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欧阳嵩山专利>正文

一种易于组装的手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13299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2-28 14: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组装的手镯,其包括有第一半环部和第二半环部,第一半环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接头座和螺母,螺母与第一半环部的端部转动连接,接头座的前端开设有插孔,插孔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环,内螺纹环的后端形成有第一平直端面,第二半环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插头部和螺纹部,插头部的外壁形成有能够螺合于内螺纹环的外螺纹环,外螺纹环靠近第二半环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平直端面,插头部插设于插孔内,外螺纹环旋入内螺纹环的后侧,以令第二平直端面与第一平直端面相对设置,螺母螺合连接于螺纹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零件数量少、能够将两个半环的连接处隐藏、更加美观、易于组装等特点。等特点。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于组装的手镯


[0001]本技术涉及手镯,尤其涉及一种易于组装的手镯。

技术介绍

[0002]手镯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首饰用品,对于一些手镯产品而言,有些需要通过一些螺合机构、旋转机构的配合,实现取、戴功能。相关的手镯结构请参见公开号为CN204930576U、名称为“一种旋转扣合的手镯扣合件及手镯”的中国专利公开文献,其中记载了:
[0003]“第一扣件4包括旋转锁紧件41,该旋转锁紧件41可旋转地固定在手镯的第一自由端,旋转锁紧件41的前端设置有T字形锁舌42;第二扣件5包括嵌套设置在手镯的第二自由端内的内压圈51,该内压圈51设有一个与T字形锁舌42相配套的腰形通孔以及位于该腰形通孔后的容置腔,旋转锁紧件41旋转的预设角度为90
°
,实现使用者牢靠佩戴或者快速脱开。用户只需要旋转动作即可实现手镯的佩戴或者摘除”。
[0004]请参见该公开文献的说明书附图2、3,该手镯采用能够相对旋转的机构实现张合,此处机构需要借助销轴实现旋转连接,此类机构主要存在如下缺陷:首先,销轴为独立构件,在组装时需要将两个半环对接后插入销轴,然后进行铆接,组装过程繁琐,其次,在长期佩戴条件下,很容易发生销轴脱落的情况,此外,因销轴连接位置裸露,所以导致两个半环的连接处不够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零件数量少、能够将两个半环的连接处隐藏、更加美观、易于组装的手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易于组装的手镯,其包括有第一半环部和第二半环部,所述第一半环部的两端分别设有接头座和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第一半环部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接头座的前端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环,所述内螺纹环的后端形成有第一平直端面,所述第二半环部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插头部和螺纹部,所述插头部的外壁形成有能够螺合于所述内螺纹环的外螺纹环,所述外螺纹环靠近所述第二半环部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平直端面,所述插头部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外螺纹环旋入所述内螺纹环的后侧,以令所述第二平直端面与所述第一平直端面相对设置,所述螺母螺合连接于所述螺纹部。
[0008]优选地,所述插头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半环部的直径,以令所述插头部与所述第二半环部的交界处形成有台阶部。
[0009]优选地,所述第二半环部的端部插设于所述插孔内,且所述第二半环部与所述插孔的内壁相互贴合。
[0010]优选地,所述接头座上设有造型部。
[0011]优选地,所述螺母为圆筒形螺母。
[0012]优选地,所述螺母的外表面形成有防滑纹。
[0013]优选地,所述接头座的后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半环部的端部插设于所述固定孔内且二者固定连接。
[0014]本技术公开的易于组装的手镯,在组装时,先将所述插头部插设于所述插孔之内,然后令所述第二半环部相对所述第一半环部旋转,使所述外螺纹环螺合于所述内螺纹环,直至将所述外螺纹环旋入所述内螺纹环的内侧,因所述第二平直端面与所述第一平直端面相对设置且二者均为平直端面,使得所述外螺纹环无法再反向旋入所述内螺纹环,此时的所述插头部仅能相对所述插孔转动,进而将所述第一半环部的一端和第二半环部的一端进行可转动连接,佩戴时,可先将所述第一半环部扣于手腕上,然后再旋转所述第二半环部使其扣于手腕上,最后将所述螺母螺合连接于所述螺纹部上,以完成佩戴。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销轴实现转动配合的机构而言,本技术无需设置独立的销轴构件,因此零件数量更少,同时,在装配时仅需简单的旋拧操作,所以更容易组装,此外,相比销轴连接方式而言,本技术的旋转连接部位也不易脱开,其连接可靠性更佳,并且能够将旋转连接部位隐藏,具有更优的美观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手镯的立体图;
[0016]图2为本技术手镯的局部剖面图;
[0017]图3为第一半环部剖切后的结构图;
[0018]图4为接头座与第二半环部连接之前的剖视图;
[0019]图5为接头座与第二半环部连接之后的剖视图;
[0020]图6为接头座剖切后的结构图;
[0021]图7为第一半环部、接头座和螺母的结构图;
[0022]图8为第一半环部和第二半环部组装前的结构图;
[0023]图9为第一半环部和第二半环部相对旋转后的结构图;
[0024]图10为本技术手镯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002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于组装的手镯,结合图1至图10所示,其包括有第一半环部1和第二半环部2,所述第一半环部1的两端分别设有接头座10和螺母11,所述螺母11与所述第一半环部1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接头座10的前端开设有插孔12,所述插孔12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环13,所述内螺纹环13的后端形成有第一平直端面130,所述第二半环部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插头部20和螺纹部21,所述插头部20的外壁形成有能够螺合于所述内螺纹环13的外螺纹环22,所述外螺纹环22靠近所述第二半环部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平直端面220,所述插头部20插设于所述插孔12内,所述外螺纹环22旋入所述内螺纹环13的后侧,以令所述第二平直端面220与所述第一平直端面130相对设置,所述螺母11螺合连接于所述螺纹部21。
[0027]上述结构在组装时,先将所述插头部20插设于所述插孔12之内,然后令所述第二
半环部2相对所述第一半环部1旋转,使所述外螺纹环22螺合于所述内螺纹环13,直至将所述外螺纹环22旋入所述内螺纹环13的内侧,因所述第二平直端面220与所述第一平直端面130相对设置且二者均为平直端面,使得所述外螺纹环22无法再反向旋入所述内螺纹环13,此时的所述插头部20仅能相对所述插孔12转动,进而将所述第一半环部1的一端和第二半环部2的一端进行可转动连接,佩戴时,可先将所述第一半环部1扣于手腕上,然后再旋转所述第二半环部2使其扣于手腕上,最后将所述螺母11螺合连接于所述螺纹部21上,以完成佩戴。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销轴实现转动配合的机构而言,本技术无需设置独立的销轴构件,因此零件数量更少,同时,在装配时仅需简单的旋拧操作,所以更容易组装,此外,相比销轴连接方式而言,本技术的旋转连接部位也不易脱开,其连接可靠性更佳,并且能够将旋转连接部位隐藏,具有更优的美观度。
[0028]请参见图4,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插头部20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半环部2的直径,以令所述插头部20与所述第二半环部2的交界处形成有台阶部23。其中,通过对所述插头部20直径的合理设置,有利于在所述插头部20形成所述外螺纹环22,实际应用中,所述外螺纹环22的外径可以与所述第二半环部2的直径接近或者相同。
[0029]结合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半环部2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于组装的手镯,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第一半环部(1)和第二半环部(2),所述第一半环部(1)的两端分别设有接头座(10)和螺母(11),所述螺母(11)与所述第一半环部(1)的端部转动连接,所述接头座(10)的前端开设有插孔(12),所述插孔(12)的内壁形成有内螺纹环(13),所述内螺纹环(13)的后端形成有第一平直端面(130),所述第二半环部(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插头部(20)和螺纹部(21),所述插头部(20)的外壁形成有能够螺合于所述内螺纹环(13)的外螺纹环(22),所述外螺纹环(22)靠近所述第二半环部(2)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平直端面(220),所述插头部(20)插设于所述插孔(12)内,所述外螺纹环(22)旋入所述内螺纹环(13)的后侧,以令所述第二平直端面(220)与所述第一平直端面(130)相对设置,所述螺母(11)螺合连接于所述螺纹部(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嵩山卿绍斌
申请(专利权)人:欧阳嵩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