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沉降槽的新型进料机构,属于沉降槽技术领域,包括一组沉降槽本体与一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两端均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的内部,所述沉降槽本体上安装有进料溜槽,所述进料溜槽上设置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的内部,所述沉降槽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料管,所述进料溜槽的外侧设置有导料组件。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溜槽式进料方式,搭配虹吸原理,实现沉降槽内强制虹吸清液内循环稀释,提高沉降槽内料浆液固比,增加沉降速度,由此来提高沉降槽处理能力。沉降槽处理能力。沉降槽处理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沉降槽的新型进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沉降槽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沉降槽的新型进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沉降槽是固液分离用的重力沉降设备,也称增稠器或澄清器,用来提高悬浮液浓度并同时得到澄清液。当沉降分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得到澄清液时,所用设备称为澄清器;若分离目的是得到含固体粒子的沉淀物时,所用设备为增稠器。
[0003]现有技术中,沉降槽常采用文丘里管导料,因沉降槽的进料在槽顶的位置,因此底流、溢流均需要使用离心泵输送至槽顶位置,导致存在以下缺陷:
[0004]由底部抽出液体进行导流,易破坏沉降槽内部环境的稳定性,影响沉降效果,延长了固液分离的时间。
[0005]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进料机构,旨在克服以上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沉降槽的新型进料机构。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用于沉降槽的新型进料机构,包括一组沉降槽本体与一组溢流管,所述溢流管的两端均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的内部,所述沉降槽本体上安装有进料溜槽,所述进料溜槽上设置有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的内部,所述沉降槽本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料管,所述进料溜槽的外侧设置有导料组件。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导料组件包括溢流泵与两个固定管,所述溢流泵安装至进料溜槽的外侧,所述溢流泵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分别与两个固定管的一端固定连接,顶部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料溜槽的内部,底部所述固定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的内部。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一组所述沉降槽本体的高度由左至右逐渐递减,所述溢流管的正视截面呈倾斜状。
[001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本方案用户可将物料导入进料溜槽的内部,沿进料溜槽导入沉降槽本体的内部,固体受重向下方运动,清液处于上方,采用虹吸管的设置,便于将处于上方的清液进行回流处理,实现清液循环,对进料溜槽内物料进行稀释,来提升沉降槽本体内料浆液固比,增加沉降速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说明:
[0017]1、沉降槽本体;2、溢流管;3、进料溜槽;4、虹吸管;5、排料管;6、导料组件;61、溢流泵;62、固定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19]请参阅图1,本技术中,一种用于沉降槽的新型进料机构,包括一组沉降槽本体1与一组溢流管2,溢流管2的两端均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沉降槽本体1上安装有进料溜槽3,进料溜槽3上设置有虹吸管4,虹吸管4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沉降槽本体1的底部安装有排料管5,进料溜槽3的外侧设置有导料组件6。
[0020]本技术中,用户可将物料导入进料溜槽3的内部,沿进料溜槽3导入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固体受重向下方运动,清液处于上方,采用虹吸管4的设置,便于将处于上方的清液进行回流处理,实现清液循环,对进料溜槽3内物料进行稀释,搭配导料组件6,提升清液循环效果,来提升沉降槽本体1内料浆液固比,增加沉降速度,随物料增加,多出的清液可将溢流管2向下一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排放,循环使用,采用排料管5的设置,便于将沉降后的固定物料排放。
[0021]其中:导料组件6包括溢流泵61与两个固定管62,溢流泵61安装至进料溜槽3的外侧,溢流泵61的输出端与输入端分别与两个固定管62的一端固定连接,顶部固定管62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料溜槽3的内部,底部固定管62的另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
[0022]本技术中,启动溢流泵61,使沉降槽本体1上方的清液沿固定管62导入进料溜槽3的内部,帮助虹吸管4完成清液循环,减少因清液较多导致循环效果变差的现象发生。
[0023]其中:一组沉降槽本体1的高度由左至右逐渐递减,溢流管2的正视截面呈倾斜状。
[0024]本技术中,由于沉降槽本体1的高度由左至右逐渐递减,溢流管2的正视截面呈倾斜状,多出的清液可将溢流管2向下一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排放,循环使用。
[0025]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设备均为市场常见设备,具体使用时可根据需求选择,且各设备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简单的串联、并联连接电路,在电路连接这一块并不存在创新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较为容易的实现,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0026]工作原理:用户可将物料导入进料溜槽3的内部,沿进料溜槽3导入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固体受重向下方运动,清液处于上方,采用虹吸管4的设置,便于将处于上方的清液进行回流处理,实现清液循环,对进料溜槽3内物料进行稀释,启动溢流泵61,使沉降槽本体1上方的清液沿固定管62导入进料溜槽3的内部,帮助虹吸管4完成清液循环,来提升沉降槽本体1内料浆液固比,增加沉降速度,随物料增加,多出的清液可将溢流管2向下一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排放,循环使用,采用排料管5的设置,便于将沉降后的固定物料排放;
[0027]整个装置,采用溜槽式进料方式,搭配虹吸原理,实现沉降槽本体1内强制虹吸清液内循环稀释,提高沉降槽本体1内料浆液固比,增加沉降速度,由此来提高沉降槽本体1处
理能力。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沉降槽的新型进料机构,包括一组沉降槽本体(1)与一组溢流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管(2)的两端均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所述沉降槽本体(1)上安装有进料溜槽(3),所述进料溜槽(3)上设置有虹吸管(4),所述虹吸管(4)的一端贯穿并固定连接至沉降槽本体(1)的内部,所述沉降槽本体(1)的底部安装有排料管(5),所述进料溜槽(3)的外侧设置有导料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沉降槽的新型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凯,段亚甫,张新民,马向阳,和逸飞,张欢欢,刘民,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香江万基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