所述二级活塞套设在所述一级芯管上且其收容在所述一级活塞杆内;所述二级活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一级活塞杆远离所述一级活塞的一端后伸入所述一级活塞杆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二级活塞;所述二级活塞杆套设在所述一级芯管上;所述中间芯管的一端收容于所述一级芯管内,另一端穿过所述一级活塞后固定连接于所述后端盖。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活塞、所述二级活塞、所述一级活塞杆、所述一级芯管、所述二级活塞杆、所述中间芯管均为中空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芯管的外径为d3,二级活塞杆的外径为d5,二级活塞的外径为d6,三者应满足d
32
=d
62

d
5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伸缩液压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芯管的外径为d1,二级活塞杆的内径为d3,二级活塞杆的外径为d5,二级活塞的外径为d6,一级活塞杆的外径为d7,一级活塞的外径为d8,四者应满足d
32

d
12
+d
82

d
72
=d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钢徐越储景瑞武哲李宝仁高隆隆杜经民傅晓云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