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谈竹强专利>正文

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5433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及其加工工艺,涉及真空电容器技术,旨在解决难以保持定位铜条紧压在上述铜带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并且在完成缠绕以后,必须及时进行点焊的工作,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电极环组,所述电极环组呈涡流状设置,且所述电极环组包括定位铜条以及铜带,所述定位铜条上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槽,且所述铜带嵌于凹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高效且轻松地完成对于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的生产,生产出来的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结构牢固,且产量大大提高。且产量大大提高。且产量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及其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真空电容器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真空电容器电极由电极盘和电极环经过焊接组成,其中传统真空真空电容器的电极盘结构成型复杂,材料损耗大,采用圆棒经过车加工成型,加工工序多,由于机床精度决定了零件的精度,零件精度不能在提升。同时这种电极盘结构只能采用同心圆电极环,要生产同心圆电极环,生产成本高,材料损耗极大,生产效率低,周转时间长等问题,但随着真空电容器产品在高频加热器设备领域及半导体设备刻蚀机设备的大量运用,对真空电容器制造周期和制造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真空电容器中的电极结构决定了加工工艺和生产成本及生产周期。是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和要求的。
[0003]因此,根据公开号为CN103794362B的真空电容器用螺旋电极及其加工工艺,其技术要点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电极环组和第二电极环组,第一电极环组和第二电极环组分别包括螺旋形的定位芯片、铜带和定位铜条,定位铜条设于铜带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处,该铜带和定位铜条一起呈螺旋状盘绕并固定于定位芯片上;第一电极环组和第二电极环组同轴线设置,该第一电极环组和第二电极环组靠近定位铜条的一端相互远离,该第一电极环组的另一端的螺旋状铜带和第二电极环组的另一端的螺旋状铜带相互对插。
[0004]该工艺对于真空电容器用螺旋电极的生产加工技术,需要将一铜带的一端紧贴在一螺旋形的定位芯片上,将一定位铜条紧压在上述铜带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处,然后再将上述铜带和定位铜条一起绕所述定位芯片缠绕并固定,形成第一电极环组,并且在缠绕固定以后,必须通过点焊方式将所述铜带和定位铜条固定。
[0005]上述工艺在进行将一定位铜条紧压在上述铜带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处并且进行缠绕成螺旋状的过程中较为困难,难以保持定位铜条紧压在上述铜带沿其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并且在完成缠绕以后,必须及时进行点焊的工作,否则整个真空电容器用螺旋电极中的定位铜条以及铜带就会发生脱离的情况,再次进行装配以及焊接的时候,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差,最终影响整个真空电容器用螺旋电极的使用,整套加工工艺实施下来,尽管相较于常规的做法,工作效率进行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其成品率并不乐观。
[0006]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及其加工工艺,能够高效且轻松地完成对于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的生产,生产出来的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结构牢固,且产量大大提高。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包括电极环组,所述电极环组呈涡流状设置,且所述电极环组包括定位铜条以及铜带,
所述定位铜条上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槽,且所述铜带嵌于凹槽内。
[000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凹槽的相对两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朝向其底面设置的突片,所述铜带抵触突片设置,所述凹槽的相对两内壁对铜带厚度方向施加挤压作用力。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该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的加工工艺,用以生产上述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包括如下步骤,
[0011]步骤1,备料,准备呈卷状的铜带,将若干铜条送入拉拔机拉拔形成定位铜条;
[0012]步骤2,将卷状的铜带上机至条带复合机中的退卷辊上;
[0013]步骤3,铜带退卷部分至条带复合机中的工作台与限位板之间;
[0014]步骤4,将定位铜条插入条带复合机中的导向槽,完成铜带两侧与定位铜条的装配;
[0015]步骤5,条带复合机中的冲压组件通过工字刀完成冲压;
[0016]步骤6,将冲压后维持装配状态的定位铜条及铜带取出,通过绕线机绕制成电极环组。
[0017]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拉拔机包括可拆卸连接设置的模具,所述模具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凹字通槽,且所述模具上开设有两道与凹字通槽连通的凹条槽,所述凹条槽用于令铜条形成突片,所述模具的硬度大于铜条的硬度。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条带复合机包括退卷部以及复合整形部,所述退卷部用于对卷状的铜带上机以及退卷,所述复合整形部用于完成铜带与定位铜条的装配以及冲压成型。
[0019]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退卷部包括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的伺服电机、退卷辊、以及若干导向辊,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架且与退卷辊同轴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导向辊转动连接在支撑架上,且其与退卷辊同侧设置。
[002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整形部包括底座、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面的工作台、固定连接在底座顶部且位于工作台上方的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固定连接有冲压组件,所述冲压组件的活动端固定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底面固定连接有工字刀,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与工字刀对应设置的工字通槽,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若干抬升件,所述抬升件于竖直方向上高度可调,且其最大水平高度大于工作台的顶面水平高度,而所述抬升件最小水平高度小于工作台的顶面水平高度。
[0021]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上开设有若干穿槽,且所述穿槽的两相对内壁开设有一端竖向贯穿工作台顶面的滑槽,所述抬升件包括辊轮、同轴固定连接在其两端的转轴、以及弹簧,所述转轴滑动连接在滑槽内,且所述弹簧的一端内固定连接在滑槽的底端而其另一端与转轴接触,所述弹簧的弹性形变最小作用力大于辊轮、转轴、定位铜条以及铜带的重力之和,且其弹性形变最大作用力小于冲压组件的最小作用力。
[002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内通过L形角钢以及螺栓固定连接有位于工作台正上方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宽度小于铜带的限位板,且所述连接板底面固定连接有位于限位板两侧的限位条,所述限位条与限位板之间形成导向槽,所述连接板顶面开设有贯穿限位板和限位条且与工字通槽对应的工字槽。
[0023]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步骤6中还包括对螺旋状的电极环组自底面圆心塑形,令相邻圈数的定位铜条之间自外向内存在0.05

0.3mm的高度差。
[0024]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通过上述工艺,可以得到无需点焊即可完成装配连接的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并且该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相较于现有技术来说,可以节省至少一半的时间,将最终产出的能效提高一倍以上,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生产出质量与现有的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相同品质的产品。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8]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拉拔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图3中B处的放大图;
[0030]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条带复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图;
[0032]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条带复合机的爆炸图一;
[0033]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条带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包括电极环组,所述电极环组呈涡流状设置,且所述电极环组包括定位铜条(1)以及铜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铜条(1)上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凹槽(101),且所述铜带(2)嵌于凹槽(10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1)的相对两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朝向其底面设置的突片(102),所述铜带(2)抵触突片(102)设置,所述凹槽(101)的相对两内壁对铜带(2)厚度方向施加挤压作用力。3.一种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的加工工艺,用以生产如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备料,准备呈卷状的铜带(2),将若干铜条送入拉拔机(3)拉拔形成定位铜条(1);步骤2,将卷状的铜带(2)上机至条带复合机中的退卷辊(402)上;步骤3,铜带(2)退卷部分至条带复合机中的工作台(502)与限位板(5041)之间;步骤4,将定位铜条(1)插入条带复合机中的导向槽(5043),完成铜带(2)两侧与定位铜条(1)的装配;步骤5,条带复合机中的冲压组件(505)通过工字刀(507)完成冲压;步骤6,将冲压后维持装配状态的定位铜条(1)及铜带(2)取出,通过绕线机绕制成电极环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拔机(3)包括可拆卸连接设置的模具(301),所述模具(301)沿其厚度方向开设有凹字通槽(302),且所述模具(301)上开设有两道与凹字通槽(302)连通的凹条槽(303),所述凹条槽(303)用于令铜条形成突片(102),所述模具(301)的硬度大于铜条的硬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复合机包括退卷部以及复合整形部,所述退卷部用于对卷状的铜带(2)上机以及退卷,所述复合整形部用于完成铜带(2)与定位铜条(1)的装配以及冲压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电容器螺旋电极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退卷部包括支撑架(401)、固定连接在支撑架(401)上的伺服电机、退卷辊(402)、以及若干导向辊(403),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支撑架(401)且与退卷辊(402)同轴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导向辊(403)转动连接在支撑架(401)上,且其与退卷辊(402)同侧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竹强
申请(专利权)人:谈竹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