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554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包括仪器平台、灯架、水下测量装置、浮体和底座;仪器平台设置于灯架上,用于安装监测设备;仪器平台上设有防撞保护圈;所述灯架设置于浮体上,且灯架上设有助航设备,用于助航;水下测量装置贯穿浮体设置,且底部没入水中,用于监测水体环境;浮体漂浮于海面上,包括内围和外围,所述外围由若干块浮力模块拼接形成,用于提供浮力;内围与水下测量装置的外壁无缝贴合,形成密闭仪器仓,用于放置主控设备和观测仪器;底座设置于浮体的底部,包括多根均匀设置的底柱,用于给浮体配重,并支撑固定整个浮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兼具有助航和多种水文、气象、水质要素监测和视频监控的功能,更符合用户所需。更符合用户所需。更符合用户所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


[0001]本技术涉及海上仪器设备的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

技术介绍

[0002]航标是助航标志的简称,指标示航道方向、界限与碍航物的标志,包括过河标、沿岸标、导标、过渡导标、首尾导标、侧面标、左右通航标、示位标、泛滥标和桥涵标等。航标是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的人工标志。
[0003]现有的航标用途比较单一,主要起到助航定位的作用,无法搭载多个监测仪器,搭载设备无保护结构,易损坏,不符合用户所需;且现有航标一般是单立柱结构,不便于立放,且横放时占据空间大,底部无法拆卸,运输与存储不便。而在安全系数上,现有的航标结构简单,未考虑相关碰撞因素,因此在受到碰撞时,监测仪器很容易损坏,标体受到小的损坏都可能倾覆、沉没,导致整个航标都需要更换,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不足),提供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用于解决现有的航标功能单一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包括:仪器平台、灯架、水下测量装置、浮体和底座;
[0007]所述仪器平台设置于灯架上,用于安装监测设备;所述仪器平台上设有防撞保护圈;
[0008]所述灯架设置于浮体上,且灯架上设有助航设备,用于助航;
[0009]所述水下测量装置贯穿浮体设置,且底部没入水中,用于监测水体环境;
[0010]所述浮体漂浮于海面上,包括内围和外围,所述外围由若干块浮力模块拼接形成,用于提供浮力;所述内围与水下测量装置的外壁无缝贴合,形成密闭仪器仓,用于放置主控设备和观测仪器;
[0011]所述底座设置于浮体的底部,包括多根均匀设置的底柱,用于给浮体配重,并支撑固定整个浮体。
[0012]本技术方案中,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的浮体外围由浮力模块拼接形成,既保证了浮体整体的浮力,也可以使浮体碰撞后不易倾覆、沉没,其中,该浮力模块设计采用耐腐蚀、绝缘性好、吸水性小、易清理的材料制备形成;另外,浮体由四个浮力模块拼接形成,还具有便于运输的效果。通过在浮体内围设置高水密性的密闭仪器仓,以便于放置主控设备和各种观测仪器,以免水汽侵袭,确保内部仪器长时间运行。
[0013]具体地,所述密闭仪器仓的结构为柱体状结构。
[0014]进一步地,所述密闭仪器仓包括顶面、底面和侧壁,所述侧壁和底面密封连接,且所述侧壁由若干弧形不锈钢板与水下测量装置的外壁密封连接,以围设形成密闭仪器仓,
所述顶面设有用于关闭或打开密闭仪器仓的出口盖板。
[0015]本技术方案中,所述侧壁由若干高强度的弧形不锈钢板和水下测量装置的外壁拼接进行密封形成,从而围设形成密闭仪器仓,可以进一步提高舱室的支撑强度,并保证舱室的密封性。其中,浮力模块的内壁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水下测量装置的弧形凹槽。
[0016]本方案中,通过在灯架上设置仪器平台,以便于安装各种气象监测设备,达到既保留助航导航的作用,又兼具各种气象监测和视频监控的功能,更符合用户所需。
[0017]当航标周围有船只等物体时,容易发生碰撞;通过在仪器平台上设置防撞保护圈,可以进一步保护仪器平台以及其上的监测设备,避免遭受撞击而损坏。
[0018]另外,底柱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用于给航标配重,使航标重心降低,达到稳性要求,另一方面,还便于将航标垂直站立放置在岸上或船上,有利于运输或布放起吊或存储等操作,更有利于各种仪器的安装和调试作业。
[0019]进一步地,所述灯架由若干不锈钢金属管拼装形成,且所述金属管的内部中空,用于安装设备线缆;所述助航设备、测量设备包括设置于灯架顶部的顶标、航标灯、AIS、和气象测量仪等;所述灯架的腰部上设有太阳能板、设备箱和仪器平台。
[0020]其中,所述金属管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安装,金属管之间还可以通过连接法兰连接,以具有更稳固的效果,且便于更换维护;所述金属管还可以为可伸缩的金属管,以便运输。金属管的内部中空,可以用于布置设备线缆,一方面可以保护线缆,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便于线缆走线,起到保护线缆的作用,还能使灯架上的布置更简洁、整体美观。所述太阳能板设置于灯架的腰部位置上。进一步地,灯架的腰部位置上设有用于支撑固定太阳能板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支撑位,以便调节太阳能板的倾斜角度,进而根据太阳入射角度,可以更好地接收太阳能。
[0021]进一步地,所述防撞保护圈包括内圈和外圈,且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内圈与灯架连接,形成用于安装监测设备的安装网架,所述监测设备包括航标灯、AIS、北斗传输与定位系统、视频监控装置、能见度测量装置、降雨量测量装置和太阳辐射测量装置。
[0022]连接柱的设置以便于连接内圈和外圈,且连接柱还可以起到加固外圈的作用,使外圈更坚固。检测设备设置于内圈与灯架连接形成的安装网架上,固定效果好,且安装网架通过外圈保护,可有效保护监测设备,以保证监测设备更好地接收信号进行工作。
[0023]进一步地,所述视频监控装置分别设置于安装网架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其中,为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外圈的高度高于内圈的高度;为具有更好的拍摄视野,视频监控装置设置于安装网架的下方,以便更好地对航标周围的情况进行监控记录。
[0024]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的灯架上设有多级由金属管组装形成的阶梯,以便工作人员攀爬检查各功能设备。灯架的底部位置中空,所述密闭仪器仓对应设置于灯架底部的中空位置,以便于工作人员打开密闭仪器仓。
[0025]进一步地,所述水下测量装置为从浮体顶部贯穿至浮体底部设置的水下仪器井,所述水下仪器井的底部设置有水下观测装置和/或水下监测链和/或海流测量装置和/或多参数水质仪和/或水质原位分析仪和/或颗粒物分析仪。
[0026]其中,本技术方案中,可以对设置了海流测量装置的水下仪器井采用无磁不锈钢金属材料,并加长仪器井内仓,将海流测量装置的四个测量波面与金属固定件错开,避免金属固定件影响海流测量装置的声波发射与接收。同时还可以在设置了海流测量装置的水下
仪器井上设置机动升降装置,以便根据观测需求,调整设备高度。
[0027]其中,水下测量装置的设置不仅丰富了航标的多学科应用,还可对舱室起到支撑作用,增强舱室的结构强度。
[0028]进一步地,所述浮体的顶部还设置有太阳能板和用于关闭或打开密闭仪器仓的出口盖板,所述浮体的顶部外围设置有防护装置。
[0029]具体地,所述浮体的顶部即甲板的位置,通过设置太阳能板可以有效利用甲板位置的空间;浮体顶部的外围设置防护装置可以有效保护浮体。其中,甲板上还设置有起吊点。
[0030]进一步地,所述密闭仪器仓内的主控设备包括电源控制箱、数据采集器和设备面板,所述观测仪器包括波浪传感器,所述密闭仪器仓内还设有爬梯和蓄电池组。
[0031]进一步地,密闭仪器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其特征在于,包括:仪器平台、灯架、水下测量装置、浮体和底座;所述仪器平台设置于灯架上,用于安装监测设备;所述仪器平台上设有防撞保护圈;所述灯架设置于浮体上,且灯架上设有助航设备,用于助航;所述水下测量装置贯穿浮体设置,且底部没入水中,用于监测水体环境;所述浮体漂浮于海面上,包括内围和外围,所述外围由若干块浮力模块拼接形成,用于提供浮力;所述内围与水下测量装置的外壁无缝贴合,形成密闭仪器仓,用于放置主控设备和观测仪器;所述底座设置于浮体的底部,包括多根均匀设置的底柱,用于给浮体配重,并支撑固定整个浮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灯架由若干金属管拼装形成,且所述金属管的内部中空,用于安装线缆;所述助航设备包括设置于灯架顶部的顶标、风向风速仪、气象测量仪和气压湿度测量仪;所述灯架的腰部上设有太阳能板、设备箱和仪器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保护圈包括内圈和外圈,且内圈和外圈之间设有连接柱,所述内圈与灯架连接,形成用于安装监测设备的安装网架,所述监测设备包括航标灯、AIS、北斗传输与定位系统、视频监控装置、能见度测量装置、降雨量测量装置和太阳辐射测量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参数监测智能航标,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颖李翔吴延俊黄永茂钱永强王东瑜费隽明冯子旻袁克耀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