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涉及滑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和轴体;所述壳体内转动配合有所述轴体,所述轴体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轴体外绕设有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的线头自所述轴体对外引出;所述壳体绕设有初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位于所述次级线圈的外围,所述初级线圈的线头向所述壳体外引出。利用初级线圈接通交流电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对传动轴进行导电,电力传送过程中,没有电刷的存在,摩擦损耗更低,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噪声更小。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噪声更小。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噪声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滑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产设备经常需要对两个相对运动的物体进行电力传送,现有的常规解决方案有电滑环的结构,比如公告号为CN103746245A的专利文献公告了一种导电滑环。其中一个部件设置摩擦带(导电环),另一个部件设置弹性电刷,通过弹性电刷保持二者相对始终处于接触状态,常见的应用领域如发电机和电动机,但是采用电刷的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诸多弊病,比如由于出现接触的状态,噪声很大,摩擦损坏严重,而比如发电机和电动机中,由于处于断开和连通的交替变化状态,因此很容易出现火花烧坏,针对上述问题,特研发本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利用初级线圈接通交流电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对传动轴进行导电,电力传送过程中,没有电刷的存在,摩擦损耗更低,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噪声更小。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包括壳体和轴体;
[0005]所述壳体内转动配合有所述轴体,所述轴体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外部;
[0006]所述轴体外绕设有次级线圈,所述次级线圈的线头自所述轴体对外引出;
[0007]所述壳体绕设有初级线圈,所述初级线圈位于所述次级线圈的外围,所述初级线圈的线头向所述壳体外引出。
[0008]本方案中壳体和轴体分别固定于需要电力传送的两个部件,比如对转动中的传动轴传送电力,将轴体与传动轴固定,将壳体与非传动轴(比如发电机的定子壳体)固定,其中初级线圈的线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次级线圈与传动轴的用电部位连接,本方案中的轴体随着传动轴转动的过程中,初级线圈接通交流电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对传动轴进行导电。
[0009]优选地,所述轴体包括次级硅钢片阵列和转轴,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与所述转轴同轴固定,所述次级线圈绕设于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10]优选地,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包括若干次级硅钢片体,所述次级硅钢片体自所述轴体的轴心线向外径向分布,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衔接盖体,各所述次级硅钢片体被所述衔接盖体箍于一体。通过设置采用若干径向分布的硅钢片体,可以将磁场更好的进行引导,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11]优选地,所述初级线圈外围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初级硅钢片阵列。更有利于磁
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12]优选地,次级硅钢片阵列端部弯曲延伸至初级硅钢片阵列两端。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13]优选地,所述初级硅钢片阵列包括若干初级硅钢片体,所述初级硅钢片体自所述轴体的轴心线一侧向外径向分布。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14]优选地,所述轴体的端部设置有与外部轴适配的轴套。以便通过轴套更方便的与转动轴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轴体设置有整流器。以便将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在传动轴处更好的应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方案初级线圈接通交流电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对传动轴进行导电,电力传送过程中,没有电刷的存在,摩擦损耗更低,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噪声更小。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其中五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部剖视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纵向剖视图;
[0022]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横向剖视图;
[002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无壳体和一衔接盖体的示意图;
[0024]其中,1、壳体,2、转轴,3、次级硅钢片阵列,4、轴体,5、衔接盖体,6、整流器,7、轴套,8、次级线圈,9、初级线圈,10、初级硅钢片阵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加深对本技术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0026]实施例
[0027]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包括壳体1和轴体4。
[0028]所述壳体1内转动配合有所述轴体4,所述轴体4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
[0029]所述轴体4外绕设有次级线圈8,所述次级线圈8的线头自所述轴体4对外引出。
[0030]所述壳体1绕设有初级线圈9,所述初级线圈9位于所述次级线圈8的外围,所述初级线圈9的线头向所述壳体1外引出。
[0031]本方案中壳体1和轴体4分别固定于需要电力传送的两个部件,比如对转动中的传动轴传送电力,将轴体4与传动轴固定,其中初级线圈9的线头与外部电源连接,次级线圈8与传动轴的用电部位连接,本方案中的轴体4随着传动轴转动的过程中,初级线圈9接通交
流电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8中感应出电压,进而对传动轴进行导电。
[0032]所述轴体4包括次级硅钢片阵列3和转轴2,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3与所述转轴2同轴固定,所述次级线圈8绕设于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3。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33]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3包括若干次级硅钢片体,所述次级硅钢片体自所述轴体4的轴心线向外径向分布,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衔接盖体5,各所述次级硅钢片体被所述衔接盖体5箍于一体。通过设置采用若干径向分布的硅钢片体,可以将磁场更好的进行引导,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34]所述初级线圈9外围与所述壳体1之间设置有初级硅钢片阵列10。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35]所述初级硅钢片阵列10包括若干初级硅钢片体,所述初级硅钢片体自所述轴体4的轴心线一侧向外径向分布。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36]结合图3和图5所示,次级硅钢片阵列3端部弯曲延伸至初级硅钢片阵列10两端。更有利于磁回路的形成,更低的涡流损耗。
[0037]所述轴体4的端部设置有与外部轴适配的轴套7。以便通过轴套7更方便的与转动轴连接。
[0038]结合图2所示,所述轴体4设置有整流器6。以便将交流电转成直流电,在传动轴处更好的应用。
[003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40]本方案初级线圈9接通交流电产生交流磁通,使次级线圈8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对传动轴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轴体(4);所述壳体(1)内转动配合有所述轴体(4),所述轴体(4)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壳体(1)的外部;所述轴体(4)外绕设有次级线圈(8),所述次级线圈(8)的线头自所述轴体(4)对外引出;所述壳体(1)绕设有初级线圈(9),所述初级线圈(9)位于所述次级线圈(8)的外围,所述初级线圈(9)的线头向所述壳体(1)外引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4)包括次级硅钢片阵列(3)和转轴(2),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3)与所述转轴(2)同轴固定,所述次级线圈(8)绕设于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为传动轴供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3)包括若干次级硅钢片体,所述次级硅钢片体自所述轴体(4)的轴心线向外径向分布,所述次级硅钢片阵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鑫元,
申请(专利权)人:梁鑫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