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8170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9
本申请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其包括箱体、交换芯和弹性件,箱体包括保护盖和主体,主体设有容纳腔,保护盖转动连接于主体并用于覆盖容纳腔,交换芯设于容纳腔内,交换芯的四角均连接于容纳腔的内壁,主体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主体的另一端设有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室外风依次进入新风进口、交换芯和新风出口,室内风依次进入排风进口、交换芯和排风出口,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保护盖,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交换芯的上端。交换芯将容纳腔分隔成四个空间,使得室内风与室外风不易在交换芯的四周发生混合,将保护盖覆盖容纳腔,弹性件抵接交换芯,使得室内风和室外风不易在交换芯的上端发生混合,有效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热交换器


[0001]本申请涉及全热交换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全热交换器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的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
[0003]全热交换器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室内的空气和室外的空气常常具有温度差。全热交换器运用巧妙的送风设计,使得室内和室外的空气都进入同一个全热交换芯中,两股空气擦肩而过,不会接触,但分别保留了温度在全热交换芯的全热交换纸上,使得室内和室外两股空气的温差快速减小,减少室内空调或供暖系统的能耗。
[0004]但是,现有的全热交换器在使用过程中,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入全热交换器中易发生混合,空气净化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高空气净化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全热交换器。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全热交换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箱体、交换芯和弹性件,所述箱体包括保护盖和主体,所述主体设有容纳腔,所述保护盖转动连接于主体并用于覆盖容纳腔,所述交换芯设于容纳腔内,所述交换芯的四角均连接于容纳腔的内壁,所述主体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和排风出口,所述主体的另一端设有新风出口和排风进口,室外风依次进入新风进口、交换芯和新风出口,室内风依次进入排风进口、交换芯和排风出口,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保护盖,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交换芯的上端。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交换芯的四角抵接容纳腔的内壁将容纳腔分隔成四个空间,使得室内风与室外风不易在交换芯的四周发生混合,将保护盖覆盖容纳腔,弹性件抵接交换芯,使得室内风和室外风不易在交换芯的上端发生混合,有效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
[0009]优选的,还包括隔板,所述隔板的一端连接于容纳腔的内壁,所述隔板的另一端连接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用于供交换芯滑动嵌入,所述交换芯的滑动方向竖直,所述交换芯的高度不大于隔板的高度。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槽对交换芯的安装实现定位,便于安装交换芯,且使得室内风与室外风在交换芯的四周不易发生混合,若交换芯的高度大于隔板的高度,室内风与室外风易在隔板的上端发生混合。
[0011]优选的,所述交换芯的高度小于隔板的高度,所述弹性件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用于供隔板嵌入。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抵接交换芯的上端,隔板嵌入凹槽内,将上端室内风与室外风隔离开,避免室内风与室外风混合。
[0013]优选的,还包括过滤板,所述隔板设有滑槽,所述过滤板滑动嵌于滑槽内,所述过滤板的滑动方向竖直,室外风依次进入新风进口、过滤板、交换芯和新风出口。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室外风进入室内时,通过过滤板对室外风进行过滤,使得室内空气较为新鲜。
[0015]优选的,所述主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用于供交换芯的下端嵌入。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不仅能够对交换芯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且交换芯嵌于限位槽中使得室内风与室外风不易在交换芯的下端发生混合。
[0017]优选的,还包括新风机和排风机,所述新风机和排风机均设于容纳腔内,所述新风机连接于新风出口的内壁,所述排风机连接于排风出口的内壁。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风机连接于新风出口,将室外风输送至室内,排风机连接于排风出口将室内风排出至室外,新风机与排风机均设于容纳腔内,减小新风机与排风机占用的外部空间,且箱体能够保护新风机和排风机。
[0019]优选的,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连接有海绵。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新风机和排风机在运转时产生噪音,海绵能够减小噪音。
[0021]优选的,所述主体的外壁连接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用于将主体与保护盖锁紧。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紧件使得主体与保护盖锁紧,保护盖压紧交换芯,弹性件抵接交换芯,使得交换芯上端密封,减小室内风与室外风发生混合的概率。
[0023]优选的,所述交换芯的上端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供手部持握。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交换芯时,可手握把手将交换芯提起进行更换。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交换芯的四角抵接容纳腔的内壁将容纳腔分隔成四个空间,使得室内风与室外风不易在交换芯的四周发生混合,将保护盖覆盖容纳腔,弹性件抵接交换芯,使得室内风和室外风不易在交换芯的上端发生混合,有效提高了空气净化效率;
[0027]2.定位槽对交换芯的安装实现定位,便于安装交换芯,且使得室内风与室外风在交换芯的四周不易发生混合,若交换芯的高度大于隔板的高度,室内风与室外风易在隔板的上端发生混合;
[0028]3.限位槽不仅能够对交换芯的安装位置进行限位,且交换芯嵌于限位槽中使得室内风与室外风不易在交换芯的下端发生混合。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一种全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2是一种全热交换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用来展示锁紧件、扣件和弹性件。
[0031]图3是定位件和限位槽的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箱体;11、主体;111、底板;1111、限位槽;112、侧板;1121、第一连接板;1122、第二连接板;1123、第三连接板;1124、第四连接板;1125、排风出口;1126、新风进口;1127、排风进口;1128、新风出口;113、容纳腔;1131、第一安装腔;1132、第二安装腔;1133、第三安装腔;1134、第四安装腔;12、保护盖;2、锁紧件;3、扣件;31、卡槽;4、隔板;41、第一隔层板;42、第二隔层板;43、滑槽;5、挡板;6、定位件;61、定位槽;7、交换芯;71、把手;
81、新风机;82、排风机;83、过滤板;84、海绵;9、弹性件;91、凹槽;92、嵌槽;93、放置槽;94、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箱体1。箱体1包括主体11和保护盖12,主体11保护底板111和侧板112。侧板112包括第一连接板1121、第二连接板1122、第三连接板1123和第四连接板1124,第一连接板1121平行于第三连接板1123,第二连接板1122平行于第四连接板1124,第一连接板1121垂直于第二连接板1122,第一连接板1121、第二连接板1122、第三连接板1123和第四连接板1124首尾连接。侧板112垂直于底板111,侧板112连接于底板111的上端且侧板112和底板111合围成容纳腔113。保护盖12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交换芯(7)和弹性件(9),所述箱体(1)包括保护盖(12)和主体(11),所述主体(11)设有容纳腔(113),所述保护盖(12)转动连接于主体(11)并用于覆盖容纳腔(113),所述交换芯(7)设于容纳腔(113)内,所述交换芯(7)的四角均连接于容纳腔(113)的内壁,所述主体(11)的一端设有新风进口(1126)和排风出口(1125),所述主体(11)的另一端设有新风出口(1128)和排风进口(1127),室外风依次进入新风进口(1126)、交换芯(7)和新风出口(1128),室内风依次进入排风进口(1127)、交换芯(7)和排风出口(1125),所述弹性件(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保护盖(12),所述弹性件(9)的另一端用于抵接交换芯(7)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板(4),所述隔板(4)的一端连接于容纳腔(113)的内壁,所述隔板(4)的另一端连接有定位件(6),所述定位件(6)设有定位槽(61),所述定位槽(61)用于供交换芯(7)滑动嵌入,所述交换芯(7)的滑动方向竖直,所述交换芯(7)的高度不大于隔板(4)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芯(7)的高度小于隔板(4)的高度,所述弹性件(9)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斌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达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