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845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外壳和接线端子组件,外壳上开设有容纳腔,接线端子组件与容纳腔插接配合,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轴座,轴座设置有两组,分布在容纳腔的两侧,轴座上设置有插槽,压合端盖组与插槽配合连接,压合端盖组由两片压合端盖组成,压合端盖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嵌入卡接在插槽中,压合端盖绕转动轴转动,以开启压合端盖组,压合端盖组的后侧和上/下侧设置有进线口。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压合端盖组与外壳的可变组合方式,配合设有多个进线方向的进线预固定卡座,实现了一个连接器实现不同方向进线的使用场景,避免弯折线缆造成的高频电信号损失,具有重大的工程实际应用意义。工程实际应用意义。工程实际应用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讯连接器及智能综合布线领域,具体是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介绍

[0002]连接器组件是一种网络信息插座,是连接配线线缆和工作区域跳线的物理接口,也叫做连机器。连接器施工安装时,进线方向为与水平线缆平行的后方,势必需要一个较大的容线空间。而当进线方向与连接器前端接线方向不一致时,不得不通过弯折线缆来实现后端接线,扭曲线缆,造成通讯性能损失和降低线缆使用寿命。而为了避免扭曲,部分采用后方进线的连接器,在某些施工作业、安置必要的冗余线缆空间较小的场合,施工效率低下,施工接线的规范性和美观性受到影响。即使在相同的施工场合,连接从不同方向的进线不灵活,施工效率效低下。尤其是在使用屏蔽系统的场合,由于线缆直径较大,上述的缺点影响更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灵活改变组件中几个零件的组合方式,以实现多方向进线安装的小体积高效线缆连接器组件,为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的技术方案。
[0004]所述的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外壳和接线端子组件,外壳上开设有容纳腔,接线端子组件与容纳腔插接配合,外壳的一侧设置有轴座,轴座设置有两组,分布在容纳腔的两侧,轴座上设置有插槽,压合端盖组与插槽配合连接,压合端盖组由两片压合端盖组成,压合端盖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嵌入卡接在插槽中,压合端盖绕转动轴转动,以开启压合端盖组,压合端盖组的后侧和上/下侧设置有进线口,调换两片压合端盖的位置,以实现改变进线口的开设方向。
[0005]进一步的,压合端盖为压合端盖A片和压合端盖B片,压合端盖A片和压合端盖B片的同侧设置有缺口,组合后形成进线口,进线口包括设置在上/下侧的第一进线口和设置在后侧的第二进线口。
[0006]进一步的,转动轴设置在压合端盖的前侧,转动轴与压合端盖之间设置有卡槽,插槽的侧边设置有卡接块,卡接块与卡槽卡接配合。
[0007]进一步的,接线端子组件上设置有进线预固定卡座,接线端子组件的前端设置有pin针组、后端设置有IDC接线端子,进线预固定卡座插接在IDC接线端子的后侧,pin针组插接在容纳腔中。
[0008]进一步的,接线端子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pin针组和IDC接线端子设置在印刷电路板的两侧,IDC接线端子的侧边设置有端子隔离板。
[0009]进一步的,进线预固定卡座上设置有卡座进线口,包括后方进线口、上方进线口和下方进线口。
[0010]进一步的,外壳的容纳腔中设置有屏蔽槽,屏蔽槽中卡接设置有屏蔽触片。
[0011]进一步的,进线口设置有密封屏蔽件。
[0012]进一步的,进线口插接设置有线缆,线缆包括信号线,屏蔽层,接地线。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压合端盖组与外壳的可变组合方式,配合设有多个进线方向的进线预固定卡座,将理线和连接分成模组式的可分离、结合机构,实现了一个连接器实现不同方向进线的使用场景,不但提高了布线的灵活性和工作效率,也大大避免了因现市场原有连接器因进线方式唯一而不得不一次甚至多次弯折线缆造成的高频电信号损失,具有重大的工程实际应用意义。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从后方进线的立体结构图;
[0016]图2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从上方进线的立体结构图;
[0017]图3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从下方进线的立体机构图;
[0018]图4是本专利技术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5是图4所示连接器的外壳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0020]图6是图4所示连接器的接线端子组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1]图7是图4所示连接器的进线预固定卡座的立体结构图;
[0022]图8是图7所示进线预固定卡座的上视图;
[0023]图9是图7所示进线预固定卡座的下视图;
[0024]图10是图7所示进线预固定卡座的右视图;
[0025]图11是图2所示连接器组件从上方进线时,接线压合端盖组和外壳的组合方式;
[0026]图12是图3所示连接器组件从下方进线时,接线压合端盖组和外壳的组合方式;
[0027]图13是图4所示连机器组件的屏蔽封闭件的立体结构图;
[0028]图14是线缆的立体结构图;
[0029]图中:1外壳;10连接器11容纳腔;12L轴座;13R轴座;14屏蔽触片;15插槽;16卡接块;17屏蔽槽;2接线端子组件;21印制电路板;22pin针组;23IDC接线端子;24端子隔离件;3进线预固定卡座;31后方进线口;32上方进线口;33下方进线口;4压合端盖组;41压合端盖A片;42压合端盖B片;411第一转动轴;421第二转动轴;43第一进线口;44第二进线口;45卡槽;5屏蔽封闭件;60线缆;61信号线;62屏蔽层;63接地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如图1

14所示,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包括外壳1和接线端子组件2、进线预固定卡座3,安装组成连接器10。线缆60通过连接器的第一进线口43或第二进线口44,安装于连接器10。外壳1上开设有容纳腔11,接线端子组件2与容纳腔11插接配合,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轴座,轴座设置有两组,分布在容纳腔11的两侧,轴座上设置有插槽15,压合端盖组4与插槽配合连接,压合端盖组4由两片压合端盖组成,压合端盖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嵌入卡接在插槽15中,压合端盖绕转动轴转动,以开启压合端盖组4,压合端盖组4的后侧
和上/下侧设置有进线口,调换两片压合端盖的位置,以实现改变进线口的开设方向。
[0032]压合端盖为压合端盖A片41和压合端盖B片42,压合端盖A片41和压合端盖B片42的同侧设置有缺口,组合后形成进线口,进线口包括设置在上/下侧的第一进线口43和设置在后侧的第二进线口44。转动轴设置在压合端盖的前侧,转动轴与压合端盖之间设置有卡槽45,插槽15的侧边设置有卡接块16,卡接块16与卡槽45卡接配合。
[0033]接线端子组件2上设置有进线预固定卡座3,接线端子组件2的前端设置有pin针组22、后端设置有IDC接线端子23,进线预固定卡座3插接在IDC接线端子23的后侧,pin针组22插接在容纳腔11中。接线端子组件2包括印刷电路板21,pin针组22和IDC接线端子23设置在印刷电路板21的两侧,IDC接线端子23的侧边设置有端子隔离板24。进线预固定卡座3上设置有卡座进线口,包括后方进线口31、上方进线口32和下方进线口33。
[0034]外壳1的容纳腔中设置有屏蔽槽17,屏蔽槽中卡接设置有屏蔽触片14。进线口设置有密封屏蔽件5。进线口插接设置有线缆60,线缆60包括信号线61,屏蔽层62,接地线63。
[0035]具体来说,当改变压合端盖组的安装方向后,第二件线口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和接线端子组件(2),外壳(1)上开设有容纳腔(11),接线端子组件(2)与容纳腔(11)插接配合,外壳(1)的一侧设置有轴座,轴座设置有两组,分布在容纳腔(11)的两侧,轴座上设置有插槽(15),压合端盖组(4)与插槽配合连接,压合端盖组(4)由两片压合端盖组成,压合端盖上设置有转动轴,转动轴嵌入卡接在插槽(15)中,压合端盖绕转动轴转动,以开启压合端盖组(4),压合端盖组(4)的后侧和上/下侧设置有进线口,调换两片压合端盖的位置,以实现改变进线口的开设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压合端盖为压合端盖A片(41)和压合端盖B片(42),压合端盖A片(41)和压合端盖B片(42)的同侧设置有缺口,组合后形成进线口,进线口包括设置在上/下侧的第一进线口(43)和设置在后侧的第二进线口(4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转动轴设置在压合端盖的前侧,转动轴与压合端盖之间设置有卡槽(45),插槽(15)的侧边设置有卡接块(16),卡接块(16)与卡槽(45)卡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方向进线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接线端子组件(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小燕陈锋卢斌张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思柏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