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640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主体和可拆卸设置在主体上的尘杯组件,尘杯组件包括:与主体轮廓适配的外壳体以及尘杯下盖和尘杯上盖,外壳体内形成集尘腔;尘杯下盖通过进风管组件连接尘杯上盖,进风管组件上设置有与集尘腔导通的旋风进口以及出风通道,尘杯上盖的上端形成有与出风通道导通的出风口;集尘腔内设置有隔离板,隔离板将集尘腔分隔为互相导通的第一尘区和第二尘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有效防止吸尘器倒置使用时的集尘箱的垃圾掉落在过滤器上堵塞过滤器,影响产品过滤性能,从而保护过滤器使用寿命更长,该结构内部的结构简单,使用范围更广,使用效果更佳。效果更佳。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吸尘器尘杯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居家、车载等方面,越来越注意环境卫生,通常使用较多的清扫除尘产品有扫把、拖把、吸尘器等,吸尘器正在家庭迅速地普及,社会现代化进程使得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现在,普通家庭对吸尘器的需求也是大大的提高了。
[0003]吸尘器按结构可分为立式、卧式和便携式,现有的吸尘器主要由尘体、尘杯和吸尘头组成,吸尘器电机高速旋转,从吸入口吸入空气,使尘箱产生一定的真空,灰尘等杂物依次通过地毯或地板刷、长接管、弯管、软管、软管接头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再由机体尾部排出,能够实现对地面的清洁;然而现有的吸尘器结构有包括吸尘组件和动力组件,利用吸尘口直接进行灰尘和杂物的吸取,并通过海帕进行过滤,此结构整体的结构较为简单,但是由于内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为同一通道,容易造成灰尘堆积在滤网或者海帕上,在多次使用会形成积累现象导致整体气体流通的阻塞现象,影响吸尘效果以及空气细尘的分离效果;另外现在的吸尘器还通过拆卸的作用实现手持使用,当吸尘器进行手持对于例如天花板等位置处进行吸尘时,整个尘杯会倒置从而导致内部的灰尘垃圾对过滤器进行堵塞,影响出风和吸尘使用,使吸尘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影响吸尘器的电机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对内部颗粒进行分隔隔离、实现吸尘器手持倒置使用时不易发生内部堵塞、吸尘效果更佳和使用范围更加全面的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主体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与所述主体轮廓适配的外壳体以及尘杯下盖和尘杯上盖,所述外壳体内形成集尘腔;所述尘杯下盖通过进风管组件连接所述尘杯上盖,所述进风管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集尘腔导通的旋风进口以及出风通道,所述尘杯上盖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出风通道导通的出风口;所述集尘腔内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集尘腔分隔为互相导通的第一尘区和第二尘区,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外壳体的外轮廓相适配,通过所述进风管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外部吸尘口的吸尘进入,利用所述旋风进口和所述出风通道实现对空气和灰尘的分离,利用所述出风通道和所述出风口将空气向外排出,内部的吸尘通路设置合理,所述旋风进口以及所述集尘腔能够
有效提高吸尘效率和吸尘效果,能够避免长时间多次使用造成的阻塞现象,整体的结构更加简单,且与所述主体轮廓适配的外壳体能够保证整体的外观更加一体化,同时拆卸设置方便用户操作使用以及后续更换清洗使用,另外所述隔离板的设置能够将大颗粒灰尘或垃圾阻隔在所述第一尘区内,保证尘杯倒置时对垃圾起到阻隔作用,防止垃圾对过滤网造成堵塞而影响内部的出风和进风使用,使用安全性和使用范围更广。
[0008]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上竖向开设有隔板通风口,所述第一尘区与所述第二尘区通过所述隔板通风口导通,工作时灰尘通过所述进风管组件、所述旋风进口和所述隔板通风口进入至第一尘区,利用所述隔离板能够将旋风分离的灰尘垃圾阻隔在所述第一尘区内,通过所述隔板通风口的竖向设置能够保证所述第二尘区的垃圾进入第一尘区内,同时在吸尘器倒置时能够使所述第一尘区内的垃圾不易进入第二尘区避免造成内部垃圾堵塞,内部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0009]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组件包括:进风管和旋风罩,所述旋风罩置于所述进风管的上端并与所述尘杯上盖连接,所述进风管的下端与所述尘杯下盖连接,通过所述进风管的设置能够保证外部吸尘口的吸尘进风实现吸尘,通过使所述旋风罩的设置能够结合所述旋风进口实现内部的旋风出风至所述集尘腔内,从而实现吸尘分离,内部的结构设置简单。
[0010]进一步的,所述旋风进口开设在所述进风管和所述旋风罩之间,所述旋风进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尘区导通,所述第二尘区与所述出风通道导通用于细微颗粒灰尘的集尘出风,所述旋风进口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进风管内的垃圾进入至所述集尘腔内,并通过所述第一尘区进行大颗粒垃圾的收集,整体结构设置更加合理。
[0011]进一步的,所述隔离板的上端部呈螺旋状,所述隔离板的下端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与所述第一尘区对应;在所述尘杯组件进行180
°
翻转时所述第二尘区内的大颗粒灰尘通过所述隔离板的作用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呈螺旋状设置能够对内部的风以及垃圾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保证内部垃圾和风从所述隔板通风口进入至所述第一尘区内,同时所述容置槽的设置能够对内部的大颗粒垃圾起到一定的阻隔容置作用,防止其从隔板通风口进入至第二尘区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风管组件的侧壁上形成有凸起块,所述隔离板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隔离板通过所述凸起块与所述限位槽的配合将所述隔离板限位设置在所述进风管组件和集尘腔内,所述凸起块和所述限位槽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隔离板的设置更加稳定,保证内部的结构设置合理,同时能够在所述尘杯组件进行倒置时不易发生脱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尘杯上盖和所述旋风罩上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置于所述第二尘区和所述出风通道之间用于灰尘过滤,所述尘杯上盖的上端对应所述出风口处设置有过滤棉,所述过滤网和所述过滤棉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吸尘器的吸尘效果。
[0014]进一步的,所述尘杯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所述尘杯组件和所述主体脱离的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的设置能够保证对所述尘杯组件的拆卸和安装,方便用户进行操作使用。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实现吸尘组件在倒置时内部的灰尘垃圾不会对滤器造成堵塞的现象,能够保证内部结构的正常吸尘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吸尘组件的使用寿命,通过隔离板和隔板进风
口的设置能够保证灰尘垃圾旋风分离进入至第一尘区,通过隔离板在吸尘组件倒置时对第一尘区内的垃圾进行阻隔,内部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整体的结构设置更为简单且采用适配轮廓的形状设计不影响整体吸尘器的外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的立体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底部向上的立体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除去外壳体的立体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除去外壳体底部向上的立体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进风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其特征在于,主体和可拆卸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尘杯组件(2),所述尘杯组件(2)包括:与所述主体轮廓适配的外壳体(201)以及尘杯下盖(202)和尘杯上盖(203),所述外壳体(201)内形成集尘腔(3);所述尘杯下盖(202)通过进风管组件(4)连接所述尘杯上盖(203),所述进风管组件(4)上设置有与所述集尘腔(3)导通的旋风进口(5)以及出风通道(6),所述尘杯上盖(203)的上端形成有与所述出风通道(6)导通的出风口(7);所述集尘腔(3)内设置有隔离板(8),所述隔离板(8)将所述集尘腔(3)分隔为互相导通的第一尘区(301)和第二尘区(302)。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板(8)上竖向开设有隔板通风口(801),所述第一尘区(301)与所述第二尘区(302)通过所述隔板通风口(801)导通,工作时灰尘通过所述进风管组件(4)、所述旋风进口(5)和所述隔板通风口(801)进入至第一尘区(301),利用所述隔离板(8)能够将旋风分离的灰尘垃圾阻隔在所述第一尘区(301)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组件(4)包括:进风管(401)和旋风罩(402),所述旋风罩(402)置于所述进风管(401)的上端并与所述尘杯上盖(203)连接,所述进风管(401)的下端与所述尘杯下盖(202)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进口(5)开设在所述进风管(401)和所述旋风罩(402)之间,所述旋风进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欣隆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