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小浆果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8758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小浆果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包括上引导系统总成和下引导系统总成;上引导系统总成包括上引导杆,上引导杆的前端平直,使进入引导区域的灌木枝条自然伸展;上引导杆的中后部弯曲呈”V”型,与振动系统约束振动作业的上部区域,使灌木枝条顺利进入振动作业区域,保证足够振动作业时长的同时避免灌木枝条缠绕进振动装置内;上引导杆的末端向外平直,引导灌木枝条有序离开振动作业区域;下引导系统总成,包括下引导杆,下引导杆的前端向下倾斜,位于灌木托起装置下方,引导灌木底部枝条进入振动作业区域;下引导杆中部平直,后部围绕振动系统向上弯曲,约束振动作业的下部区域。的下部区域。的下部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小浆果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机械领域中一种用于小浆果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特别是用于蓝莓振动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蓝莓、醋栗、沙棘、蓝靛果、黑果腺肋花楸等小浆果,树体形态是灌木丛生,主干分化成主枝,主枝上长有侧枝,侧枝上再有侧副枝,树体大小形态差异显著,枝条是树木形态结构的主要构件。进行振动式机械采摘时,振动采收装置作用于灌木枝条,周期性连续拍打灌木植株,依靠振动产生的惯性力,使熟果与母枝分离,由于灌木植株枝叶交替,生长结构复杂,现有振动式采收机械采收作业时,振动机构随机器前进的过程中,灌木枝条易出现缠绕、打结等现象,导致机器作业时容易损伤枝条,其次,灌木中心以及最外部的枝条并不能充分进入振动系统的作业范围,这些都直接影响浆果的采收效果。严重影响机械收获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灌木类小浆果振动收获机械的灌木引导装置,该装置可以实现灌木丛的有序进给,避免机器前进过程中灌木枝条的缠绕和打结,减少灌木枝条的损伤,并有利于将灌木中心及外部的枝条引导到振动系统作业范围内,提高采净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浆果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包括上引导系统总成和下引导系统总成;
[0006]所述上引导系统总成包括上引导杆、上引导杆前支撑、上引导杆后支撑;所述的上引导杆通过与引导杆前支撑和引导杆后支撑连接进行定位;上引导杆的前端平直,使进入引导区域的灌木枝条自然伸展;上引导杆的中后部弯曲呈”V”型,与振动系统约束振动作业的上部区域,使灌木枝条顺利进入振动作业区域,保证足够振动作业时长的同时避免灌木枝条缠绕进振动装置内;上引导杆的末端向外平直,引导灌木枝条有序离开振动作业区域;
[0007]所述的下引导系统总成,包括下引导杆的前端向下倾斜,位于灌木托起装置下方,引导灌木底部枝条进入振动作业区域;下引导杆中部平直,后部围绕振动系统向上弯曲,约束振动作业的下部区域。
[0008]优选的,上引导杆有多根,每根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布置。
[0009]优选的,上引导杆与振动系统的拨指所处平面交替平行布置。
[0010]优选的,上引导杆前支撑由三根撑杆焊接组成,撑杆上有通孔,通过焊接与上引导杆前端连接。
[0011]优选的,上引导杆前支撑由三根撑杆焊接组成,撑杆上有通孔,通过焊接与上引导杆前端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上引导杆前支撑上连接板通过螺栓将上引导杆前支撑和机身车架固定,上引导杆后支撑上连接板通过螺栓将上引导杆后支撑和机身车架固定。
[0013]进一步的,下引导杆通过焊接与下引导杆前连接板和下引导杆后连接板连接,下引导杆有多根,每根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布置。
[0014]进一步的,上引导杆总成与下引导杆总成上下布置,共同构成了灌木引导区域,引导灌木枝条进入振动作业区域。
[0015]优选的,上引导杆总成的前端位于灌木分禾器上方,保证灌木中心的枝条全部进入引导区域。
[0016]优选的,下引导杆总成的前端位于灌木托起器的下方,保证底部枝条进入灌木引导区域。
[0017]上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引导灌木进给的引导杆装置,该装置在收获机械前进的过程中,通过引导杆对灌木枝条进给的引导与约束,避免采收机械前进过程中灌木枝条的缠绕和打结,减少枝条的损伤,同时,通过引导杆装置,可以将各部位灌木枝条有效引导到振动装置作业区域,提高果实采净率;在引导杆的后端,通过引导杆形状的变化,与振动系统共同构成振动作业区域,使灌木丛聚拢,保证充分的振动作业时间,提高果实的采净率,满足多种灌木生浆果的采收作业需求。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制作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视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视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上引导杆系统总成的左视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引导杆系统总成的左视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上、下引导系统侧视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左视示意图;
[0025]图中:1上引导系统总成、2下引导系统总成;3上引导杆、4上引导杆前支撑、5上引导杆前支撑上连接板、6上引导杆后支撑、7上引导杆后支撑上连接板、8下引导杆、9下引导杆前连接板、10下引导杆后连接板、11下引导杆前支撑第一撑杆、12下引导杆前支撑第二撑杆、13下引导杆前支撑第三撑杆、14下引导杆前支撑第四撑杆、15下引导杆前支撑第五撑杆、16下引导杆前支撑上连接板、17下引导杆前支撑下连接板、18下引导杆后支撑上横梁、19下引导杆后支撑上横梁连接板、20下引导杆后挡板、21下引导杆后挡板支撑梁、22下引导杆后支撑下连接梁、23下引导杆后支撑下横梁、24下引导杆后支撑下横梁连接支架、25下引导杆后支撑下横梁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引导灌木输送的引导杆装置,包括:上引导系统总成1、下引导系统总成2。
[0028]所述上引导系统总成1包括上引导杆3、上引导杆前支撑4、上引导杆前支撑上连接板5、上引导杆后支撑6、上引导杆后支撑上连接板7;
[0029]如图1所示,所述上引导杆前支撑4上开设多组通孔,通孔上下排列,上引导杆3前端通过与通孔焊接固定,上引导杆前支撑4通过螺栓与上引导杆前支撑上连接板5固定在机身车架上。
[0030]如图2所示,上引导杆后支撑6也开设有通孔,上引导杆3后端与上引导杆后支撑6固定,上引导杆后支撑6通过螺栓连接与上引导杆后支撑上连接板7固定在机身车架上。
[0031]如图3所示,上引导杆3有9根,前端平直,中后端向外弯曲呈v型,末端平直,每根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布置;上引导杆3前端设置成平直,使进入引导区域的灌木枝条自然伸展,中后端向外弯曲呈v型与振动系统28约束振动作业的上部区域,使灌木枝条顺利进入振动作业区域,保证足够振动作业时长的同时避免灌木枝条缠绕进振动装置内,引导灌木枝条有序离开振动作业区域。
[0032]如图1所示,上引导杆3的安装角度与振动系统28的拨指所处平面交替平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振动系统28的沿着振动轴的轴线方向依次设置多圈拨指,每圈包括多个拨指,每圈的多个拨指在同一个平面上,上引导杆3也设置多个,每个上引导杆3位于相邻圈拨指形成的平面之间,即一圈拨指、一个上引导杆3、一圈拨指、一个上引导杆3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小浆果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引导系统总成和下引导系统总成;上引导杆总成与下引导杆总成上下布置,共同构成了灌木引导区域,引导灌木枝条进入振动作业区域;所述上引导系统总成包括上引导杆;所述的上引导杆通过与引导杆前支撑和引导杆后支撑连接进行定位;上引导杆的前端平直,使进入引导区域的灌木枝条自然伸展;上引导杆的中后部弯曲呈”V”型,与振动系统约束振动作业的上部区域,使灌木枝条顺利进入振动作业区域,保证足够振动作业时长的同时避免灌木枝条缠绕进振动装置内;上引导杆的末端向外平直,引导灌木枝条有序离开振动作业区域;所述的下引导系统总成,包括下引导杆,所述的下引导杆前端向下倾斜,位于灌木托起装置下方,引导灌木底部枝条进入振动作业区域;下引导杆中部平直,后部围绕振动系统向上弯曲,约束振动作业的下部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浆果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引导杆有多根,每根间隔一定的距离平行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浆果收获的灌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引导杆与振动系统的拨指所处平面交替平行布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王树城苗乃树杨化伟屈慧星薛丽卢绪振马晓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