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58162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工程识别验收领域,具体公开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和轨枕参数,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符合系数和轨枕参数符合系数;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符合系数和轨枕参数符合系数,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道验收合格指数,并进行相应处理,对轨道进行垂直细分和针对性深度分析,提高验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及时发现铁路轨道质量问题,进而确保线路处于良好质量状态,从而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提供保障。从而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提供保障。从而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工程识别验收领域,涉及到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轨道是铁路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设备,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关系到铁路线路以及机车车辆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轨道设备常年暴露在大自然的各种环境当中,经受着各种天气、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考验和列车随机荷载的反复作用,对轨道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苛,因此,对高铁轨道工程进行识别验收具有重要意义。
[0003]现有的高铁轨道工程识别验收方法中对轨道钢轨进行分析时,主要检测钢轨身高和钢轨生锈等钢轨明显特征来对轨道质量进行粗略评估,没有将轨道钢轨垂直细分为钢轨轨头、钢轨轨腰和钢轨轨底并进行深度分析,因而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没有对钢轨轨头进行深度分析,如钢轨轨头顶面宽度、钢轨轨头轮廓形状和钢轨轨头轨距角,钢轨头部是直接和车轮接触的部分,为改善轮轨接触条件,提高其抵抗压陷和耐磨的能力,轨头宜大而厚,并且有足够的面积以备磨耗,其几何形状应适合轮轨的接触。
[0004]一方面,缺乏对钢轨轨腰的深入分析,如钢轨轨腰厚度、钢轨轨腰高度和钢轨轨腰轮廓形状等,为使钢轨有较大的承载能力和抗弯能力,钢轨腰部必须有足够的厚度和高度,并且轨腰与钢轨头部及底部连接处断面的变化不能太突然,以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
[0005]另一方面,没有对钢轨轨底进行细化分析,如钢轨轨底宽度和钢轨轨底厚度,钢轨底部直接支承在轨枕顶面上,为保持钢轨稳定,轨底应有足够的宽度和厚度。
[0006]综上所述,现有的高铁轨道工程识别验收方法对轨道的分析过于笼统,没有垂直细分,不能进行针对性深度分析,进而使得验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比较低,从而不能及时发现铁路轨道质量问题,进而无法确保线路处于良好质量状态,不能为铁路运输的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此,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现提出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高铁轨道钢轨参数获取:按照设定的检测点布设原则在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布设各检测点,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其中钢轨参数包括钢轨轨头参数吻合度、钢轨轨腰参数吻合度和钢轨轨底参数吻合度。
[0009]步骤二、高铁轨道钢轨参数分析: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符合系数。
[0010]步骤三、高铁轨道轨枕参数获取: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枕参数,其中轨枕参数包括轨枕裂纹比例系数和轨枕贴合度。
[0011]步骤四、高铁轨道轨枕参数分析: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枕参数,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枕参数符合系数。
[0012]步骤五、高铁轨道验收综合评估: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符合系数和轨枕参数符合系数,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道验收合格指数,并进行相应处理。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步骤一中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参数吻合度,具体过程为:通过卡尺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顶面宽度,将其记为a
i
,i表示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第i个检测点的编号,i=1,2,...,n。
[0014]将第一激光水平仪和第二激光水平仪分别水平地放置在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道内侧和轨道外侧,打开第一激光水平仪和第二激光水平仪,分别发出激光射线,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钢轨对应的激光射线,沿着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钢轨对应的激光射线,描绘出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通过高清摄像头从各角度对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进行拍摄,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的各实景图像,构建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的空间模型。
[0015]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的空间模型,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断面轮廓线,进一步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轮廓匹配度,将其记为b
i

[0016]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断面轮廓线,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第一轨距角轮廓线和钢轨轨头第二轨距角轮廓线,分别作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第一轨距角轮廓线和钢轨轨头第二轨距角轮廓线对应的内切圆,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第一轨距角轮廓线和钢轨轨头第二轨距角轮廓线对应内切圆的半径,将其分别记为r
1i
和通过分析公式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轨距角匹配度c
i
,其中β表示预设的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轨距角匹配度修正因子,r0表示预设的钢轨轨头轨距角轮廓线对应内切圆的标准半径。
[0017]将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顶面宽度a
i
、钢轨轨头轮廓匹配度b
i
、钢轨轨头轨距角匹配度c
i
代入公式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参数吻合度χ
i
,其中e表示自然常数,a0表
示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钢轨轨头顶面宽度,δ1、δ2、δ3分别表示预设的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顶面宽度、钢轨轨头轮廓匹配度和钢轨轨头轨距角匹配度的权重因子。
[00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步骤一中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参数吻合度,具体过程为:按照等距离原则在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两侧表面布设各钢轨轨腰厚度监测点,通过卡尺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两侧表面上各钢轨轨腰厚度监测点对应的轨腰厚度,对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两侧表面上各钢轨轨腰厚度监测点对应的轨腰厚度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厚度,将其记为d
i

[0019]通过卡尺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高度,将其记为f
i

[0020]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的空间模型,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断面轮廓线,进一步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轮廓匹配度,将其记为g
i

[0021]将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厚度d
i
、钢轨轨腰高度f
i
和钢轨轨腰轮廓匹配度g...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高铁轨道钢轨参数获取:按照设定的检测点布设原则在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布设各检测点,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其中钢轨参数包括钢轨轨头参数吻合度、钢轨轨腰参数吻合度和钢轨轨底参数吻合度;步骤二、高铁轨道钢轨参数分析: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符合系数;步骤三、高铁轨道轨枕参数获取: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枕参数,其中轨枕参数包括轨枕裂纹比例系数和轨枕贴合度;步骤四、高铁轨道轨枕参数分析: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枕参数,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枕参数符合系数;步骤五、高铁轨道验收综合评估: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参数符合系数和轨枕参数符合系数,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道验收合格指数,并进行相应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参数吻合度,具体过程为:通过卡尺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顶面宽度,将其记为a
i
,i表示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第i个检测点的编号,i=1,2,...,n;将第一激光水平仪和第二激光水平仪分别水平地放置在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轨道内侧和轨道外侧,打开第一激光水平仪和第二激光水平仪,分别发出激光射线,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钢轨对应的激光射线,沿着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钢轨对应的激光射线,描绘出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通过高清摄像头从各角度对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进行拍摄,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的各实景图像,构建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的空间模型;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的空间模型,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断面轮廓线,进一步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轮廓匹配度,将其记为b
i
;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断面轮廓线,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第一轨距角轮廓线和钢轨轨头第二轨距角轮廓线,分别作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第一轨距角轮廓线和钢轨轨头第二轨距角轮廓线对应的内切圆,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第一轨距角轮廓线和钢轨轨头第二轨距角轮廓线对应内切圆的半径,将其分别记为和通过分析公式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轨距角匹配度c
i
,其中β表示预设的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轨距角匹配
度修正因子,r0表示预设的钢轨轨头轨距角轮廓线对应内切圆的标准半径;将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顶面宽度a
i
、钢轨轨头轮廓匹配度b
i
、钢轨轨头轨距角匹配度c
i
代入公式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参数吻合度χ
i
,其中e表示自然常数,a0表示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钢轨轨头顶面宽度,δ1、δ2、δ3分别表示预设的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检测点处的钢轨轨头顶面宽度、钢轨轨头轮廓匹配度和钢轨轨头轨距角匹配度的权重因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参数吻合度,具体过程为:按照等距离原则在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两侧表面布设各钢轨轨腰厚度监测点,通过卡尺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两侧表面上各钢轨轨腰厚度监测点对应的轨腰厚度,对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两侧表面上各钢轨轨腰厚度监测点对应的轨腰厚度进行平均值计算,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厚度,将其记为d
i
;通过卡尺获取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高度,将其记为f
i
;根据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断面轮廓线的空间模型,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断面轮廓线,进一步分析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轮廓匹配度,将其记为g
i
;将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厚度d
i
、钢轨轨腰高度f
i
和钢轨轨腰轮廓匹配度g
i
代入公式得到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各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参数吻合度φ
i
,其中ε1、ε2、ε3分别表示预设的目标区域内高铁轨道上检测点处的钢轨轨腰厚度、钢轨轨腰高度和钢轨轨腰轮廓匹配度的权重因子,d0、f0分别表示数据库中存储的标准钢轨轨腰厚度和标准钢轨轨腰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物工程可视化识别验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敦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霖馨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