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615101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31 19: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电梯系统包括多个轿厢、动力单元、至少两个主轨道和多个切换装置,切换装置和主轨道构成轿厢上行、下行和切轨运行的运行轨道,电梯系统还设有导向承载装置,导向承载装置设有动力单元;轿厢运行时,根据电梯不平衡载荷P使导向承载装置与运行轨道产生相互作用力,形成导向承载装置对运行轨道的压紧力,压紧力与不平衡载荷P成正比,导向承载装置通过动力单元的形成驱动电梯的摩擦驱动力,驱动轿厢运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驱动方法,依靠电梯不平衡载荷使导向承载装置产生与导轨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动力单元驱动导向承载装置即可获得驱动电梯的摩擦驱动力,进而驱动轿厢运行。进而驱动轿厢运行。进而驱动轿厢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结构
,具体涉及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电梯轿厢广泛采用钢丝绳曳引驱动的方式运行,电梯在一个井道内仅能设置一个轿厢,单轿厢运行模式的电梯在低层建筑、人流量低的场合尚能满足使用需求,但在高人口密度的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中其候梯时间长、运送效率低的缺点被显著放大。若是增加电梯井道及对应轿厢又会大幅的占用建筑空间,其成本也会显著提高,并且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
[0003]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双层轿厢电梯、双轿厢电梯、环型或分叉环型电梯等多轿厢运行的模式,但已知的这些多轿厢电梯运行模式其轿厢均位于同一个井道内的轨道上,各井道之间的电梯轿厢无法进行轨道切换运行,轿厢之间更无法进行超越运行,在运输量剧增的情况下,采用目前的多轿厢运行模式,不仅大幅降低了建筑物的空间利用率,而且没有根本性的解决电梯运送效率低的问题。
[0004]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多轿厢电梯系统,同一井道可以运行多个轿厢。在多轿厢电梯系统中,为了提升电梯整体运行效率,对轨道系统提出了可切轨运行的要求。为提高建筑空间利用率以及电梯运送效率,降低建筑和电梯的造价成本,随着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一种多轿厢并行电梯正在开发应用。多轿厢并行电梯采用无曳引钢丝绳直接驱动技术,实现了同一个井道内可同时运行多台电梯轿厢,各井道之间的电梯可进行相互切换井道运行,实现超越运行。
[0005]然而,电梯轿厢在不同井道间进行切换运行时,轿厢需要经过竖直轨道和弧形轨道,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的轿厢在竖直和弧形轨道上的运行时,需要有可靠的限位措施和运行导向功能,防止轿厢从导轨上松脱。传统电梯导向采用滚轮导向进行限位导向,不具有连接其他组件和承载的作用,且导靴刚性固定在轿架上,只能沿轨道竖直方向运动,无法在弧形轨道上运行,无法实现多轿厢智能并行电梯所需求的转弯换轨功能。
[0006]此外,电梯的摩擦驱动装置一般安装于轿厢上,摩擦驱动力需要依靠外部的施力机构产生。并且驱动装置的机构复杂,可靠性较低,同时增加驱动装置的重量,导致系统功耗增大,影响电梯系统的经济适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依靠电梯不平衡载荷使导向承载装置产生与导轨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动力单元驱动导向承载装置即可获得驱动轿厢的摩擦驱动力,进而驱动轿厢运行。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9]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电梯系统包括多个轿厢、动力单元、至少两个主轨道和多个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衔接或者断开两个不同的主轨道,所述切换装置和主轨道构成轿厢上行、下行和切轨运行的运行轨道,在同一所述主轨道上可运行多个轿厢,所述电梯系统无曳引机构,所述电梯系统还设有导向承载装置,所述导向承载装置设有动力单元,所述轿厢通过导向承载装置带动沿运行轨道运行;所述轿厢运行时,根据电梯不平衡载荷P使导向承载装置与运行轨道产生相互作用力,形成导向承载装置对运行轨道的压紧力,所述压紧力与不平衡载荷P成正比,所述导向承载装置通过动力单元的形成驱动电梯的摩擦驱动力,驱动轿厢运行。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11]优选地,所述导向承载装置设有至少两个,设于轿厢的不同高度,至少一个所述导向承载装置与轿厢分别位于运行轨道的相对面。
[0012]优选地,所述轿厢运行时,所述不平衡载荷P为导向承载装置承受的平行于运行轨道长度方向的力,所述不平衡载荷P的作用力点位于平行于运行轨道长度方向的直线上。
[0013]优选地,所述导向承载装置与运行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N1和N2,
[0014]N1=N2=(P
×
L)/H
[0015]其中,
[0016]L为不平衡载荷P的作用力点与对称面之间的的最短距离,所述对称面为与位于运行轨道相对面的两个导向承载装置的最短距离相等的面;
[0017]H为相对轿厢位置位于轿厢最上端的导向承载装置中心点和最下端的导向承载装置中心点的垂直距离。
[0018]优选地,所述不平衡载荷P包括轿厢自重和轿厢的载重。
[0019]优选地,所述不平衡载荷P的作用力点到运行轨道中心线的最短距离L为轿厢自重和载重的等效重心到对称面的最短距离。
[0020]优选地,所述电梯系统还包括悬架装置,所述轿厢和导向承载装置安装于悬架装置,所述悬架装置与轿厢非固定连接,所有所述导向承载装置不全与悬架装置固定连接。
[0021]优选地,所述不平衡载荷P包括轿厢自重、轿厢的载重、悬架装置的自重,以及安装于悬架装置上的零部件的自重。
[0022]优选地,所述导向承载装置限制悬架装置沿运行轨道长度方向之外的自由度。
[0023]优选地,所述导向承载装置设有多个导向承载轮,所述运行轨道至少四个面布设导向承载轮,所述运行轨道的内侧面和外侧面设有导向承载轮。
[0024]优选地,所述不平衡载荷P的作用力点所在的直线与位于运行轨道内侧面和外侧面的导向承载轮之间的距离不相等。
[0025]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与至少一个导向承载轮集成一体。
[0026]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与导向承载轮采用轮毂电机。
[0027]优选地,所述动力单元采用电机、减速机组成,所述动力单元驱动导向承载轮。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依靠电梯不平衡载荷使导向承载装置产生与轨道的相互作用力,通过动力单元驱动导向承载装置即可获得驱动轿厢
的摩擦驱动力,进而驱动轿厢运行。
[0030](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动力单元集成安装于导向承载装置上,无需外部施力机构,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可靠性高,提高电梯系统的经济适用性。
[0031](3)本专利技术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导向承载装置从轨道的周向进行限位以及从轨道相对的两侧进行导向,导向承载装置能承载与其连接的各组件的载荷,可以连接安装其他电梯组件,能有效的保证多轿厢并行电梯在竖直和弧形轨道上的运行限位和导向,防止轿厢从轨道上松脱,实现了导向和承载功能,结构简单紧凑、功能实现简洁可靠。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中标号说明:
[0034]1、主轨道;2、轿厢;3、导向承载装置;31、导向承载轮;4、悬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6]图1示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电梯系统包括多个轿厢、多个动力单元、至少两个主轨道和多个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用于衔接或者断开两个不同的主轨道,所述切换装置和主轨道构成轿厢上行、下行和切轨运行的运行轨道,在同一所述主轨道上可运行多个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系统无曳引机构,所述电梯系统还设有导向承载装置,所述导向承载装置设有动力单元,所述轿厢通过导向承载装置带动沿运行轨道运行;所述轿厢运行时,根据电梯不平衡载荷P使导向承载装置与运行轨道产生相互作用力,形成导向承载装置对运行轨道的压紧力,所述压紧力与不平衡载荷P成正比,所述导向承载装置通过动力单元的形成驱动电梯的摩擦驱动力,驱动轿厢运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承载装置设有至少两个,设于轿厢的不同高度,至少一个所述导向承载装置与轿厢分别位于运行轨道的相对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运行时,所述不平衡载荷P为导向承载装置承受的平行于运行轨道长度方向的力,所述不平衡载荷P的作用点位于平行于运行轨道长度方向的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多轿厢智能电梯系统的自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承载装置与运行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N1和N2,N1=N2=(P
×
L)/H其中,L为不平衡载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伟周立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