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903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涉及混凝土养护技术领域,包括覆膜辊轴和蓄水箱,蓄水箱一侧设有回型挂钩,蓄水箱两侧固定设有定位支臂,定位支臂端部设有活动支臂,相邻活动支臂端部之间与覆膜辊轴两端内部轴接,蓄水箱底面直线阵列设有雾化孔,蓄水箱底面一侧对称设有导向液压缸,相邻导向液压缸底端固定设有夹持板,夹持板侧面与覆膜辊轴底面粘接,导向液压缸活动端伸长的过程中通过夹持板与覆膜辊轴底端连接,带动覆膜辊轴表面旋转进行释放,将混凝土墙体覆盖,通过蓄水箱底部的雾化孔喷水,保持覆膜辊轴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湿润度,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节省人工和用水量,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养护质量。养护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养护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植筋技术在加固改造工程中应用越来越常见,无论是对新建建筑物的改建和扩建,还是对旧建筑物的加固改造,几乎都要用到化学植筋技术,植筋技术的优点是可以和整浇结构一样安全,能有效地承受荷载和传递荷载,计算简单且植筋技术施工工艺简单,缩短了工期,植锚栓容易松动,而化学植筋可以避免这个缺点。
[0003]现有的针对墙面进行植筋后容易出现混凝土被拉碎即植筋周围的混凝土呈倒锥体与主体混凝土脱离,发生劈裂破坏的问题,混凝土墙面在养护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硬化的问题,不利于实际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包括覆膜辊轴和蓄水箱,所述蓄水箱顶面一侧铰接设有回型挂钩,所述蓄水箱两侧固定设有定位支臂,所述定位支臂端部活动连接设有活动支臂,相邻所述活动支臂端部之间与覆膜辊轴两端内部轴接,所述蓄水箱底面直线阵列设有雾化孔,所述蓄水箱底面一侧对称设有导向液压缸,相邻所述导向液压缸底端固定设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侧面与覆膜辊轴底面粘接。
[0006]优选的,所述夹持板顶面靠近覆膜辊轴的一侧直线阵列贯穿设有定位针,所述导向液压缸的活动端表面螺纹连接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导向液压缸的一端固定设有导向刮板,且导向刮板侧面边缘与覆膜辊轴表面相抵。
[0007]优选的,所述回型挂钩和导向液压缸分别位于蓄水箱两侧,所述回型挂钩表面和蓄水箱顶面均设有粘接层。
[0008]优选的,所述蓄水箱的长度、覆膜辊轴的长度和夹持板的长度相同,所述夹持板与导向液压缸的活动端垂直。
[0009]优选的,所述蓄水箱顶面和回型挂钩表面均为平面,所述雾化孔内部均设有统一控制的密封阀。
[0010]优选的,所述导向刮板与覆膜辊轴相抵的表面固定设有石英石层,所述导向刮板与导向液压缸的活动端互相垂直。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中,采用蓄水箱底部通过活动支臂连接覆膜辊轴,导向液压缸活动端伸长的过程中通过夹持板与覆膜辊轴底端连接,带动覆膜辊轴表面旋转进行释放,从而对
整面混凝土墙体进行覆盖,同时通过蓄水箱底部的雾化孔喷水,保持覆膜辊轴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湿润度,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结构简单,节省人工和用水量,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0015]图3为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的侧面剖视图;
[0016]图4为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的侧视图。
[0017]图例说明:
[0018]1、蓄水箱;2、粘接层;3、回型挂钩;4、雾化孔;5、导向液压缸;6、夹持板;7、定位针;8、定位支臂;9、活动支臂;10、覆膜辊轴;11、连接座;12、导向刮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
[0021]具体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4,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包括覆膜辊轴10和蓄水箱1,蓄水箱1顶面一侧铰接设有回型挂钩3,回型挂钩3和导向液压缸5分别位于蓄水箱1两侧,回型挂钩3表面和蓄水箱1顶面均设有粘接层2,蓄水箱1在与墙面进行固定使用时,可将回型挂钩3通过底部边缘翻折至蓄水箱1侧面,通过蓄水箱1顶面和回型挂钩3的粘接层2粘接在相邻墙体之间的拐角处,从而进行蓄水腔的固定,蓄水箱1也可通过回型挂钩3旋转悬挂进行固定,回型挂钩3可旋转在地下室的窗户表面,由于地下室的窗户一般都设置的靠近顶面墙体处,便于回型挂钩3的钩取,蓄水箱1两侧固定设有定位支臂8,定位支臂8端部活动连接设有活动支臂9,相邻活动支臂9端部之间与覆膜辊轴10两端内部轴接,蓄水箱1底面直线阵列设有雾化孔4,蓄水箱1底面一侧对称设有导向液压缸5,相邻导向液压缸5底端固定设有夹持板6,夹持板6侧面与覆膜辊轴10底面粘接,采用蓄水箱1底部通过活动支臂9连接覆膜辊轴10,导向液压缸5活动端伸长的过程中通过夹持板6与覆膜辊轴10底端连接,带动覆膜辊轴10表面旋转进行释放,从而对整面混凝土墙体进行覆盖,同时通过蓄水箱1底部的雾化孔4喷水,保持覆膜辊轴10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湿润度,防止混凝土表面开裂,结构简单,节省人工和用水量,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夹持板6顶面靠近覆膜辊轴10的一侧直线阵列贯穿设有定位针7,导向液压缸5的活动端表面螺纹连接设有连接座11,连接座11远离导向液压缸5的一端固定设有导向刮板12,且导向刮板12侧面边缘与覆膜辊轴10表面相抵,活动支臂9之间的覆膜辊轴10可替换为成卷的草帘、麻袋等材料进行混凝土表面的覆盖使用,特别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混凝土表面为塑料膜、橡胶膜等一系列不透气的覆膜辊轴10使用时,采用边覆盖边通过雾化孔4打开进行覆膜辊轴10与混凝土墙体接触一侧的水
流供给使用,保持覆膜主体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密封和密封后的湿润度,在混凝土墙体覆膜结束后雾化孔4保持关闭,使混凝土与空气隔绝,水分不再蒸发,水泥靠混凝土中的水分完成水化作用而凝结硬化,它改善施工条件,节省人工,节约用水,保证混凝土的养护质量,若混凝土墙体的表面覆膜为草帘、麻袋等具有一定厚度的覆膜辊轴10使用时,蓄水箱1底部的雾化孔4要保持打开的状态,对草帘、麻袋等覆膜辊轴10表面在与混凝土墙体进行覆膜使用时保持湿润度,覆膜后雾化孔4需要定时打开喷水进行湿润度的养护,当气温在15摄氏度以上时,在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三天内,白天至少每三小时浇水一次,夜间应浇水两次,以后每昼夜浇水三次左右,高温或干燥气候应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当日平均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不得浇水,蓄水箱1的长度、覆膜辊轴10的长度和夹持板的6长度相同,夹持板6与导向液压缸5的活动端垂直,便于对整体的覆膜辊轴10表面进行同时覆盖,避免覆盖时不均匀的现象出现,蓄水箱1顶面和回型挂钩3表面均为平面,雾化孔4内部均设有统一控制的密封阀,导向刮板12与覆膜辊轴10相抵的表面固定设有石英石层,导向刮板12与导向液压缸5的活动端互相垂直,夹持板6侧面可与质量较薄的不透气的覆膜辊轴10底部边缘粘接进行固定,在针对草席、麻袋等材质的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包括覆膜辊轴(10)和蓄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箱(1)顶面一侧铰接设有回型挂钩(3),所述蓄水箱(1)两侧固定设有定位支臂(8),所述定位支臂(8)端部活动连接设有活动支臂(9),相邻所述活动支臂(9)端部之间与覆膜辊轴(10)两端内部轴接,所述蓄水箱(1)底面直线阵列设有雾化孔(4),所述蓄水箱(1)底面一侧对称设有导向液压缸(5),相邻所述导向液压缸(5)底端固定设有夹持板(6),所述夹持板(6)侧面与覆膜辊轴(10)底面粘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混凝土养护的地下室二次转换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板(6)顶面靠近覆膜辊轴(10)的一侧直线阵列贯穿设有定位针(7),所述导向液压缸(5)的活动端表面螺纹连接设有连接座(11),所述连接座(11)远离导向液压缸(5)的一端固定设有导向刮板(12),且导向刮板(12)侧面边缘与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兵毛石林钱勇李海鸿李雅妍张国洋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建投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