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圈及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6924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压圈和成像镜头,所述压圈本体的内环面设置有承靠平台,所述承靠平台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镜片的承靠面;所述压圈本体的物侧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镜筒的像侧面的容纳槽配合,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容纳槽将所述压圈与所述镜筒固定。压圈本体的内环面上设置有承靠平台,承靠平台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镜片的承靠面。压圈本体的物侧面设置有凸起部,镜筒的像侧面形成有容纳槽,能够容纳部分的压圈,其中压圈的凸起部嵌入容纳槽内,与容纳槽配合固定,使得压圈组装后成像镜头的强度提升,使得成像镜头具备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镜头的光学性质得到提高与保持稳定。而保证镜头的光学性质得到提高与保持稳定。而保证镜头的光学性质得到提高与保持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圈及成像镜头


[0001]本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圈及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在智能手机不断追求大像面高像素的背景下,人们对产品的外观及成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镜头也在向着大镜片、多镜片的方向发展,对镜头的推脱力、杂散光及信赖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镜片直径变大,P数增加,为了确保镜头的信赖性品质,加强镜头整体强度,通常会采用增加胶量的方式。但是,增加胶量同时会存在溢胶风险,外观和杂光均存在隐患。
[0003]且传统镜头的组装方式是使用压圈对整个镜头组装进行闭环组装,或直接进行点胶。这两种方式往往会带来一些光学镜片脏污或者整体的可靠性能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压圈以及包括压圈的光学成像镜头,可以有效改进压圈点胶工艺所暴露出的问题并有效提高组装后整个镜头的强度,使得组装后的成品具备更强的结构稳定性的同时还能保证较高,较稳定的光学性质。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压圈,包括环状压圈本体,所述压圈本体的内环面设置有承靠平台,所述承靠平台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镜片的承靠面;所述压圈本体的物侧面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镜筒的像侧面的容纳槽配合,所述凸起部嵌入所述容纳槽将所述压圈与所述镜筒固定。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圈本体的外壁与所述镜筒的外壁的直径相等。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靠面远离光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限位面,所述限位面抵靠在所述镜筒的像侧面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压圈本体的物侧面远离光轴的一端为溢料平台,所述溢料平台与所述镜筒的像侧面存在间隙,形成第一溢料槽。
[0009]进一步地,所述凸起部的顶面与所述容纳槽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二溢料槽。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容纳槽焊接连接。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槽口的内侧面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凸起部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斜面,焊缝位于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相接处。
[0012]进一步地,所述容纳槽在所述第一斜面处的宽度小于所述凸起部在所述第二斜面处的宽度。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截面内,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配合的挤压面积小于所述溢料槽的面积。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靠平台靠近像侧的一端为压覆平面,所述压覆平面的在垂直光轴方向上的距离L满足:0.05mm~0.25mm。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承靠平台靠近光轴的面为一个斜面。
[001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所述镜筒靠近像侧的端面上形成有容纳槽;透镜组,所述透镜组设置于所述镜筒内;所述的压圈,所述压圈设置于所述镜筒上,所述透镜组与所述承靠平面接触。
[0017]压圈本体为环状结构,根据在成像镜头中的安装位置分为像侧面、物侧面、靠近光轴的内环面与远离光轴的外环面。压圈本体的内环面上设置有承靠平台,承靠平台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镜片的承靠面。压圈本体的物侧面设置有凸起部,镜筒的像侧面形成有容纳槽,能够容纳部分的压圈,其中压圈的凸起部嵌入容纳槽内,与容纳槽配合固定,使得压圈组装后成像镜头的强度提升,使得成像镜头具备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镜头的光学性质得到提高与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圈与成像镜头连接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圈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压圈与成像镜头连接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成像镜头镜筒与透镜组的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
[0024]成像镜头100;压圈10;压圈本体11;承靠平台12;承靠面121;压覆平面122;凸起部13;限位凸起14;限位面141;溢料平台15;第一溢料槽16;第二溢料槽17;镜筒20;容纳槽21;透镜组30。
具体实施方式
[0025]此说明书实施方式的描述应与相应的附图相结合,附图应作为完整的说明书的一部分。在附图中,实施例的形状或是厚度可扩大,并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再者,附图中各结构的部分将以分别描述进行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未示出或未通过文字进行说明的元件,为所属
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形式。
[0026]此处实施例的描述,有关方向和方位的任何参考,均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任何限制。以下对于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会涉及到特征的组合,这些特征可能独立存在或者组合存在,本专利技术并不特别地限定于优选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
[0027]如图1所示,一种压圈10,包括环状压圈本体11,压圈本体11的内环面设置有承靠平台12,承靠平台12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镜片的承靠面121,压圈本体11的物侧面设置有凸起部13,凸起部13与镜筒20的像侧面的容纳槽21配合,凸起部13嵌入容纳槽21将压圈10与镜筒20固定。
[0028]其中,压圈的物侧面为压圈在组装成镜头后,靠近物端的面;压圈的像侧面为压圈
在组装成镜头后,靠近像端的面;同理,镜筒的物侧面为镜筒在组装成镜头后,靠近物端的面;镜筒的像侧面为镜筒在组装成镜头后,靠近像端的面。
[0029]如图1与图3所示,压圈本体11为环状结构,根据在成像镜头100中的安装位置分为像侧面、物侧面、靠近光轴的内环面与远离光轴的外环面。压圈本体11的内环面上设置有承靠平台12,承靠平台12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镜片的承靠面121。压圈本体11的物侧面设置有凸起部13,镜筒20的像侧面形成有容纳槽21,能够容纳部分的压圈10,其中压圈10的凸起部13嵌入容纳槽21内,与容纳槽21配合固定,使得压圈10组装后成像镜头100的强度提升,使得成像镜头100具备更高的结构稳定性,从而保证镜头的光学性质得到提高与保持稳定。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圈本体10的外壁与镜筒20的外壁的直径相等,相当于压圈属于镜筒20的延伸部分,在安装时,压圈本体11具有镜筒20的作用。
[0031]如图1与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承靠面121远离光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的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限位面141,限位面141抵靠在镜筒20的像侧面上。
[0032]限位面141与镜筒20的像侧面进行抵靠,对压圈10进行限位,限制压圈10的最低位置,满足压圈10的设计要求。
[0033]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压圈本体11的物侧面远离光轴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圈,包括环状压圈本体(1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本体(11)的内环面设置有承靠平台(12),所述承靠平台(12)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镜片的承靠面(121);所述压圈本体(11)的物侧面设置有凸起部(13),所述凸起部(13)与镜筒(20)的像侧面的容纳槽(21)配合,所述凸起部(13)嵌入所述容纳槽(21)将所述压圈与所述镜筒(20)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本体(11)的外壁与所述镜筒(20)的外壁的直径相等。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靠面(121)远离光轴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凸起(14),所述限位凸起(14)的靠近物侧的一面为限位面(141),所述限位面(141)抵靠在所述镜筒(20)的像侧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圈本体(11)的物侧面远离光轴的一端为溢料平台(15),所述溢料平台(15)与所述镜筒(20)的像侧面存在间隙,形成第一溢料槽(1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3)的顶面与所述容纳槽(21)之间存在间隙,形成第二溢料槽(1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部(13)与所述容纳槽(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国鑫国成立张健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