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气掺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48438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氢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混合器、乙烷注入管、氢气注入管、甲烷注入管、丙烷注入管、惰性气体注入管、掺混导流管、第二混合器和混合气体输出管组成;整体采用搅拌式气体混合配合缓冲式气体混合相互结合的设计结构,将乙烷、氢气、甲烷、丙烷以及其他惰性气体进行搅拌式掺混,并且在每种气体的注入管道上设置阀门和流量计,保证各种气体进气量的可控性,在缓冲式混合器内部加设两个呈旋涡分布结构的弧形扰流板件,能够对搅拌掺混后的混合气体进行旋涡缓冲的同时还能够对混合气体进行二次掺混,从而增强气体的混合力度,提高气体混合的品质,整体架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运行更加稳定、安全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气掺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能源环保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气掺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化石燃料的日益减少,可再生能源以其清洁环保和可持续利用等特性成为研究热点。太阳能、风能以及水电等可再生能源生产具有不稳定性,在资源丰富而终端消耗低谷时,因无法消纳不得不弃用;氢气作为动力能源,它具有其它动力所不具备的优点,氢气可以作为燃料,可以应用于航天、焊接、航天、军事等方面,依据它的还原性,还可以用于冶炼某些金属材料等方面。氢气作为新能源,其具备诸多优点,它的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相同质量的燃料,氢气燃烧产生热量高、热值高;以水为原料,有广泛的来源。氢气作为新能源,主要不足是需要解决如何大量地安全制取、安全储存、安全运输等安全问题。在气体燃料方面,氢气也会与其他的气体进行掺混,来作为燃料方面的动力支持,氢气在与其他气体掺混的时候,都是采用一次性混合,也就是利用掺混器将一种或者多种可燃气体与氢气掺混,然后直接输出使用,这样无法保证气体混合的均匀性,并且对于各种气体输送管路的流量监测以及进气量的把控也不是很到位,如何让氢气与其他各种气体的掺混更加均匀有效,提高氢气的掺混质量,则需要对现有的掺混器的构造进行改进和升级,解决上述实际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和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采用搅拌式气体混合配合缓冲式气体混合相互结合的设计结构,将乙烷、氢气、甲烷、丙烷以及其他惰性气体进行搅拌式掺混,并且在每种气体的注入管道上设置阀门和流量计,用于对各种气体的注入进行流量监测,保证各种气体进气量的可控性,在缓冲式混合器内部加设两个呈旋涡分布结构的弧形扰流板件,能够对搅拌掺混后的混合气体进行旋涡缓冲的同时还能够对混合气体进行二次掺混,从而增强气体的混合力度,使得气体得到均匀掺混,提高气体混合的品质,同时还能够保证混合气体的有效输出,整体架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运行更加稳定、安全可靠的氢气掺混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氢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混合器、乙烷注入管、氢气注入管、甲烷注入管、丙烷注入管、惰性气体注入管、掺混导流管、第二混合器和混合气体输出管组成,所述乙烷注入管位于第一混合器的一侧,所述乙烷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乙烷注入管上还设有乙烷输入阀和乙烷流量计,所述乙烷输入阀、乙烷流量计全部位于乙烷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乙烷流量计位于乙烷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乙烷输入阀、乙烷流量计均与乙烷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氢气注入管位于第一混合器的另一侧,所述氢气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氢气注入管上还设有氢气输入阀和氢气流量计,所述氢气输入阀、氢气流量计全部位于氢气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氢气流量计位于氢气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氢气输入阀、氢气流量计均与氢气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甲烷注入管位于氢气注入管的
一侧,所述甲烷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甲烷注入管上还设有甲烷输入阀和甲烷流量计,所述甲烷输入阀、甲烷流量计全部位于甲烷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甲烷流量计位于甲烷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甲烷输入阀、甲烷流量计均与甲烷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丙烷注入管位于甲烷注入管的一侧,所述丙烷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丙烷注入管上还设有丙烷输入阀和丙烷流量计,所述丙烷输入阀、丙烷流量计全部位于丙烷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丙烷流量计位于丙烷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丙烷输入阀、丙烷流量计均与丙烷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惰性气体注入管位于丙烷注入管的一侧,所述惰性气体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惰性气体注入管上还设有惰性气体输入阀和惰性气体流量计,所述惰性气体输入阀、惰性气体流量计全部位于惰性气体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惰性气体流量计位于惰性气体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惰性气体输入阀、惰性气体流量计均与惰性气体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掺混导流管位于远离乙烷注入管、氢气注入管、甲烷注入管、丙烷注入管、惰性气体注入管的第一混合器端部位置处的一侧,所述掺混导流管的一端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掺混导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二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混合器位于第一混合器的下一级,所述第二混合器利用掺混导流管并与第一混合器连接,所述第二混合器上还设有两个扰流板,所述两个扰流板呈旋涡分布结构全部位于第二混合器的内部,所述两个扰流板均与第二混合器为固定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输出管位于远离掺混导流管的第二混合器端部位置处的一侧,所述混合气体输出管与第二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输出管上还设有混合气体输出阀、混合气体流量计和气泵,所述混合气体输出阀位于混合气体输出管与第二混合器的连接位置处,所述混合气体输出阀的一端与混合气体输出管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混合气体输出阀的另一端与第二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混合气体流量计、气泵全部位于混合气体输出管的中部,并且所述气泵位于混合气体输出管中部靠近混合气体输出阀的位置处,所述混合气体流量计、气泵均与混合气体输出管为固定连接。
[0005]进一步,所述第一混合器为搅拌式气体掺混装置。
[0006]进一步,所述乙烷输入阀、氢气输入阀、甲烷输入阀、丙烷输入阀、惰性气体输入阀、混合气体输出阀均为旋拧式球形阀门。
[0007]进一步,所述乙烷流量计、氢气流量计、甲烷流量计、丙烷流量计、惰性气体流量计、混合气体流量计均为感应式气流监测装置。
[0008]进一步,所述两个扰流板均为弧形结构板。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氢气掺混装置采用搅拌式气体混合配合缓冲式气体混合相互结合的设计结构,将乙烷、氢气、甲烷、丙烷以及其他惰性气体进行搅拌式掺混,并且在每种气体的注入管道上设置阀门和流量计,用于对各种气体的注入进行流量监测,保证各种气体进气量的可控性,在缓冲式混合器内部加设两个呈旋涡分布结构的弧形扰流板件,能够对搅拌掺混后的混合气体进行旋涡缓冲的同时还能够对混合气体进行二次掺混,从而增强气体的混合力度,使得气体得到均匀掺混,提高气体混合的品质,同时还能够保证混合气体的有效输出,整体架构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运行更加稳定、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第二混合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第一混合器
ꢀꢀꢀꢀ
2、乙烷注入管
ꢀꢀꢀꢀꢀꢀꢀꢀꢀ
3、乙烷输入阀
[0013]4、乙烷流量计
ꢀꢀꢀꢀꢀꢀꢀꢀꢀ
5、氢气注入管
ꢀꢀꢀꢀꢀꢀꢀꢀꢀ
6、氢气输入阀
[0014]7、氢气流量计
ꢀꢀꢀꢀꢀꢀꢀꢀꢀ
8、甲烷注入管
ꢀꢀꢀꢀꢀꢀꢀꢀꢀ
9、甲烷输入阀
[0015]10、甲烷流量计
ꢀꢀꢀꢀꢀꢀꢀꢀ
11、丙烷注入管
ꢀꢀꢀꢀꢀꢀꢀꢀ
12、丙烷输入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气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混合器、乙烷注入管、氢气注入管、甲烷注入管、丙烷注入管、惰性气体注入管、掺混导流管、第二混合器和混合气体输出管组成,所述乙烷注入管位于第一混合器的一侧,所述乙烷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乙烷注入管上还设有乙烷输入阀和乙烷流量计,所述乙烷输入阀、乙烷流量计全部位于乙烷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乙烷流量计位于乙烷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乙烷输入阀、乙烷流量计均与乙烷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氢气注入管位于第一混合器的另一侧,所述氢气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氢气注入管上还设有氢气输入阀和氢气流量计,所述氢气输入阀、氢气流量计全部位于氢气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氢气流量计位于氢气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氢气输入阀、氢气流量计均与氢气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甲烷注入管位于氢气注入管的一侧,所述甲烷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甲烷注入管上还设有甲烷输入阀和甲烷流量计,所述甲烷输入阀、甲烷流量计全部位于甲烷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甲烷流量计位于甲烷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甲烷输入阀、甲烷流量计均与甲烷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丙烷注入管位于甲烷注入管的一侧,所述丙烷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丙烷注入管上还设有丙烷输入阀和丙烷流量计,所述丙烷输入阀、丙烷流量计全部位于丙烷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丙烷流量计位于丙烷注入管中部靠近第一混合器的位置处,所述丙烷输入阀、丙烷流量计均与丙烷注入管为固定连接,所述惰性气体注入管位于丙烷注入管的一侧,所述惰性气体注入管与第一混合器为可拆卸连接,所述惰性气体注入管上还设有惰性气体输入阀和惰性气体流量计,所述惰性气体输入阀、惰性气体流量计全部位于惰性气体注入管的中部,并且所述惰性气体流量计位于惰性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宇澄久华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