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导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6118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矿井通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导风装置,包括支撑骨架、柔性的负压风筒和柔性的正压风筒,所述负压风筒的内壁面紧贴支撑骨架设置,所述支撑骨架的内部空间上设置有正压风筒,所述负压风筒上设置有缺口,所述负压风筒与正压风筒在一端无缝连接,所述正压风筒的长度大于负压风筒的长度,使得正压风筒的另一端伸出到负压风筒外部。该导风装置能在风机停机后,自动通过侧风口进风排风,确保掘进工作面不存在完全停风状态,能有效解决局部通风机停机造成掘进工作面无风、排风效率低、瓦斯积聚甚至造成瓦斯事故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导风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矿井通风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自动导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井下掘进工作面一旦停风,工作面围岩中的瓦斯在缺少局部通风机供风影响的情况下将在短时间向采掘空间大量溢出,瓦斯在巷道内聚积上升,达到超限浓度后极易发生瓦斯燃烧、瓦斯爆炸和瓦斯窒息伤人等事故,特别是石门揭煤和煤巷(半煤岩巷)掘进工作,局部通风机一旦停止为掘进工作面供风,掘进工作面瓦斯浓度直线上升超标,恢复供电供风后,也要排放停风巷道内的瓦斯,存在瓦斯超限、爆炸等安全风险。而且,现有的导风装置,结构复杂,不方便在狭窄空间内移动、安装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堵住通风口,影响通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方便携带运输、安装使用的自动导风装置,其能在风机停机后,自动通过侧风口进风排风,确保掘进工作面不存在完全停风状态,能有效解决局部通风机停机造成掘进工作面无风、排风效率低、瓦斯积聚甚至造成瓦斯事故等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自动导风装置,包括支撑骨架、柔性的负压风筒和柔性的正压风筒,所述负压风筒的内壁面紧贴支撑骨架设置,所述支撑骨架的内部空间上设置有正压风筒,所述负压风筒上设置有缺口,所述负压风筒与正压风筒在一端无缝连接,所述正压风筒的长度大于负压风筒的长度,使得正压风筒的另一端伸出到负压风筒外部。
[0006]可选的,所述正压风筒与负压风筒于连接区域位置上采用缝补和胶水粘接的方式互相连接。
[0007]可选的,所述自动导风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上使用的两节导风筒之间。
[0008]可选的,所述缺口设置在负压风筒的中间段位置。
[0009]可选的,所述负压风筒的外径为0.3m,长度为5m;所述正压风筒的外径为0.3m,长度为5.5m,所述缺口设置成方形且缺口的开孔大小为2m*1.9m。
[0010]可选的,所述支撑骨架设置成环形,所述支撑骨架在负压风筒的内壁上相间设置有若干个。
[0011]可选的,所述缺口上设置有环形的滤网,所述滤网和缺口位置处的支撑骨架固定连接。
[0012]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13]一、本技术中,当局部通风机运行时,风经过正压风筒流入工作面,使得正压风筒鼓起阻挡负压风筒的缺口,保证导风装置不漏风,保证了通风效率;当局部通风机停机时,正压风筒因无风自动掉落、正压风筒处于关闭状态,全风压通过负压风筒的缺口进入负
压风筒内部,向工作面实现自动导风,确保掘进工作面不存在完全停风状态,能有效解决局部通风机停机造成掘进工作面无风、瓦斯积聚甚至造成瓦斯事故等问题。
[0014]二、本技术中,负压风筒和正压风筒均是柔性材料制成,可折叠设置,负压风筒的内壁面紧贴支撑骨架设置,通过骨架对负压风筒进行支撑。这样的设计,导风装置整体可以进行折叠,方便在矿井内等狭窄空间移动、运输和安装。而且,通过设置有支撑骨架,缺口上的支撑骨架可以起到支撑正压风筒的作用,当正压风筒内部通风时,正压风筒鼓起紧贴负压风筒设置,由于缺口上支撑骨架的限位,正压风筒不会鼓出到缺口外侧而影响通风效果,进一步保证了导风装置的通风性能。
[0015]三、本技术中,负压风筒与正压风筒在一端无缝连接,采用缝补和胶水粘接牢固保证不漏风,且正压风筒的长度大于负压风筒的长度,使得正压风筒的另一端伸出到负压风筒外部。这样的设计,始终使得正压风筒的尾端伸出到负压风筒的外部,当正压风筒鼓起紧贴负压风筒内壁时,正压风筒的末端全部伸出到外侧,可以保证负压风筒和正压风筒全段严密接触,保证负压风筒的缺口不漏风,提高通风效率;而当风机停止工作后,正压风筒自然下落,但尾部仍然处于正压风筒之外,避免了尾部陷入负压风筒内部后造成负压风筒内部被堵塞,而导致通风不良、通风效率低等问题,以及当后期风机再次启动后,无法快速的膨胀鼓起正压风筒,无法实现快速通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导风装置的正视图;
[00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为图1的仰视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自动导风装置在风机运行时的剖面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自动导风装置在风机停运时的剖面图;
[0021]图标:1

正压风筒,1a

连接区域,2

负压风筒,21

缺口,3

支撑骨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
[0025]如图1~5所示,一种自动导风装置,包括支撑骨架3、柔性的负压风筒2和柔性的正压风筒1,风筒为柔性材料制成,可折叠携带。
[0026]负压风筒2的内壁面紧贴支撑骨架3设置,支撑骨架3的内部空间上设置有正压风筒1,并于负压风筒2上设置有缺口21。负压风筒2与正压风筒1在一端无缝连接,保证不漏风。正压风筒1的长度大于负压风筒2的长度,使得正压风筒1的另一端伸出到负压风筒2外
部。
[0027]如图2所示,正压风筒1与负压风筒2于连接区域1a位置上采用缝补和胶水粘接的方式互相连接。这样,当风机提供的风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时候,就不会泄露到负压风筒2内部,并从缺口21流出。
[0028]本技术提供的自动导风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上使用的两节导风筒之间。就是导风装置的安装位置,就是将原有的部分风筒撤除,并将本技术的导风装置安装上替代即可。
[0029]进一步的,所述缺口21设置在负压风筒2的中间段位置,缺口21设置在中间段位置,当风机停机后,能够起到最佳的通风效果,既可以保证缺口21位置处的风能够流通、不至于停止流动,可以进入缺口21流向工作面;同时,缺口21和第一进风口的距离足够长,可以让正压风筒1完全落下,将第一进风口密封。
[0030]更进一步的,所述负压风筒2的外径为0.3m,长度为5m;所述正压风筒1的外径为0.3m,长度为5.5m,所述缺口21设置成方形且缺口21的开孔大小为2m*1.9m。
[003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骨架3设置成环形,所述支撑骨架3在负压风筒2的内壁上相间设置有若干个,这样的设计,既可以起到支撑负压风筒2的作用,也可以方便折叠。
[00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3)、柔性的负压风筒(2)和柔性的正压风筒(1),所述负压风筒(2)的内壁面紧贴支撑骨架(3)设置,所述支撑骨架(3)的内部空间上设置有正压风筒(1),所述负压风筒(2)上设置有缺口(21),所述负压风筒(2)与正压风筒(1)在一端无缝连接,所述正压风筒(1)的长度大于负压风筒(2)的长度,使得正压风筒(1)的另一端伸出到负压风筒(2)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风筒(1)与负压风筒(2)于连接区域(1a)位置上采用缝补和胶水粘接的方式互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导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导风装置安装在掘进工作面上使用的两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继辉陈朝森梁勤高郑英建孟世宇黄萧冉强卢春旭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芙蓉集团叙永一矿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