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摆动桥及其车辆,包括摆动桥本体;转向轮,其转动设置在轮架上,所述轮架上端通过回转支承对称设置在摆动桥本体两侧;以及转向电机,其对称设置在摆动桥本体两侧,用于独立驱动对应侧的转向轮转动,所述转向电机主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对应侧的回转支承上的大齿轮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转向电机转向的工作方式,提供了更大的转向扭矩,且采用电机作为独立动力源,在不影响主动力源供给同时,还可使操作人员精准控制转向轮的启停位置,可单独控制单轮的转向角度,且具备较高的转向精度;另采用双胎布置方案,相同的承载力情况下,可使车辆转向过程中与地面的接触面更小,故转向阻力更小。故转向阻力更小。故转向阻力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摆动桥及其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摆动桥设备
,具体为一种转向摆动桥及其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8324769U,公开了一种高置位电瓶车辆用转向桥,包括转向桥体、对称设置于转向桥体两端的左转向节和右转向节、装在转向桥体内腔中的横置液压缸、以及对称设置于横置液压缸两端并分别带动左转向节或右转向节转动的两转向连杆。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然存在以下弊端:采用液压转向方案,因一般只装备一只油泵供给油液须同时满足满足大流量、高压力起升工况和小流量、低压力的转向工况,若整车仅需转向时,启动油泵供给转向,易造成大量能量损耗;因整车布置转向油管长,造成沿程压力损失大,且转向动作不够平稳,液压冲击等严重影响车辆驾驶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摆动桥及其车辆,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转向摆动桥,包括
[0006]摆动桥本体;
[0007]转向轮,其转动设置在轮架上,所述轮架上端通过回转支承对称设置在摆动桥本体两侧;以及
[0008]转向电机,其对称设置在摆动桥本体两侧,用于独立驱动对应侧的转向轮转动,所述转向电机主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对应侧的回转支承上的大齿轮啮合。
[0009]优选的,所述转向电机安装在摆动桥本体对应侧的安装槽里,并通过螺栓实现固定。
[0010]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通过半圆键安装在转向电机主轴上,且转向电机主轴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隔套。
[0011]优选的,所述回转支承上端面安装有感应板,所述摆动桥本体两侧设置有与感应板对应的接近开关,且接近开关与感应板的之间的间隙不大于4毫米。
[0012]优选的,所述转向轮采用关于轮架对称的双轮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转向轮包括设置在轮架上的轮轴,所述轮轴两端设置有轮毂,所述轮毂上设置有轮胎,所述轮轴延伸至轮毂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轮毂盖和直通式压注油杯。
[0014]优选的,所述回转支承内壁上设置有接头式压注油杯。
[0015]本申请还涉及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转向摆动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双转向电机转向的工作方式,提供了更大的转向扭矩,且采用电机作为独立动力源,在不影响主动力源供给同时,还可使操作人员精准控制转向轮的启停
位置,可单独控制单轮的转向角度,且具备较高的转向精度;另采用双胎布置方案,相同的承载力情况下,可使车辆转向过程中与地面的接触面更小,故转向阻力更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转向造成的能力损失。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轮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
[0023]图6为图5中A
‑
A方向的剖视图;
[0024]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回转支承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电机和主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摆动桥本体、2转向轮、3轮架、4回转支承、5转向电机、6主动齿轮、7大齿轮、8安装槽、9半圆键、10隔套、11感应板、12接近开关、13轮轴、14轮毂、15轮胎、16轮毂盖、17直通式压注油杯、18接头式压注油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
‑
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29]一种转向摆动桥,包括
[0030]摆动桥本体1,其通过中部的转轴与车体连接,使得摆动桥本体1能够以转轴为圆心转动,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确保车辆在不平整路面上行驶时两侧的转向轮2仍能够有效的接触地面,提供有效的支撑和附着力,进而提高整车的通过性和稳定性;
[0031]转向轮2,其转动设置在轮架3上,轮架3上端通过回转支承4对称设置在摆动桥本体1两侧,转向轮2包括设置在轮架3上的轮轴13,轮轴13两端设置有轮毂14,轮轴13、轮毂14、轮毂盖16均可采用锻造、铸造、焊接成型,具体成型方案本技术方案不对此进行限制;轮毂14上设置有轮胎15,轮轴13延伸至轮毂14外部的一端上设置有轮毂盖16和直通式压注油杯17,直通式压注油杯17用于加注润滑油脂,进而保证保证车辆持续运转过程中,轴承润滑脂消耗及乳化;转向轮2采用关于轮架3对称的双轮结构,采用双轮布置方案,相同的承载力情况下,可使车辆转向过程中与地面的接触面更小,故转向阻力更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转向造成的能力损失;另一方面在重载情况下,可选用双胎布置方案,降低单轮承载以提升车身承载能力;以及转向电机5,其对称设置在摆动桥本体1两侧,用于独立驱动对应侧的转向轮2转动,转向电机5安装在摆动桥本体1对应侧的安装槽8里,并通过螺栓实现快速拆装,转向电机5主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6,主动齿轮6通过外圆定芯,并通过半圆键9安装在转向电机5主轴上,且转向电机5主轴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隔套10,主动齿轮6与对应侧的回转支
承4上的大齿轮7啮合;转向电机5在主动齿轮6和大齿轮7的作用下,驱动回转支承4和对应侧的转向轮2以任意角度转动;
[0032]综上,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采用独立的电子转向方式,以镜像布置的双转向电机拥有独立的转向算法和控制逻辑,转向电机5上设有编码器可不断收集转向数据供控制器校核转向数据,车辆控制系统对反馈信号对摆动桥本体1的转向信息修正以达到精准的闭环控制;
[0033]另,本实施例的技术方中的转向电机5可以选用步进电机及伺服电机等可控动力源,在实际实施例中,可在车辆的转向连接轴下方安装信号编码器,在操作人员转动方向盘时产生电信号,该信号传递至转向控制器中,由转向控制器进行编译传递信号,电机编码器接收到控制器传递信号后,启动转子转动,实现转向轮旋转。相较于使用液压转向系统来控制整车转向方案,本实施例的技术方中整车转向采用电信号传递及控制,系统对信号接收与处理响应时延短,控制精度更高,因整车方向控制由转向连接轴下发的编码器发出信号控制,可提高编码器精度来提高整车的转向控制精度;
[0034]回转支承4上端面通过螺栓安装有感应板11,摆动桥本体1两侧设置有与感应板11对应的接近开关12,且接近开关12与感应板11的之间的间隙不大于4毫米,通过设置接近开关12和感应板11来检测转向轮2的回中信号,同时,制造商可以选用其他感应式接近传感器;
[0035]回转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摆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摆动桥本体(1);转向轮(2),其转动设置在轮架(3)上,所述轮架(3)上端通过回转支承(4)对称设置在摆动桥本体(1)两侧;以及转向电机(5),其对称设置在摆动桥本体(1)两侧,用于独立驱动对应侧的转向轮(2)转动,所述转向电机(5)主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6),所述主动齿轮(6)与对应侧的回转支承(4)上的大齿轮(7)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摆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电机(5)安装在摆动桥本体(1)对应侧的安装槽(8)里,并通过螺栓实现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向摆动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6)通过半圆键(9)安装在转向电机(5)主轴上,且转向电机(5)主轴端部通过螺栓固定有隔套(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向摆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承(4)上端面安装有感应板(1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紫剑,韩龙,汪屯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搬易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