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3015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排气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容纳颗粒捕集器的筒体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外壁处,颗粒捕集器的前端与后端通道处分别通过第一取气管、第二取气管与压差传感器相连,压差传感器固定连接在发动机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颗粒捕集器组件均附设于发动机外壁处,颗粒捕集器与压差传感器之间无相对运动,取气管路的长度得以缩短,能有效节省布置空间、节省材料;颗粒捕集器组件可以与发动机整体转运及装配,能良好适配各车型的布置且装配便捷。适配各车型的布置且装配便捷。适配各车型的布置且装配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发动机排气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一般包括两个三元催化器,其中靠近排气歧管的三元催化器常被称为预催,进入预催的尾气温度较高,在冷启动情况下,尾气在预催处就开始进行化学反应,能提升尾气处理效果。第二个三元催化器距排气歧管相对预催较远,常被称为主催,主催能处理未能被预催反应完全的有害气体,并承受高速高载工况下的额外减排负担。
[0003]目前通常在主催上集成颗粒捕集器,尾气中的颗粒物被颗粒捕集器拦截并积聚于其内部,当颗粒捕集器内的颗粒物累积量过大,颗粒捕集器前、后通道的压力差会增大,当压差增大至阈值时,需要将其捕集的颗粒物氧化燃烧,该氧化燃烧过程即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主催通常布置在底部车身处,用于检测颗粒捕集器前后通道压力差的压差传感器也随之布置在底部车身上,这样同一动力总成应用在不同车型上时,需要重新布置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若压差传感器的布置线束、管路过长,容易导致成本的增加且不美观,在冬季时,取气管路内还容易出现结冰堵塞的情况。
[0004]中国专利CN109322733A公开了一种紧耦合式排气系统总成,该方案中三元催化转化器、颗粒捕集器形成一个筒体,与颗粒捕集器相连的安装支架上设置连接孔,使得该紧耦合式排系统总成可以通过连接孔与发动机实现固定连接,并通过设置压差传感器9、第一取气钢管10和第二取气钢管31,对颗粒捕集器3前后两端的压力差进行检测,压差传感器安装支架15将压差传感器9固定安装在车辆的发动机机舱内。即在预催处集成颗粒捕集器,这样经过三元催化转化器与颗粒捕集器的废气温度较高,经第一、二取气钢管采集得到的废气温度也比较高,可能会影响压差传感器的精度甚至导致压差传感器的损伤;另外,其压差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发动机机舱内,不仅仍旧需要根据车型重新布置压差传感器的安装位,而且压差传感器取气管路需要预留一定长度,以免压差传感器所固定安装的部件在汽车行驶时与发动机发生相对运动导致管路断裂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多种车型布置的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容纳颗粒捕集器的筒体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外壁处,颗粒捕集器的前端与后端通道处分别通过第一取气管、第二取气管与压差传感器相连,压差传感器固定连接在发动机的外壁上。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颗粒捕集器组件均附设于发动机外壁处,颗粒捕集器与压差传感器之间无相对运动,取气管路的长度得以缩短,能有效节
省布置空间、节省材料;颗粒捕集器组件可以与发动机整体转运及装配,能良好适配各车型的布置且装配便捷。
附图说明
[0008]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示意图。
[0010]图中:10.筒体,12.第二取气口,13.支架,20.发动机,21.排气歧管,22.发动机缸盖,23.发动机线束,30.压差传感器,31.第一取气管,31a.第一硬管段,31b.第一软管段,32.第二取气管,32a.第二硬管段,32b.第二软管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一种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容纳颗粒捕集器的筒体10固定连接在发动机20外壁处,颗粒捕集器的前端与后端通道处分别通过第一取气管31、第二取气管32与压差传感器30相连,压差传感器30固定连接在发动机20的外壁上。即颗粒捕集器与压差传感器30均附设于发动机20的外壁处,这样便于装配,具体实施时可以先将筒体10、压差传感器30分别连接在发动机20上,再将发动机20安装在汽车前舱内,便能实现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布置在发动机20上的颗粒捕集器与压差传感器30无相对运动,取气管路也就无需预留动态长度,有利于合理设计取气管路以满足使用需求。
[0013]本实施例具体如附图1所示,筒体10的进气端与发动机20的排气歧管21相连。筒体10的中段筒身整体呈圆筒状,颗粒捕集器容置于筒体10的中段筒身内,并邻近出气端布置。筒体10中段筒身设有第一取气口,第一取气口位于筒体10与发动机20连接的相对侧且其孔口指向远离发动机20所在侧,第一取气管31与第一取气口相连。筒体10的尾段10b整体呈进气端大、出气端小的收口弯管状,筒体尾段10b的出气端指向远离发动机20所在侧且其端面邻近筒体10布置,第二取气口12设于筒体尾段10b的大管口处,与第二取气管32连通的第二取气口12的孔口斜向上指向发动机20的旁侧,以避让筒体尾段10b的出气端板。
[0014]筒体10附设于发动机20侧壁的中部,压差传感器30附设于发动机20的上部,压差传感器30与筒体10位于发动机20的同一壁面或相邻壁面处。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线束23汇聚于发动机缸盖22的顶面后向外引出与车身控制器相连,将压差传感器30布设于发动机20的上部,能便利地将其通信线束与发动机线束23汇聚并共同引出,以实现颗粒捕集器两端压差信号的可靠传递。
[0015]如附图1所示,筒体10呈进气端高、出气端低式布置在发动机20的侧壁处,压差传感器30可以如图中实线所示,通过支架固定在发动机20相邻侧壁的上部,也可以如图中虚线所示,通过支架固定在发动机缸盖22上,根据空间与管路布置需求,压差传感器30可以设于发动机缸盖22的顶面或设于发动机缸盖22向下翻折的侧壁处。
[0016]本实施例的颗粒捕集器与预催化器集成在筒体10内,筒体10与发动机20的排气端连通,则进入颗粒捕集器的尾气温度较高,只需采用较短的取气管路并将取气管路邻近发动机20布置,便能利用发动机20热量或尾气余热有效避免取气管路内部结冰堵塞的情况。
另外,尾气温度过高会影响压差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或损伤压差传感器,因此,取气管路的管长也不宜过短。本实施例中,第一取气管31的管长大于100mm、小于160mm。
[0017]为可靠固定取气管路,提升取气管路的使用寿命,第一取气管31、第二取气管32邻近筒体10端的管体为硬管,远离筒体10端的管体为软管,硬管管体沿筒体10斜向上延伸并通过软管与压差传感器30相连。具体如附图1所示,第一取气管31的第一硬管段31a、第二取气管32的第二硬管段32a分别通过支架13附设于筒体10外侧,第一硬管段31a、第二硬管段32a的悬伸管端邻近布置。第一取气管31与颗粒捕集器的前端连通,其进气端邻近筒体10的进气端布置,第二取气管32与颗粒捕集器的后端连通,第一取气管31的管长小于第二取气管32的管长。第一取气管31的第一硬管段31a的管长大于等于筒体10管长的1/2、小于等于筒体10管长,第一硬管段31a的管长大于第一软管段31b的管长。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容纳颗粒捕集器的筒体(10)固定连接在发动机(20)外壁处,颗粒捕集器的前端与后端通道处分别通过第一取气管(31)、第二取气管(32)与压差传感器(30)相连,其特征在于:压差传感器(30)固定连接在发动机(20)的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筒体(10)附设于发动机(20)侧壁的中部,压差传感器(30)附设于发动机(20)的上部,压差传感器(30)与筒体(10)位于发动机(20)的同一壁面或相邻壁面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筒体(10)呈进气端高、出气端低式布置在发动机(20)的侧壁处,第一取气管(31)、第二取气管(32)邻近筒体(10)侧的硬管管体沿筒体(10)斜向上延伸并通过软管与压差传感器(30)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颗粒捕集器组件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压差传感器(30)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缸盖(22)上或发动机缸盖(22)旁侧的缸体侧壁上,压差传感器(30)的通信线束与发动机线束(23)汇聚于发动机缸盖(22)处后引出并与车身控制器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畅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