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沉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7275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沉降结构,包括顶部为开口构造的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丝杆上螺纹套设有活动座,第一支撑板的前侧壁上固定安有第一电机,丝杆的前端贯穿第一支撑板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实用性好,在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时,能够边向污水内投放沉降药粉边进行搅拌混合,使得污水和沉降药粉的搅拌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了对污水沉降处理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对污水沉降处理完成后,方便把沉降池内的沉积物清理出,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能够满足使用需求。能够满足使用需求。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沉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沉降处理
,具体为一种污水沉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污水的产生越来越多,为了对环境进行保护,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后在排放,以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在对污水处理过程中,由于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颗粒,这些悬浮颗粒通常需要使用沉降的方式处理。
[0003]现有技术中,在对污水进行沉降处理时,通常是将污水输送至沉降池内,再向沉降池内倒入适量的沉降药粉与污水进行混合均匀,即可将污水中的悬浮颗粒进行絮凝沉淀处理,从而实现分离污水中的颗粒物杂质的效果,但是现有的沉降池在对污水和沉降药粉进行混合时,通常需要用棍棒搅动污水,由于棍棒对污水的搅拌力度不大,致使沉降药粉与污水混合不均匀,并且向沉降池内加入沉降药粉时,常将一整袋的药粉向筒件内倾倒,致使药粉加入过多,浪费药粉。
[0004]针对上述问题公告号为CN207294286U的中国专利公告的一种高效污水沉降结构,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筒件,所述筒件的内壁滑动连接刮板的外对应端,所述刮板的内对应端中部固定连接连接杆的外对应端,所述连接杆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梯形板件的外对应端中部,所述梯形板件的内对应端固定连接第二轴件的下部左右两侧,所述筒件的上部左侧固定连接直角板件的下部右端,所述直角板件的下端右部设有漏料口,所述漏料口的下端滑动连接橡胶块的上端。
[0005]上述方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才能够分别向污水内加入沉降药粉和对污水与沉降药粉进行搅拌,并且加入沉降药粉和对污水与沉降药粉进行搅拌的步骤是分开进行的,还是会导致污水和沉降药粉的搅拌混合不够均匀全面,降低了对污水沉降处理的质量,并且对污水沉降处理完成后,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把沉积物清理出,导致对沉积物的清理不方便,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大,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污水沉降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沉降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污水沉降结构,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才能够分别向污水内加入沉降药粉和对污水与沉降药粉进行搅拌,步骤是分开进行的,会导致污水和沉降药粉的搅拌混合不够均匀全面,降低了对污水沉降处理的质量,并且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把沉积物清理出,导致对沉积物的清理不方便,操作繁琐费时费力,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大的问题。
[0008](二)技术方案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沉降结构,包括顶部为开口构造的沉降池,所述沉降池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
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丝杆上螺纹套设有活动座,第一支撑板的前侧壁上固定安有第一电机,丝杆的前端贯穿第一支撑板并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活动座的下方设置有搅拌组件,活动座的右侧设置有投料组件,沉降池的底部设置有沉积物清理组件。
[0010]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轴座、竖轴、多个L型搅拌杆、齿轮和齿条,轴座固定安装在活动座的底部,竖轴的顶端与轴座转动连接,竖轴的底端延伸至沉降池内,多个L型搅拌杆均固定安装在竖轴上并呈两两对称设置,且多个L型搅拌杆均位于沉降池内,齿轮固定套设在竖轴上并位于沉降池的上方,齿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齿轮与齿条相啮合。
[0011]优选的,所述投料组件包括料箱、下料管、第二电机和竖向螺旋状输料杆,料箱固定安装在活动座的右侧壁上,下料管固定安装在料箱的底部,下料管的底端延伸至沉降池内,第二电机固定安装在料箱的顶部,竖向螺旋状输料杆转动安装在料箱内,竖向螺旋状输料杆的底端延伸至下料管内,竖向螺旋状输料杆的顶端延伸至料箱外并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料箱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加药孔,加药孔内螺纹安装有堵头。
[0013]优选的,所述沉积物清理组件包括排出管、端盖、U型底座、横向螺旋状输料杆和第三电机,排出管固定安装在沉降池的左侧,端盖螺纹安装在沉降池的左端,U型底座固定安装在沉降池的底部内壁上,横向螺旋状输料杆转动安装在沉降池内并位于U型底座的顶部,横向螺旋状输料杆的左端延伸至排出管内,第三电机固定安装在沉降池的右侧外壁上,横向螺旋状输料杆的右端延伸至沉降池外并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他同一个横导杆,横导杆位于丝杆的上方,活动座滑动套设在横导杆上。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沉降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一种污水沉降结构,通过启动第二电机,可控制竖向螺旋状输料杆旋转,利用竖向螺旋状输料杆的转动,可控制料箱内的沉降药粉匀速匀量的从下料管排出并与污水混合,通过启动第一电机正转或者反转,可控控制竖轴和多个L型搅拌杆水平移动,通过利用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传动,可控制竖轴带动多个L型搅拌杆旋转,进而通过控制竖轴带动多个L型搅拌杆的水平移动,配合竖轴带动多个L型搅拌杆的转动,并配合沉降药粉不断的从下料管排出,能够实现边向污水内投放沉降药粉边进行搅拌混合的效果,使得污水和沉降药粉的搅拌混合更加均匀,提高了对污水沉降处理的质量和效率,解决了向污水内投放沉降药粉和搅拌混合的步骤分开进行的操作,导致污水和沉降药粉的搅拌混合不够均匀全面,对污水沉降处理的质量不够理想,处理效率低的问题。
[0018](2)、该一种污水沉降结构,通过拧下端盖,开启第三电机,可控制横向螺旋状输料杆旋转,利用横向螺旋状输料杆的转动,可把U型底座上积累的沉积物更加顺畅的从排出管排出,进而方便把沉降池内的沉积物清理出,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量,解决了不便于把沉降池内的沉积物清理出,清理沉积物的操作费时费力,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U型底座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沉降池;2、第一支撑板;3、第二支撑板;4、丝杆;5、活动座;6、第一电机;7、轴座;8、竖轴;9、L型搅拌杆;10、齿轮;11、齿条;12、料箱;13、下料管;14、第二电机;15、竖向螺旋状输料杆;16、堵头;17、排出管;18、端盖;19、U型底座;20、横向螺旋状输料杆;21、第三电机;22、横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沉降结构,包括顶部为开口构造的沉降池(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池(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和第二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之间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4),所述丝杆(4)上螺纹套设有活动座(5),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前侧壁上固定安有第一电机(6),所述丝杆(4)的前端贯穿第一支撑板(2)并与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端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座(5)的下方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活动座(5)的右侧设置有投料组件,所述沉降池(1)的底部设置有沉积物清理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轴座(7)、竖轴(8)、多个L型搅拌杆(9)、齿轮(10)和齿条(11),所述轴座(7)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座(5)的底部,所述竖轴(8)的顶端与所述轴座(7)转动连接,所述竖轴(8)的底端延伸至所述沉降池(1)内,多个所述L型搅拌杆(9)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竖轴(8)上并呈两两对称设置,且多个所述L型搅拌杆(9)均位于所述沉降池(1)内,所述齿轮(10)固定套设在所述竖轴(8)上并位于沉降池(1)的上方,所述齿条(1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3)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齿轮(10)与所述齿条(11)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沉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组件包括料箱(12)、下料管(13)、第二电机(14)和竖向螺旋状输料杆(15),所述料箱(12)固定安装在所述活动座(5)的右侧壁上,所述下料管(13)固定安装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强葛瑞斌王瑞姚磊孙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弘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