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61377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涉及环境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所述常闭式阻流机构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其吸气端穿过本体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其外部,其出气端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包括L形管;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L形管,所述L形管的吸气端穿过本体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L形管的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L形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圆锥盖,所述L形管的出气端与第一圆锥盖相互贯通,所述第一圆锥盖的内部设置有空心球,所述L形管的出气端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罩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罩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检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境检测装置是对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进行检测的仪器,现有的环境检测装置通过风机将空气吸入环境检测装置的内部从而利用检测头对其进行检查,但是当不使用时,外界的空气仍会通过进气端进入环境检测装置的内部从而接触其检测头进而使得检测头落灰进而影响下一次检测的精度,同时在吸气过程气流的流动速度不高,因此大大影响其检测效率,同时,气流在接触检测头时,十分急湍且接触时间短,因此会大大影响其检测的准确性。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包括:本体;常闭式助流机构,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设置在本体的内部,其吸气端穿过本体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其外部,其出气端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包括L形管;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L形管,所述L形管的吸气端穿过本体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L形管的内部设置有风机,所述L形管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圆锥盖,所述L形管的出气端与第一圆锥盖相互贯通,所述第一圆锥盖的内部设置有空心球,所述L形管的出气端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所述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
[0006]优选的,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还包括实心球,所述空心球的内部设置有实心球。
[0007]优选的,所述空心球的材质为塑料。
[0008]优选的,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还包括第二圆锥盖,所述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圆锥盖,所述第二圆锥盖与防尘罩对正设置且相互贯通。
[0009]优选的,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还包括连接杆、毛刷;所述L形管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与风机对正设置。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螺纹杆,所述连接杆与L形管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0011]优选的,缓流机构,所述缓流机构设置在本体的检测头的表面,所述缓流机构包括球体,所述球体的内部开设有球形腔,所述球形腔与本体的检测头对正设置且包裹本体的检测头,所述球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波纹腔,所述波纹腔与球形腔相互贯通。
[0012]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风机的作用从而将外界的气体吸入L形管的内部,进而吹起空心球,由于空心球下方的空气流速较快而上方的空气流速较慢,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可知空心球不会被吹跑,只会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悬浮在空中,同时气体通过L形管流出的速度增加,然后向上
接触本体的检测头,最后通过防尘罩排出体外,因此大大提高了吸气过程的效率,当关闭风机时,空心球因为重力的原因会下落从而堵住第一圆锥盖的进气口,进而防止了当在此装置不工作时本体的检测头会产生落灰的问题发生;当流动的空气结束此装置的吸气过程时,然后通过波纹腔进入球形腔,从而接触本体的检测头进而实现气体检测,通过设置波纹腔可以使得急湍的气流变的更为的平缓,同时也增加的气流与本体的检测头的接触时间,因此通过设置缓流机构可以大大提高本体的检测头的检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所示的常闭式助流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图3所示的空心球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图3所示的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图3所示的缓流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本体;2、常闭式助流机构;21、L形管;22、风机;23、第一圆锥盖;24、空心球;25、防尘罩;26、实心球;27、第二圆锥盖;28、连接杆;29、毛刷;3、缓流机构;31、球体;32、球形腔;33、波纹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6,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包括:本体1;常闭式助流机构2,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2设置在本体1的内部,其吸气端穿过本体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其外部,其出气端与本体1的检测头对正设置,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2包括L形管21;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L形管21,所述L形管21的吸气端穿过本体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L形管21的内部设置有风机22,所述L形管21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圆锥盖23,所述L形管21的出气端与第一圆锥盖23相互贯通,所述第一圆锥盖23的内部设置有空心球24,所述L形管21的出气端与本体1的检测头对正设置,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防尘罩25,所述防尘罩25与本体1的检测头对正设置。
[00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首先启动风机22,由于风机22的作用从而将外界的气体吸入L形管21的内部,进而吹起空心球24,由于空心球24下方的空气流速较快而上方的空气流速较慢,根据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可知空心球24不会被吹跑,只会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悬浮在空中,同时气体通过L形管21流出的速度增加,然后向上接触本体1的检测头,最后通过防尘罩25排出体外,因此大大提高了吸气过程的效率,当关闭风机22时,空心球24因为重力的原因会下落从而堵住第一圆锥盖23的进气口,进而防止了当在此装置不工作时本体1的检测头会产生落灰的问题发生。
[0023]参考图3所示,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2还包括实心球26,所述空心球24的内部设置有实心球26。
[0024]需要说明:通过在空心球24的内部设置实心球26可以增加空心球24在空中悬浮和
封闭第一圆锥盖23进气口的稳定性。
[0025]参考图2和图3所示,所述空心球24的材质为塑料。
[0026]需要说明:通过将空心球24的材质设置为塑料可以大大减少空心球24的重力从而使得空心球24更易被吹起,大大降低了此机构的运作难度。
[0027]参考图2和图4所示,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2还包括第二圆锥盖27,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圆锥盖27,所述第二圆锥盖27与防尘罩25对正设置且相互贯通。
[0028]需要说明:通过在本体1的内部设置第二圆锥盖27可以对空气进行聚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头对空气的检测效果。
[0029]参考图5所示,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2还包括连接杆28、毛刷29;所述L形管2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杆28,所述连接杆28的一端连接有毛刷29,所述毛刷29与风机22对正设置。
[0030]需要说明:通过连接杆28与毛刷29的相互配合可以在风机22转动时,对风机22进行扇叶清理,从而大大提高了风机22的工作效果。
[0031]参考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常闭式助流机构(2),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2)设置在本体(1)的内部,其吸气端穿过本体(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其外部,其出气端与本体(1)的检测头对正设置,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2)包括L形管(21);所述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L形管(21),所述L形管(21)的吸气端穿过本体(1)的外表面并延伸至其外部,所述L形管(21)的内部设置有风机(22),所述L形管(21)的出气端连接有第一圆锥盖(23),所述L形管(21)的出气端与第一圆锥盖(23)相互贯通,所述第一圆锥盖(23)的内部设置有空心球(24),所述L形管(21)的出气端与本体(1)的检测头对正设置,所述本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防尘罩(25),所述防尘罩(25)与本体(1)的检测头对正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常闭式助流机构(2)还包括实心球(26),所述空心球(24)的内部设置有实心球(2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体室内环境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球(24)的材质为塑料。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绍广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汉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