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83623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SF6设备补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壳体、气泵、阀门组、电源、加热模块、显控装置;所述壳体内分别安装气泵、阀门组、电源、加热模块、显控装置;所述电源分别与气泵、阀门组、加热模块、显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显控装置分别与气泵、阀门组、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泵配合阀门组实现对SF6设备自动抽真空和补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加气阀门,有效避免补气压力太大或者补气气源压力不足的情况,提高作业安全性;同时通过在管道底部设置加热模块,有效减少空气水分进入到SF6设备,避免SF6设备性能下降。设备性能下降。设备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SF6设备补气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SF6电气设备内部充装SF6气体,SF6气体起到灭弧与绝缘作用,储存SF6气体的气室与外界通过设备上的逆止阀与大气联通。当SF6电气设备各部位接口密封不严、环境温度骤降等情况出现时,电气设备内部SF6气体压强会降低,SF6气体压强持续降低直接影响电气设备绝缘,SF6气体压强过低会造成设备烧毁,因此当SF6气体压强降低后必须进行补气。
[0003]目前的补气方式大多采用人工手工操作加气阀门,补气过程中可能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补气压力太大或者补气气源压力不足,没有及时发现,造成带电运行中的SF6电力互感器内气流冲击或者倒出气,而导致电力事故,甚至爆炸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及使用方法,实现对SF6设备自动抽真空和补气,既提高运维检修工作的效率,又保障运维工作的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包括壳体、气泵、阀门组、电源、加热模块、显控装置;
[0006]所述壳体内分别安装气泵、阀门组、电源、加热模块、显控装置;所述电源分别与气泵、阀门组、加热模块、显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显控装置分别与气泵、阀门组、加热模块电性连接;
[0007]所述气泵分别设有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所述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阀门组,所述阀门组分别控制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开关;所述真空吸气口和SF6管排气口分别安装有检测模组,所述检测模组分别与显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所述真空吸气口和SF6管排气口通过阀门组分别连接SF6设备的进气口;所述SF6管吸气口通过阀门组连接SF6气瓶;所述真空排气口通过阀门组连接至壳体外;连接SF6管排气口与阀门组的管道安装加热模块。
[0008]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检测模组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分别用于检测SF6设备真空度的压力情况、补气温度情况以及补气流量情况。
[0009]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片和安装在电加热片外部的隔热罩。所述电加热片通电后加热至指定温度,烘烤对应的管道;隔热罩用于防止具备高温对装置内部找出损坏。
[0010]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显控装置设置于壳体顶部的表面,所述显控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触控屏,处理器与触控屏电性连接,所述处理器采用PLC控制器。
[0011]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的一侧安装有拉杆,底部设有万向轮。
[0012]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电源采用24V锂电池组,所述24V锂电池组安装有适配的充电器。
[0013]作为进一步技术改进,所述阀门组包括若干个独立的电磁阀。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通过显控装置统一操控,启动气泵,打开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对应的电磁阀,关闭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对应的电磁阀;装置对SF6设备的内部空气进行抽吸,检测模组检测SF6设备的内部是否达到真空;
[0015]S2:当达到真空时,显控装置控制真空吸气口与真空排气口的电磁阀依次关闭,以此通过对管道内进行负压排出各个管道内的空气,显控装置控制打开加热模块,将管道内存在的水分烘干;
[0016]S3:保持气泵启动,打开SF6管吸气口,负压状态将SF6气瓶内的SF6气体排入连接SF6管排气口与阀门组的管道,加热模块的干燥过程贯穿整个充气过程,再将SF6管排气口的电磁阀打开,SF6气体充入设备,检测模组检测SF6设备内气压是否达到标准,若达到则先关闭SF6管吸气口,再关闭SF6管排气口,最后关闭气泵和加热模块。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8]1、本专利技术通过气泵配合阀门组实现对SF6设备自动抽真空和补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加气阀门,有效避免补气压力太大或者补气气源压力不足的情况,提高作业安全性;同时通过在管道底部设置加热模块,有效减少空气水分进入到SF6设备,避免SF6设备性能下降;根据检测模组对补气过程有效反馈进而以屏幕的方式可视化,提高运维工作人员对现场的把控。
[0019]2、本专利技术通过对SF6气体进行全自动补充,无需人工现场操作,极大的提高了运维检修的工作效率,通过显控装置实现高精度、可控的、标准化、防误操作、防漏操作的SF6气体补气方式,为保障电力行业SF6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支持,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所需要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前,可以依据此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识:
[0023]1‑
壳体,2

气泵,3

电源,4

阀门组,5

检测模组,6

管道,7

压板,8

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5]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公开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
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公开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
[0027]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包括壳体、气泵、阀门组、电源、加热模块、显控装置;所述壳体内分别安装气泵、阀门组、电源、加热模块、显控装置;所述电源分别与气泵、阀门组、加热模块、显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显控装置分别与气泵、阀门组、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气泵分别设有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所述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阀门组,所述阀门组分别控制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开关;所述真空吸气口和SF6管排气口分别安装有检测模组,所述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气泵、阀门组、电源、加热模块、显控装置;所述壳体内分别安装气泵、阀门组、电源、加热模块、显控装置;所述电源分别与气泵、阀门组、加热模块、显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显控装置分别与气泵、阀门组、加热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气泵分别设有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所述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分别通过管道连接阀门组,所述阀门组分别控制真空吸气口、真空排气口、SF6管吸气口、SF6管排气口开关;所述真空吸气口和SF6管排气口分别安装有检测模组,所述检测模组分别与显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所述真空吸气口和SF6管排气口通过阀门组分别连接SF6设备的进气口;所述SF6管吸气口通过阀门组连接SF6气瓶;所述真空排气口通过阀门组连接至壳体外;连接SF6管排气口与阀门组的管道安装加热模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组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电加热片和安装在电加热片外部的隔热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SF6设备带电补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控装置设置于壳体顶部的表面,所述显控装置包括处理器和触控屏,处理器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榜超覃贤金潘邦彪韦国生吴恩铭刘胜锋欧疆黄利达李洪波刘长华毛佳蒋宗广黄尚雕甘耀华李航海刘喆王佳琳许飞梁洛耕苏毅彭彦军杨波韦鉴伦龙文艺杨名虎覃潘琦陆勤飞王春林方兴春宋旺金何文誉黄敏王宗毅薛奎黄珠羡何坤龙何波卢敏蒋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百色供电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