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4537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16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多个间隔元件,包括至少四个间隔元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至少一个间隔元件的沿光轴方向的表面与镜筒的内壁相接触;镜筒沿光轴方向的高度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镜筒靠近像侧的像端面的外径D0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成像镜头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元件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技术介绍

[0002]半导体行业的高速发展促使智能设备的日新月异,半导体工艺的进步使得电子感光元件的性能快速提升。故智能设备对摄像镜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使智能设备轻薄便携,摄像镜头需要朝着超薄化的趋势发展。超薄化可以使摄像镜头与智能设备更好的兼容匹配,减小背面摄像头的凸起使设备外观更美观,这要求制造厂商采用更合理的设计以及更精密的工艺。
[0003]不过超薄化、小型化的镜头通常存在镜筒外形尺寸极限,尤其对于多片数的成像镜头而言,其设计难度较大。当成像镜头的总高度和后端结构设计不合理时,还容易出现光学透光效果不好、空间搭配不合理、外观不美观等问题,进而影响镜头的整体品质。
[0004]因此,如何使光学成像镜头在满足超薄化、小型化的情形下,还保证结构上的合理性,提高成像质量,是设计者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该光学成像镜头包括: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其中,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多个间隔元件,包括至少四个间隔元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透镜组和多个间隔元件,其中,至少一个间隔元件的沿光轴方向的表面与镜筒的内壁相接触;镜筒沿光轴方向的高度L、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镜筒靠近像侧的像端面的外径D0m、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D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满足:L/D0m+TD/[f
×
tan(Semi

FOV)]<1.5。
[000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镜筒的内壁具有多个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具有垂直于光轴的台阶面以及平行于光轴的延伸面。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R4/R3>0。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2.0<f4/(R7+R8)<6.0。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镜筒靠近物侧的物端面的外径D0s与镜筒靠近物侧的物端面的内径d0s满足:0<(R2

R1)/(D0s

d0s)<3.0。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一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以及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二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其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与
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1满足:

50.0<(f1/DT12+f2/DT21)/(d2s

d1s)<100.0。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三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其中,第三间隔元件的最大外径D3max、第三间隔元件的最小内径d3min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3.0<(D3max

d3min)/CT3<10.0。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二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以及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三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其中,第二间隔元件与第三间隔元件沿光轴的间隔距离EP23、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5.0<|(R5+R6)|/EP23<80.0。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镜筒的内壁位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部分具有两个台阶面。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置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间隔元件的数量大于等于2。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的间隔元件中,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具有靠近物侧的物侧面、靠近像侧的像侧面、平行于光轴的与镜筒的内壁相接触的外径面、平行于光轴且靠近光轴的内径面以及至少一个与光轴成一定倾角的斜接面,斜接面与外径面相连接。
[00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三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以及置于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且与第三间隔元件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一辅助间隔元件。
[00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辅助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外径D3bs、第一辅助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3bs、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内径d3m、第三间隔元件的像侧面的外径D3m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3.0<(D3bs

d3bs)/T34+(D3m

d3m)/CT3<10.0。
[00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一辅助间隔元件的像侧面且与第一辅助间隔元件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辅助间隔元件。
[001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还包括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二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其中,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第二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2、第三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3、第一辅助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3b满足:1.0<(CT3+T34+CT4)/(CP2+CP3+CP3b)<6.0。
[00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一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置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二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以及置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第三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其中,第一间隔元件与第二间隔元件沿光轴的间隔距离EP12、第二间隔元件与第三间隔元件沿光轴的间隔距离EP23、第三间隔元件沿光轴方向的最大厚度CP3、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f2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

20.0<1/[(EP12+EP23)/f23

CP3/f4]<0。
[00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最大外径D4、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镜筒靠近像侧的像端面的内径d0m满足:1.0&lt;[D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多个间隔元件,包括至少四个间隔元件;以及镜筒,用于容纳所述透镜组和所述多个间隔元件,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间隔元件的沿所述光轴方向的表面与所述镜筒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镜筒沿所述光轴方向的高度L、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所述镜筒靠近所述像侧的像端面的外径D0m、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D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

FOV满足:L/D0m+TD/[f
×
tan(Semi

FOV)]&lt;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内壁具有多个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具有垂直于所述光轴的台阶面以及平行于所述光轴的延伸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R4/R3&gt;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2.0&lt;f4/(R7+R8)&lt;6.0。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镜筒靠近所述物侧的物端面的外径D0s与所述镜筒靠近所述物侧的物端面的内径d0s满足:0&lt;(R2

R1)/(D0s

d0s)&lt;3.0。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一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一间隔元件以及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所述第一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1s、所述第二间隔元件的物侧面的内径d2s、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1满足:

50.0&lt;(f1/DT12+f2/DT21)/(d2s

d1s)&lt;100.0。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三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最大外径D3max、所述第三间隔元件的最小内径d3min与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满足:3.0&lt;(D3max

d3min)/CT3&lt;10.0。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所述多个间隔元件包括置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二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二间隔元件以及置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且与所述第三透镜至少部分接触的第三间隔元件;其中,所述第二间隔元件与所述第三间隔元件沿所述光轴的间隔距离EP23、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5.0&lt;|(R5+R6)|/EP23&lt;80.0。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的内壁位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部分具有两个所述台阶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置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间隔元件的数量大于等于2。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四透镜之间的间隔元件中,至少一个间隔元件具有靠近所述物侧的物侧面、靠近所述像侧的像侧面、平行于所述光轴的与所述镜筒的内壁相接触的外径面、平行于所述光轴且靠近所述光轴的内径面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光轴成一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晟伟李晔付磊磊陈奇戴付建赵烈烽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