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6228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穿刺针、双D形管腔、针头双腔连接块、单向阀、血液输出接口、回血接口等组合结构,实现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穿刺量小。盲端针刺减轻皮肤和内瘘损伤,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单向阀、多进血孔和多回血孔减少血液回流和瘘管内血液紊流。穿刺针和针头双腔连接块采用对接的双D形管腔分别连接血液输出管、回血管和单向阀,减少穿刺量,减少皮肤和内瘘损伤,利于内瘘养护,进一步提升内瘘使用寿命。夹式管锁扣防脱性好,双侧翼片的持针翼片握持方便,固定平稳性高。降低出血风险、减少患者的痛苦。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的内痿穿刺采用两个独立的穿刺针和连接管分别在人工动静脉吻合造瘘的内瘘上穿刺后与血液透析机连接,由于通常的血液透析治疗的周期短,频次高,而且每次要进行两个点位的内痿穿刺,造成患者的皮肤和内痿的损伤,增加出血风险,影响内痿的使用寿命,再次或反复造瘘增加患者的痛苦,等待内痿成熟需要一定时间,给后续血液透析治疗带来不便。因此,创新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减少穿刺量,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内痿穿每次要进行两个点位的内痿穿刺、造成患者的皮肤和内痿的损伤、增加出血风险、影响内痿的使用寿命、再次或反复造瘘增加患者的痛苦、等待内痿成熟给后续血液透析治疗带来不便、穿刺频次高、穿刺量大的问题。
[0004]本技术技术原理
[0005]本技术采用单针双腔穿刺针体和针头双腔连接块,进血孔和回血孔分别与穿刺针体和连接块的双D形管腔一侧的D形管腔连接,针头双腔连接块后端的双D形管腔一侧的D形管腔连接分别连接血液输出管和回血管,血液输出管和回血管上分别设有夹式管锁扣和单向阀与血液透析机的进血端口和回血端口连接构成回路,实现一次血液透析只要一针内痿穿刺,减少穿刺量。
[0006]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包括穿刺针、盲端针刺、进血孔、回血孔、双D形管腔、针头双腔连接块、持针翼片、血液输出管、回血管、夹式管锁扣、单向阀、血液输出接口、回血接口,其特征在于:
[0008]所述穿刺针呈注射针样,前端整体一体设有盲端针刺,所述盲端针刺后端两侧分别设有进血孔和回血孔,所述穿刺针内设有双D形管腔,所述双D形管腔前端分别与所述进血孔和回血孔连接,所述穿刺针后端连接设有针头双腔连接块,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前端靠近所述穿刺针连接部设有持针翼片,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设有双D形管腔与所述穿刺针设有的双D形管腔对应连接,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设有的双D形管腔与所述进血孔管路导通一侧的管腔后端连接设有血液输出管,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设有的双D形管腔与所述回血孔管路导通一侧的管腔后端连接设有回血管,所述血液输出管和回血管上分别连接设有夹式管锁扣,后端分别连接设有单向阀,与所述进血孔管路导通的所述单向阀后端连接设有血液输出接口,与所述回血孔管路导通的所述单向阀后端连接设有回血接口,构成所述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
[0009]进一步地,所述穿刺针内部中间轴向设有纵隔,构成双D形管腔,所述双D形管腔一
侧D形管腔侧壁穿透设有1

3个进血孔,另一侧D形管腔侧壁穿透设有1

3个回血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呈三角形内部中间轴向设有纵隔,构成后端内径增大的双D形管腔。
[0011]进一步地,所述血液输出接口与血液透析机的进血端口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回血接口与血液透析机的回血端口连接。
[0013]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内痿穿每次要进行两个点位的内痿穿刺、造成患者的皮肤和内痿的损伤、增加出血风险、影响内痿的使用寿命、再次或反复造瘘增加患者的痛苦、等待内痿成熟给后续血液透析治疗带来不便、穿刺频次高、穿刺量大的问题。
[0015]本技术采用穿刺针、盲端针刺、进血孔、回血孔、双D形管腔、针头双腔连接块、持针翼片、血液输出管、回血管、夹式管锁扣、单向阀、血液输出接口、回血接口的组合结构,实现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设计科学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穿刺量小。盲端针刺减轻皮肤和内瘘损伤,延长内瘘使用寿命。单向阀、多进血孔和多回血孔减少血液回流和瘘管内血液紊流。穿刺针和针头双腔连接块采用对接的双D形管腔分别连接血液输出管、回血管和单向阀,减少穿刺量,减少皮肤和内瘘损伤,利于内瘘养护,进一步提升内瘘使用寿命。内瘘使用寿命由通常的3年左右提高至6

8年,甚至10年以上。夹式管锁扣防脱性好,双侧翼片的持针翼片握持方便,固定平稳性高。降低出血风险、减少患者的痛苦。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平移支架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管箍锁紧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所示:1

穿刺针、2

盲端针刺、3

进血孔、4

回血孔、5

双D形管腔、6

针头双腔连接块、7

持针翼片、8

血液输出管、9

回血管、10

夹式管锁扣、11

单向阀、12

血液输出接口、13

回血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0]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技术,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3所示的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包括穿刺针1、盲端针刺2、进血孔3、回血孔4、双D形管腔5、针头双腔连接块6、持针翼片7、血液输出管8、回血管9、夹式管锁扣10、单向阀11、血液输出接口12、回血接口13。
[0023]首先设置穿刺针1。将所述穿刺针1设置为注射针样,在前端整体一体设置盲端针刺2,在所述盲端针刺2后端两侧分别设置进血孔3和回血孔4。在所述穿刺针1内部中间轴向
设置纵隔,构成双D形管腔5,在所述双D形管腔5一侧D形管腔侧壁穿透设置1

3个进血孔3,另一侧D形管腔侧壁穿透设置1

3个回血孔4。将所述双D形管腔5前端的单侧D形管腔分别与所述进血孔3和回血孔4连通。在所述穿刺针1后端连接设置针头双腔连接块6,在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6前端靠近所述穿刺针1连接部设置持针翼片7。将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6设置为三角形,在内部中间轴向设置纵隔,构成后端内径增大的双D形管腔5。
[0024]然后设置针头双腔连接块6。将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6设置为双D形管腔5与所述穿刺针1设有的双D形管腔5对应连接。在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6设有的双D形管腔5与所述进血孔3管路导通一侧的管腔后端连接设置血液输出管8。在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6设有的双D形管腔5与所述回血孔4管路导通一侧的管腔后端连接设置回血管9。在所述血液输出管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针双腔内痿穿刺针,包括穿刺针、盲端针刺、进血孔、回血孔、双D形管腔、针头双腔连接块、持针翼片、血液输出管、回血管、夹式管锁扣、单向阀、血液输出接口、回血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呈注射针样,前端整体一体设有盲端针刺,所述盲端针刺后端两侧分别设有进血孔和回血孔,所述穿刺针内设有双D形管腔,所述双D形管腔前端分别与所述进血孔和回血孔连接,所述穿刺针后端连接设有针头双腔连接块,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前端靠近所述穿刺针连接部设有持针翼片,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设有双D形管腔与所述穿刺针设有的双D形管腔对应连接,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设有的双D形管腔与所述进血孔管路导通一侧的管腔后端连接设有血液输出管,所述针头双腔连接块设有的双D形管腔与所述回血孔管路导通一侧的管腔后端连接设有回血管,所述血液输出管和回血管上分别连接设有夹式管锁扣,后端分别连接设有单向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金圣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