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煮锅,包括机身、上盖和内胆,内胆置于机身形成的容腔内,其特征在于:内胆上形成有口沿,机身侧壁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位于容腔内的定位部,定位部与机身的侧壁配合形成开口朝上的定位槽,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的部分与定位槽插接定位,以使得口沿位于容腔内且口沿与机身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上盖盖设在机身的上端端面上以封闭容腔。通过在机身侧壁上形成定位槽,在内胆口沿上固接密封圈,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的部分与上述定位槽插接配合,这样口沿就全部位于容腔内不外露,杜绝烫伤使用者或烫坏电源线等安全隐患,同时利用密封圈对内胆与机身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内胆与机身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内胆与机身之间的间隙形成密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电煮锅
[0001]本技术涉及厨房用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电煮锅。
技术介绍
[0002]多功能电煮锅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烹饪锅具,其功能齐全,可进行煎,炸,蒸,煮,涮、炖、煨、焖等多种烹饪方式,现有的电煮锅一般包括机身、上盖和置于机身内的内胆,内胆底部设有加热盘,通过加热盘对内胆进行加热从而对放入内胆的食材进行烹饪,当然也可以再在内胆内放置用于容纳食材的炊具。为保证内胆与机身之间的密封性,防止烹饪过程中出现的蒸汽或者清洗过程中水流进入内胆与机身之间的间隙,如图1中所示的电煮锅的内胆、机身与上盖之间配合的剖面视图,现有的电煮锅一般都是在内胆6的端口处设置口沿60,利用口沿60与机身5的侧壁固接形成密封,在电煮锅工作时,上盖7的边缘部分就搭设于内胆6的口沿60上,这样在电煮锅工作或者清洗时都不会污染到内胆6与机身5之间的间隙。现有的电煮锅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内胆采用上述结构,就会导致口沿部分外露,这样在电煮锅工作时,口沿外露的部分温度很高,可能烫伤使用者,存在安全隐患,在某些情况下,如使用者操作时不注意,将电源线置于口沿外露处,随着电煮锅加热较长时间后会将上述电源线烫坏,严重时引发火灾,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另一种内胆口沿设计的电煮锅,如图2中所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煮锅的内胆、机身与上盖之间配合的剖面视图,其将机身分体设计为两部分,分别为上机身50和下机身51,上机身50形成供内胆的口沿60抵压放置的台阶500,再将上盖7盖设在台阶上遮蔽口沿60,使得口沿60不会外露,同时利用口沿60与机身5的侧壁配合形成密封,防止异物进入到内胆6与机身5之间的间隙内。但该种方式中需要分别用模具生产上机身和下机身再进行装配,成本较高,同时造成外观上不够简约,难以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0004]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煮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煮锅由于内胆口沿外露而具有安全隐患的问题,同时保证异物不会进入到内胆与机身之间的间隙内。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功能电煮锅,包括机身、上盖和内胆,所述内胆置于所述机身形成的容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上形成有口沿,所述机身侧壁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容腔内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机身的侧壁配合形成开口朝上的定位槽,所述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所述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的部分与所述定位槽插接定位,以使得所述口沿位于所述容腔内且口沿与机身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机身的上端端面上以封闭所述容腔。
[0007]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完善为:
[0008]优选地,所述口沿具有:翻边,其由所述内胆的端口处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以及,
定位环,其与所述翻边一体成型且环绕在所述内胆的外圈;其中,所述密封圈固接于所述定位环上。
[0009]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具有:支撑段,其由所述机身侧壁向容腔中心延伸形成;以及,定位段,其由所述支撑段向上延伸形成;其中,位于所述支撑段上方的机身侧壁构成所述定位槽的一侧侧壁,所述定位段构成所述定位槽的另一侧侧壁,所述支撑段构成所述定位槽的底壁。
[0010]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的一侧侧壁上形成有密封环槽,所述密封圈上具有与所述密封环槽相适配的密封凸起,所述密封凸起嵌入所述密封环槽内。
[0011]优选地,在所述口沿固定插接至所述定位槽内时,所述定位段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抵紧以定位所述内胆。
[0012]优选的,所述定位段具有用于与所述内胆的外表面抵紧的抵接弧面。
[0013]优选地,所述密封圈具有抵接于所述机身侧壁上端端面上的密封凸块,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机身侧壁的上端端面上时,所述密封凸块与上盖抵接以阻止蒸汽泄露。
[0014]优选的,所述密封凸块上具有环形密封弧面或环形密封斜面,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环形密封弧面或所述环形密封斜面相适配的抵接面。
[0015]优选的,所述机身侧壁内表面还具有用于对所述密封圈底面进行支撑的支撑件。
[0016]优选的,所述支撑件为形成于所述机身侧壁内表面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具有用于支撑所述密封圈的支撑顶面,所述支撑顶面与所述定位槽的底壁内表面齐平。
[0017]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机身侧壁上增设定位部,通过定位部与机身侧壁配合形成定位槽,并且使得定位部的位置在容腔内,在内胆口沿上固接密封圈,装配时将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的部分与上述定位槽插接固定,这样内胆及其上的口沿就全部位于容腔内,再通过上盖盖设在机身侧壁的上端端面上,从而可以将口沿封闭在容腔内使其不外露,杜绝烫伤使用者或烫坏电源线等安全隐患。同时,由于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利用密封圈可以将内胆与机身的侧壁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异物进入到上述间隙内。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电煮锅的内胆、机身和上盖装配的剖视图;
[0020]图2是现有技术中另一种电煮锅的内胆、机身和上盖装配的剖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电煮锅的示意图;
[0022]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煮锅的爆炸图;
[0023]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6是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7是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电煮锅的正视图;
[0026]图8是沿图7中C
‑
C部分的剖视图;
[0027]图9是图8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1.机身,10.定位部,100.支撑段,101.定位段,101a.抵接弧面,11.定位槽,110.密封环槽,12.加强筋,120.支撑顶面,2.内胆,20.口沿,200.翻边,201.定位环,3.上盖,4.密封圈,40.环形卡槽,41.密封凸起,42.密封凸块;
[0030]5.现有机身,50.上机身,500.台阶,51.下机身,6.现有内胆,60.现有口沿,7.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2]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电煮锅,包括机身、上盖和内胆,所述内胆置于所述机身形成的容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上形成有口沿,所述机身侧壁上具有多个间隔设置且位于所述容腔内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机身的侧壁配合形成开口朝上的定位槽,所述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所述口沿上固接有密封圈的部分与所述定位槽插接定位,以使得所述口沿位于所述容腔内且口沿与机身的侧壁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上盖盖设在所述机身的上端端面上以封闭所述容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沿具有:翻边,其由所述内胆的端口处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以及,定位环,其与所述翻边一体成型且环绕在所述内胆的外圈;其中,所述密封圈固接于所述定位环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具有:支撑段,其由所述机身侧壁向容腔中心延伸形成;以及,定位段,其由所述支撑段向上延伸形成;其中,位于所述支撑段上方的机身侧壁构成所述定位槽的一侧侧壁,所述定位段构成所述定位槽的另一侧侧壁,所述支撑段构成所述定位槽的底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电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的一侧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小鹏,夏卫蒙,李春生,张冒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永耀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