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996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将焊接后的薄壁圆管先空拉一道变成过渡椭圆管;将过渡椭圆管的夹持端伸入定型机内塑形,得到塑形端;将过渡椭圆管穿过初拉多模模具一次拉拔成扁圆管;将扁圆管的夹持端伸入定型机内塑形,得到塑形端;将扁圆管穿过精拉模具配合台阶芯棒减壁拉拔成型,得到成品;台阶芯棒包括本体,本体上设置有定径带,定径带位于拉拔入料端的一侧与本体之间设置有台阶部,定径带位于拉拔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避让倾角,台阶部的高度沿边长划分为长边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精度连接器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

技术介绍

[0002]USBTYPE

C壳体主要是通过二次拉伸不锈钢铁板制备,通过由“圆

异”的成形法最终获得,由于受到工艺、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扁管生产出现了诸多问题,如成品管壁厚不均匀(尺寸超差)、管壁侧面塌腰或翘曲、成品管部位填充不完全(尺寸不足)、刮伤发亮甚至出现横向细微裂纹,而最为关注的内外表面精度也远未达到设计及使用要求,通常表现为管壁侧边中部表面毛糙,出现典型的“橘皮”现象等,因此对一些精度要求高的壳体现有方法则无法达到尺寸和外形精度的指标。
[0003]对象为尺寸规格8
×
1.2
×
0.3mm的TYPE

C壳体,属于典型的“高精度,大宽高比”的异形管,其尺寸偏差为士0.015mm,内表面粗糙度要求达到Ra=4.0um,而内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则是制造的重点与难点所在,现有解决方案都是通过机械磨削加工提高精度,其加工难度大,加工过程中对外表面的伤害风险大大增加,不利于成品良率,并且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提供一种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能够使得拉拔生产出来的壳体尺寸和外形精度达到现行的产品指标,不再需要进行后续的机械磨削加工来提高精度。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1)将焊接后的薄壁圆管先空拉一道变成过渡椭圆管;
[0007]步骤2)将过渡椭圆管的夹持端伸入定型机内塑形,得到塑形端;
[0008]步骤3)将具有塑形端的过渡椭圆管穿过初拉多模模具一次拉拔成扁圆管;
[0009]步骤4)将扁圆管的夹持端伸入定型机内塑形,得到塑形端;
[0010]步骤5)将具有塑形端的扁圆管穿过精拉模具配合台阶芯棒减壁拉拔成型,得到成品;
[0011]所述台阶芯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定径带,所述定径带位于拉拔入料端的一侧与本体之间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定径带位于拉拔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避让倾角,所述台阶部的高度沿边长划分为长边h
L
和短边h
S
,所述长边h
L
大于短边h
S
且取值范围为0.06

0.08mm。
[0012]进一步的,步骤5)中的拉拔参数设定为:ν=6.3

6.6mm/s,L=2.9

3mm,μ=0.05,R=4.8

5mm,α=9

11
°
,其中ν为拉拔速度、μ为摩擦系数、L为定径带长度、α为精拉模具入模角、R为定径区过渡圆弧半径。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定径带的长度为3mm。
[0014]进一步的,所述台阶部与定径带之间的夹角设定为42

48
°

[0015]进一步的,定型机包括立板,所述立板上开设有避让孔,所述立板一表面上设置有导向环、另一表面上设置有塑形模组,所述导向环与避让孔同心设置,所述塑形模组包括两个固定模块和两个活动模块,两个固定模块沿避让孔水平中心轴对称设置,两个活动模块沿避让孔垂直中心轴对称设置,所述固定模块与第一气缸连接且通过两根导向柱导向,所述活动模块与第二气缸连接,两个固定模块配合形成塑形空间,所述活动模块上设置有挤压头,所述挤压头设置在塑形空间内并用于挤压塑形空间内的夹持端。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导向环通过四个螺钉压紧固定在立板上,所述导向环上还设置有导入扩孔。
[001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一端固定在立板上,另一端悬挑设置并伸入固定模块上设置的导向孔内,所述导向孔为台阶结构,所述导向柱从台阶结构的小端伸入大端内并锁固有限位凸头。
[0018]进一步的,所述活动模块上设置有长圆形孔,所述长圆形孔内设置有限位立柱,所述限位立柱固定在立板上。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盖板,所述限位盖板设置在固定模块和活动模块的表面上,所述限位盖板与限位立柱锁固连接。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通过将直线型芯棒改为台阶芯棒,能够改善管材内表面与芯棒的接触区域状态以及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情况,使管的拉拔成形过程更加均匀、稳定,以提高其内表面质量,制备出合格的成品管。
[0022]2、多模模组的使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拉拔频次,提高拉拔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减少外界因素对管材表面的污染和伤害。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初拉时的多模模具部分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减壁拉拔时的模具部分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台阶芯棒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图3中的台阶部放大示意图;
[0027]图5是本专利技术定型机的前视示意图;
[0028]图6是本专利技术定型机的后视示意图;
[0029]图7是本专利技术定型机的塑形部分配合结构示意图;
[0030]图8是本专利技术塑形时的定型机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2]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的一实施例,用于制备规格8
×
1.2
×
0.3mm的TYPE

C壳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3]将焊接后的薄壁圆管先空拉一道变成过渡椭圆管,便于异性管的连续形变,由于拉拔过程中,会对管材端部进行夹扁,不利于穿管,因此需要将过渡椭圆管的夹持端伸入定
型机内塑形,得到塑形端,塑形端结构截面小于过渡椭圆管截面,且位于过渡椭圆管截面投影范围内;
[0034]随后即可将具有塑形端的过渡椭圆管穿过初拉多模模具1并通过拉拔动力组件4一次拉拔成扁圆管,参照图1所示;
[0035]由于在拉拔过程中再次被夹持,为了后续穿孔的稳定性,再次将扁圆管的夹持端伸入定型机内塑形,得到塑形端;
[0036]将具有塑形端的扁圆管穿过精拉模具2配合台阶芯棒3减壁拉拔成型,参照图2所示,得到成品;
[0037]在实际生产中,传统的芯棒设计一般采用的是

直线型

工作带,此种形式的芯棒可以满足对表面精度要求不高的一般产品,但不再适合高内表面质量规格的矩形管。对传统

直线型

芯棒结构进行优化再设计,以改善管材内表面与芯棒的接触区域状态以及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情况,使扁平管的拉拔成形过程更加均匀、稳定,以提高其内表面质量,制备出合格的成品管,因此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焊接后的薄壁圆管先空拉一道变成过渡椭圆管;步骤2)将过渡椭圆管的夹持端伸入定型机内塑形,得到塑形端;步骤3)将具有塑形端的过渡椭圆管穿过初拉多模模具一次拉拔成扁圆管;步骤4)将扁圆管的夹持端伸入定型机内塑形,得到塑形端;步骤5)将具有塑形端的扁圆管穿过精拉模具配合台阶芯棒减壁拉拔成型,得到成品;所述台阶芯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定径带,所述定径带位于拉拔入料端的一侧与本体之间设置有台阶部,所述定径带位于拉拔出料端的一侧设置有避让倾角,所述台阶部的高度沿边长划分为长边h
L
和短边h
S
,所述长边h
L
大于短边h
S
且取值范围为0.06

0.08mm。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的拉拔参数设定为:ν=6.3

6.6mm/s,L=2.9

3mm,μ=0.05,R=4.8

5mm,α=9

11
°
,其中ν为拉拔速度、μ为摩擦系数、L为定径带长度、α为精拉模具入模角、R为定径区过渡圆弧半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精度扁圆管拉拔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径带的长度为3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新宽马黑沙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鸿康未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